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需要對電源供應器達人的協助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94315)
|
|---|
前面HEC那個網友,我也建議檢查一下保險絲
如果是防爆型的,哪可能必須借用電表測量了 樓主的問題,很可能是AGP顯示卡的問題 (你上面沒列顯示卡,所以一開始沒猜測是這個問題) AGP時代的顯示卡3.3V吃比較大,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顯示卡都以+12V為主要需求....電流才能壓下來 如果不換POWER,想自己DIY換那兩隻pin 可以自己動手做一支退pin針....若有舊power,把pin換過來也行 500W的power,你的配備應該不需要!....當然,為以後考量也無不可 良心話是,如要用動物牌,還不如HEC 倒是主板上的針頭有氧化情形,比較難清 可以買600號砂紙,小心處理應該沒問題 |
MSI K8N NEO2 platinum...是AGP 8X....?? 吃3.3....
|
你的顯卡是哪張?看起來像是PSU PIN腳跟主機版針腳接觸不良+長時間大電流下
這種情況換POWER也不太會改善,畢竟主機版的針腳都黑成這樣了 就算把他清乾淨我想會再次復發,除非換掉針腳或是改換耗電低的顯卡 不然就是整組換掉吧 :rolleyes: |
如果主機板還沒有過保,建議送回原廠換那組 POWER 插座,不然繼續使用太危險。
|
引用:
在沒有保固的情況下,要拆殼檢查 從一開始可開機這句話看,fuse應該沒斷。 檢查下各大、小電容有沒有凸包;電阻有沒有明顯的燒毀現象。 然後要上機前,PSON(綠色線)對GND(黑色線)短路量測各路電壓。 如果上述步驟都做了,電腦狀況還是一樣。 建議弄顆POWER測試吧 |
多謝幾位的建議....
我剛剛才看到我的配備沒列出顯示卡 好的,我的顯示卡是ati 1950pro agp介面.... 有6 PIN插槽 (所以...真的要算在他頭上我也很為難) 嗯.....接腳的部份,主機板端應該是拿接點復活劑之類的東西整理一下 電源端放棄,如果要處理,就送廠請他們換.... 順便大檢查一次(用600元為代價...囧) 至於保固 兩者都過保很久了 所以只能自己慢慢處理 這個情況我也是第一次碰到,所以超慌亂 XDDD 500W電源供應器也許有點大 現階段就是能用多久就用多久,畢竟錢難賺.... 不過下次換機的時候就能省下一筆啦... |
引用:
觀念不算很正確拉! 有6Pin並無法間接證明3.3V的吃電量 一般會內外都吃 而且,記得AGP好像3.3V當初設計到可以提供25W(7.6A) |
引用:
嗯,通常內外都會吃沒錯 至於供應電量...我記得最高到35w agp pro好像是到50W的樣子 (不過到底是多少也有點忘記了) 怪的地方就在於,即使吃到35w 也沒有超出電源供應器設計的電量 卻會發生接點焦黑 應該就是前面幾位朋友說的一樣 接觸有不良的情況 造成溫度上升,長期使用加上散熱不良導致 那個區塊有四個插槽.... atx插座、軟碟機插槽、ide1跟ide2..... 然後一堆線材都堵在那 風完全沒辦法通過那個區塊 現在裝上新的供應器之後 已經加強該處的空氣流通 順便把軟碟機拆了,讓atx插槽不被封住 再把之前拆掉的測版風扇裝上 直接讓風吹向該處 希望這樣可以降低該處的溫度 不過真要確認..... 有哪位勇者擁有熱成像儀可以外借? :ase --- 題外話... 這顆動物牌輸出的電壓.. 比原先的hec穩定...囧 |
本人也有類似現象,有台電腦某陣子開機都開不了,要緊緊按住電源如此好幾次才能開機,後來發現也是主機板電源接口、電源供應器各燒掉幾個pin。
主機板燒掉的電源接口當時是工程師好心免費幫我換。 保固內換回來的電源有時也會因為接觸不良的關係,電壓不正常,我都拔掉重插直到BIOS裡面跟EVEREST裡的5V、12V、3.3V都在正常範圍內。 其實那顆電源現在也有幾根腳的塑膠部分有點焦黃狀出現了,可能是前幾年長期沒注意電壓的情況下引起的吧。 前幾個月有次Windows省電自動關閉螢幕後都無法回到桌面,只能重開機,後來反覆檢查,察看EVEREST才發現+5V已經低到4.6左右,趕緊關機,摸電源供應器的pin腳果然發燙發熱,拔掉過段時間再重插開機,看電壓正常,之後一切就OK了。 |
所以個人覺得很納悶,
把電源排線的插頭弄成黑色的意義 完全只考慮美觀,而失去了原始設計的意義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4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