![]()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事實證明,市民的守法並非自身的約束力,而是公權力的運轉執行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92895)
|
---|
引用:
您大概不了解我發文的用意 太多人活在這個城市 自居為天底間最有道德、最守秩序、最有水準的市民 用此笑看其他地方的居民 凸顯自身為最高尚的一群 事實證明 高尚還是高壓法治的剩餘價值 這些族群還是奴性的 |
引用:
整體退步 ....... 看看78區有無明確版規 ?? 會員的秩序依賴什麼去維持 ?? 為啥人道無管之管方是高明的管理 ?? 民主 ...... 既之為民主還要人管 ?? 法治 ...... 契約性的意義 遠比 管理性的意義為大 不過整體退步還有救(有退的因素 . 必存有進的因素) . 縱然社會秩序走的是最低標準 = 嚴刑峻法 道德倫理下墜湮滅 = 整體向下沉淪就難救了 (進退因素消磨光了 . 不存在了) . 比退步更糟 ... ================================================== 其實我想說的是 .... 在不具充分公民素養 + 對社會認識之人身狀態之下 是很容易隨眼見的社會事件搖擺起伏隨波逐流 ~ 在詮釋該事件的意向上太過直接與個人性 不具理性認知資格 肇因在於 : 理性思考需要材料 . 思考者材料不夠罷了 . 當然認為的正義會是歪曲的 ........ 當心自己的腦袋 <= 人類最大隻的詐騙集團就是自己 |
印象中記得違停要繳兩筆費用,違規停車跟拖吊費
拖吊流標,警察就不開罰單?看到警察一直開單還有誰敢違停? 拖吊跟開單是不是有什麼關連呢? :confused: :confused: :confused: |
引用:
高尚 ?? 那些自動自發打從心裡對社會關懷並遵守社會秩序者 . 他們盡是高壓法治的良好產品 ?? 您去對他們說說看 . 看看他們是不是都是這種糟糕貨色 ?? 人的行為選擇有多種因素與面向 及 外在狀態 . 難道只有私利與法治嘛 ?? 社會與心理的書繁繁雜雜 . 社會事怎可純化看待 ?? (與普遍濫用的科學思維有關) 啥叫奴性 <= 還有得討論 ... 註 : 自由行為受外在因框限 . 不叫奴性 奴性 = 心性觀 . 不是行為觀 我重複我的勸告 ..... 在不具充分公民素養 + 對社會認識之人身狀態之下 是很容易隨眼見的社會事件搖擺起伏隨波逐流 ~ 在詮釋該事件的意向上太過直接與個人性 不具理性認知資格 肇因在於 : 理性思考需要材料 . 思考者材料不夠罷了 . 當然認為的正義會是歪曲的 ........ 當心自己的腦袋 <= 人類最大隻的詐騙集團就是自己 |
引用:
七八區也曾實施無為而治的管理, 結果變成什麼樣子....你應該也有經歷過 大家會遵守板規的原因就是因為站長會砍頭, 否則 "大部份" 的人都不會遵守板規 記得當時連很多形象不錯的老站友都忍不住跳下去而被砍帳號,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 不像電腦, 一道指令下去你就絕對不會去碰板規, 真這麼簡單早就世界和平了 自由自由, 多少罪惡假汝之名....所有的民主國家的 "自由" 都是有限度的, 否則為何要有毀謗罪?? 我不是有言論自由?? 為何不能侵占國土?? 我有居住和遷徙的自由....人都是自私的, 自由不加以限制時 唯一存在的法律就是叢林法則 再提一次這篇文章: 法律的鬥爭 其中一段是這麼說的.... ================================================= 法律不是紙上的條文,而是含有生命的力量。正義之神,一手執衡器以權正義,一手執寶劍, 以實現正義; 寶劍而無衡器,不過暴力。衡器而無寶劍,只是有名無實的正義。二者相依相輔, 運用寶劍的威力與運用衡器的技巧能夠協調,而後法律才能完全見諸實行。 ================================================= 另外, 關於公民素養這回事....我們都還有得學 |
由此又再一次得證
廢死是狗屁 |
台北開單開的很兇阿,連過11點不會影響他人的違停都再開單. :D
|
引用:
民主立法,依法治理。 德國是世界上法律條文最多最詳細的國家,這代表文明還是野蠻? |
引用:
法治是文明表象 ...... 社會風氣所形成的社會現實秩序如何 . 才是文明與否的依據 |
引用:
我看這篇文章的感覺是 ..... 它是一篇演說文 . 有對應演說場合的需要 所以在用字遣辭上使用了宗教 . 神聖 . 權威的概念字眼 如 .... 正義之神 . 生命力量 . 寶劍 . 衡器 意既 ~ 這不是一篇論述理則知識的文章 因 . 法律為社會科學的一支 . 非常重於理則性 真正專注理則的文性 . 是會避免這樣的寫法 關懷的是 => 避免讀者自我灌輸大量無關知識理則的信念 我非是要蛋裡找骨頭批判這篇文章 . 畢竟不可將演說文視為學術文章看待 也知道 魯道夫•馮•耶林 是何許人 只是建議讀者 . 欲真想知曉 魯道夫•馮•耶林 的思想核心 . 得從他的學術著作著手 參考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0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