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Fanless PSU - FSP AURUM Xilenser 500W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91089)
|
|---|
引用:
這顆架構已經不是低瓦金鈦極的主動鉗位+12V/5V同步整流+AC-DC轉3.3V,所以沒有12V/5V互相牽制問題 不過這顆的布局有點吃到海韻X系列的口水就是(二次同步整流放在背面透過導熱貼片與外殼接觸散熱+模組化設計在主電路板上),看來實際操作下也要注意背面的散熱情形 |
這邊要幫忙平反一下。
Fanless這顆是LLC架構,金鈦極是主動鉗位架構,兩顆是不同RD單位做的,導向也不一樣。 但狼大講的口水部份...其實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海韻的3.3V/5V D2D是做在背板的上方,底下的接口都是12V,全漢這顆是把D2D做在主板上,所以如果拆海韻的X系列,你會看到很多飛線,原因很簡單,因為剛轉好的訊號要飛上去做轉換,產線也比較好作業,不用多一站弄D2D,只要飛線拉一拉就好。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ges/in_top.jpg 這也是為什麼海韻的24pin會拆成上下兩組,有興趣的人可以拿他的24pin來看看,就知道他怎麼處理訊號了。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r_PCB_front.jpg 引用:
|
引用:
高效率模組化為了減少損失,都會把DC-DC做在模組化板上(甚至連-12V都用DC-DC),主板就只負責12V/5VSB,全模組化的有些還會看到電壓上下分排的設計,但也是有一些廠商把DC-DC做在主電路板上然後用大線徑電線拉到模組化板上 :ase CORSAIR AX750(同海韻X系列)模組化輸出插座,大電流12V部分直接從焊在主電路板上的下排插座輸出,讓傳輸路徑達到最短,減小傳輸損失,並以其子板上內建的DC-DC電路由12V轉換出3.3V與5V,供應給上排模組化插座 子板正面設置DC-DC電路的環狀電感與輸出入濾波/儲能用固態電容 ![]() CORSAIR AX1200i模組化輸出插座板,上方插座的下方額外安置12V迴路濾波電容,下方插座則替3.3V/5V額外加上傳統電解電容與固態電容 為了增強載流能力,插座板上方可以看到額外加上的金屬板,提供電流足夠的路徑流通,為降低損失,與主電路板間的連接線採取粗且短的設置,右下方白色排線則只用來傳遞小信號用,例如PS-ON、PG、電壓回授等等 ![]() |
為什麼電路版後面不鋪滿錫,而要用一條一條的做法?(怕干擾??)
鋪滿錫對電力傳導不是更有利? 另外開始對Nichicon的電容印象很差,不管是裝在psu或顯卡或主機板 都爆了不少,日系沒有日系的感覺了(低價的代價?) 反觀Rubycon,sanyo,松下...沒有看到有爆的 |
引用:
一整片錫冷卻後會收縮(熱脹冷縮),會把PCB弄彎 其實有些日系是丟給台廠代工的,我對哪一家沒特別的好惡,要看型號,有時候需要看一下這生產週期有沒有問題 個人是很喜歡用NCC KY,但NCC其他系列有蠻糟的,像耐用度很差KZG :jolin: |
fanless 白金牌
在new egg 看到的。 |
引用:
價錢是不算貴,只是不知道引進來台灣會漲成什麼樣子 :confused: |
引用:
why u want it ?????? |
引用:
no,我還是自己慢慢挑戰全線性比較有搞頭 |
:jolin: :jolin: :jolin: :jolin: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00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