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有人在聽交響樂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59029)
|
---|
指揮的工作其實就是在 rehearsal 時朔造這個樂團的風格。但是這個風格是要長時間帶的... 在練習的時候就是由指揮告訴大家他想要聽到哪一個聲部強弱等等... 因為交響樂中最重要的就是各部位組成的和弦。某一個特殊的部位特別大聲都可以造成整個樂團風格的不同,例如北美國家的樂團喜歡用管樂朔造響亮又華麗的聲音,而德國樂團注重弦樂的聲音...
至於有人講說 "樂手身在樂團中演奏,是無法辦到修正整體曲風的能力的" 我們這邊的第一線職業樂團就可以幹這種事 :laugh: 但是之所以會搞成這樣,其實還蠻八卦的並不是什麼好事 :laugh: 不過總之這群幾乎都是名校畢業的音樂家已經把大多數曲子當做室內樂來看待了... Zubin Mehta 來就跟一下∼有些爛的就由樂團自我發揮... 所以我曾經看過一場指揮在上面走的 tempo 根本跟樂團表演的完全是錯誤的,然後指揮在台上超火大... 可是閉上眼睛整個樂團還是一起的而且聲音非常好聽。當然我相信全世界還有其他的職業樂團發生過這種事情(畢竟不是每個職業樂團都有辦法請到有能力有風格又會帶領這個樂團的指揮)... 例如這個 [YOUTUBE]6j5H9Gk1di0[/YOUTUBE] :stupefy: 我表演的樂團敢這樣就會整個亂掉 :stupefy: 不過我相信我們這邊第一線的職業樂團也有相同能力拉整齊且有自己風格... 至於看不看譜,還是要看情況... 例如 Strauss Don Juan 第一頁或 Mendelssohn 的 Midsummer Nightmare (:laugh:)... 應該小提琴都不會有時間抬頭起來看發生什麼事情 :laugh: 而且老實講職業樂團一季表演 60 來場,每場都不一樣東西,根本很難去背譜... 但是重點是你要隨時聽整個樂團發生什麼事情了... 尤其其實只有前面兩桌的人有辦法清楚看到指揮,其他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都是跟著樂團的聲音而已... 所以好的首席相對重要... 尤其表演亂掉時,指揮並沒有太大的救援能力(總不成拿指揮棒丟過去吧)... 首席要帶好... 我記得有一場我們首席不在所以我副首席就出去當砲灰... 中間有管樂數錯拍子然後有點亂掉導致弦樂部分也開始有點亂,我就整個縮進去了不知道我出來的地方對不對... 很多樂團(甚至職業)的首席其實也會縮進去... 可是站不出來就是代表樂團繼續亂下去... 所以我個人覺得相較之下首席重要多了... 首席能力強大家都敢表現 |
引用:
你這行為在古代叫做濫竽充數 :laugh: 指揮的作用就是打拍子 也是對樂曲的詮釋 況在正式上演前也排練不少次了 所以就當作指揮的表演吧~ 多聽不同版本很有趣的. 幕提指揮給我的感覺情感強烈 任歌劇院總監很適合他. 雖說帥.現在也滿頭白髮了吧 |
引用:
職業樂團不會排練多少次... 一首通常兩次最多三次排練就上去了... 不過不管怎樣,其實我們樂團本身看到指揮的表演,遠比觀眾有趣多了∼ :laugh: 例如這個: [YOUTUBE]SJU0lC3iHaY[/YOUTUBE]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
引用:
另外那些頂級樂團的樂手閱人無數,指揮有沒有料,練習時就知道了,碰到讓他們服氣的就會乖乖聽指示, 沒本事的三兩下就被看破手腳,大家就會自動無視指揮,自己去跟首席。 而且一些名指揮耳朵都很敏銳的,想打混的完全逃不過他的耳朵,碰到這樣的指揮上台,樂團自然皮就繃得比較緊。 例如馬捷爾以演奏風格來講並不是我很喜歡的指揮,但是聽說他耳朵超級厲害,樂手不一定是明顯的拉錯或吹錯音,只是偷懶一下用混過去的也馬上會被他抓出來。 有個八卦聽說以前柏林愛樂有次辦指揮營讓一些年輕指揮和學生和樂團合奏練習指揮,某位國內樂界有點份量的大老當年還是學生時報名參加, 輪到他上台時煞有其事的跟樂團說要這樣要那樣,首席看不下去,休息時把他叫到一旁說: 等一下發表會演出,你只管在上面比一比做個樣子就好,剩下的我們會搞定,不要廢話那麼多,不然我們真的照你講的下去演奏,後果你自己負責... :laugh: |
引用: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這個樂團的管樂手能不笑場真的很強 :laugh: |
引用:
你如果有理解 指揮 一職的真正意義 那應該不會問這個問題 指揮真正的用意 是在事前的 音樂編曲規劃創作 協調人員排練 指導演出 總之 雖然古典曲目雖然都一樣 但是不同的指揮 表現出來的音樂 會是各有特色 所以才會有XX版 XX版 全都不一樣 指揮最主要的工作 在事前排練時 就像是一部電影劇作家兼導演 那一個小節要怎樣表現 什麼時候第三排琴加大音量 什麼樂器停止 等等之類的 在排練預演演的時候 都是要依指揮的意思來做協調 並不斷的重複修正 直到指揮滿意為止 在正式上場時 指揮就沒有實質上的意義沒有錯 各員照事前規劃排演 各自依譜演出 這個時候的指揮 變成一個視覺上演員 用意是引導現場觀眾來欣賞整個樂團演出表現 總而言之 指揮兩大功能 1.事前編導 2.現場表演 如果只有功能2 那只要會表演 誰當指揮都可以 你會發現 指揮通常都是最資深的音樂人 本身具備有一定的實力 那就是因為指揮的 主要功能1. 這也是很多不了解交響指揮用意的最大疑問 有部日劇or動畫 交響情人夢 其中劇情應該對這個部份有很深的著墨 不了解的話 可以看看當參考 |
引用:
這不算交響樂喔 :p 這種話題就是要等會拉琴黑豬出來才有趣啊 :like: |
引用:
真可惜∼是柏林愛樂的首席就不知道是哪一個了 :laugh: 不過至少這個首席還會好意跟他講,那就代表還沒這麼糟糕... 我聽說最糟糕的是樂團裡面講好直接 A440 調成 A415... 指揮沒絕對音準聽不出問題在哪... 然後就搞笑了 :stupefy: 其實呢∼柏林愛樂至少還有四個首席可以相信... ... 當時我之前講的樂團不是只有指揮要搞,還有首席... :stupefy: 這樣就忍不住講了,先聲明我沒有指名哪一個樂團,也沒指名哪一個城市。我住過很多加拿大、美國、歐洲、台灣的城市,所以可能都是這些其中一個!真的沒有指名!就當做是八卦來聽聽∼不要找我,因為我不是這個樂團的成員,我沒因為這個事件簽保密 :cry: 以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是為巧合! 某個指揮十幾年前剛接下來這個樂團當音樂總監時,因為這個指揮蠻大牌的,不僅沒有善待團員且移動了一些人事。當時樂團對他即為不爽後,開始不太服從這個指揮。然後首席帶頭對付指揮,造成指揮對首席不爽。之後首席被技術性杯葛離職,所以接著首席位從缺。當時開始選首席。有一個首席技術還不錯,樂團也蠻喜歡的,結果被這個指揮趕出去(音樂總監在選擇時有最終否決權),造成跟樂團之間更大的問題。可以想像一年超過五十場演奏和上百場練習沒有一場聽指揮而且也沒有首席的嗎?當時首席就以 "建教合作" 方式讓一些想當首席的小提琴家有一些首席經驗,所以幾乎沒有一場是一樣的首席... ... 有些根本連副首席的技術都遠不如的都來玩首席位置了... 糟糕的是這樣延續了幾年,指揮也公開放話說這個樂團的有一些人只會想著自己當不成獨奏家的路,跑到這個樂團來亂... 樂團成員也公開放話,然後指揮一下就請了幾個月的假... 但是也因為這幾年這個樂團需要在可以說首席無用且指揮也無用的情況下繼續存活,所以練就了這個神奇的功力... 大家就像玩室內樂一樣去玩交響樂。No joking... 像馬勒交響樂這種沒指揮沒首席還真的沒幾個樂團能夠撐下去... 這種冏況一直到近幾年雙方各退一步加上來了一個技術和帶領能力都厲害到一個不行的首席後才改善。現在相對來講好多了... |
引用:
聽得不多 指揮當然需要 弦樂/管樂/鼓樂/高低音組 都是看指揮演奏 :flash: |
有沒有人推薦一些適合入門級聽的曲子 謝謝:shy: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0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