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轉貼中時新聞:震不垮信心 金融大樓不縮水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7821)

CCRen 2002-04-03 04:02 AM

震不垮業者的信心,可是卻震倒了我的信心

以後到信義路那帶,罩子可得放亮點:rolleyes:

Ed. 2002-04-03 04:52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sara

Ed.兄:
請問哪裡可以查到?小弟想一窺這種資料。

1.陳宏宇的訪談,當時就看到兩遍而已,詳細日期不復記憶,大概是新聞報導信義計畫區的千萬元級的豪宅的同一時期。
2.日本關於昭和十年的新竹台中大地震,事後有專書出版,最普遍的是《台灣震災誌》,央圖台灣分館有此書。三軍大學圖書館另有幾本相關書籍、勘查報告等。可惜當時只是好奇大略翻閱,因為不屬研究範圍,故未細閱。相信台大地質系應該有同樣的資料。
3.昭和14年的台北都市計畫圖,在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圖書借閱櫃檯後方的牆壁,有懸掛一幅。詳細端詳,可發現其實今天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與十四號公園等,都再當時的規劃範圍內。
4.民國41年的台北都市計畫圖是在一本《台北市發展史》看到的,憑記憶比對,應該就是照抄日本人的計畫。
5.個人認為日本人不是比較愛台灣,而是作都市規劃能從大範圍、大格局去設想,且考慮的較周詳,不貪圖一時短利。就像日據時代,你可以在西部縱貫線的大站,買一張票直通日本本土、朝鮮與滿州,一張票包含路程中的所有火車、輪船與客運車的費用,可見其整合的程度。而現在的台北、高雄現有的大眾運輸系統,雖進入電腦管理時代,卻還不能將所有的運輸系統做到真正一票到底的整合便民措施。

奇怪的是那些老皇民一代,成天「感懷」日本統治,為何都沒繼承或學習到日本人的優點與管理長才,倒是威權思想學得有模有樣?

Basara 2002-04-03 06:01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Ed.

恕刪

奇怪的是那些老皇民一代,成天「感懷」日本統治,為何都沒繼承或學習到日本人的優點與管理長才,倒是威權思想學得有模有樣?

感謝提供資訊!

這段話很有趣,是一個我沒想過的方向,或許這是一個改革的契機。

Ed. 2002-04-03 07:46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sara

感謝提供資訊!

這段話很有趣,是一個我沒想過的方向,或許這是一個改革的契機。
這是個人的長期觀察經驗,從政壇動態到親身與這一代人的互動(裡面還有我的伯舅姑姨輩),分析他們的思考模式,所獲得的心得。

eddiese 2002-04-03 08:10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Ed.

奇怪的是那些老皇民一代,成天「感懷」日本統治,為何都沒繼承或學習到日本人的優點與管理長才,倒是威權思想學得有模有樣?


所言甚是~~~

Mr.K 2002-04-03 09:03 PM

轉貼中時電子報的一篇報導

2002.04.03  中國時報
旅日名建築家郭茂林:台北土軟 當年力主金融大樓只蓋60層
劉黎兒/東京二日電


開創日本超高層大樓(摩天樓)時代的台灣旅日建築家郭茂林,今天在東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台灣與日本同處於地震地帶,台北的土質比東京還鬆,要蓋像國際金融中心這種百層大樓所需成本非常高,不是一再殺價的狀況下所能興建,所以在耐震或是裝置吊車等都容易出問題。他在去年曾經為台北市政府作了有關的計畫,當時即主張蓋六十層大樓,但是不知道何種理由現在變成百層,這除了示威炫耀效果外,毫無意義,而且有安全以及使用便利上各種問題。

現年八十一歲的郭茂林,現仍在他自己所蓋的日本第一座超過一百公尺(一百四十七公尺)高的霞關大樓的建築事務所主持第一線各項工作。除了霞關大樓、新宿三井大樓、東京世貿中心大樓等之外,台北火車站前的新光三越大樓以及中國國際商銀大樓也是他蓋的,此外他也接受我國政府有關單位委託而主持研究計畫。


郭茂林表示,這次承包國際金融中心的熊谷組便是因為承建了他所主持、監造的新光三越大樓,才拿到承建權。當初蓋新光三越大樓時,他對於土質以及耐震工程等均相當用心,因此新光三越大樓是非常穩固的大樓。現在國際金融中心是否像他當初一樣好好做了土質的調查以及耐震等工程,則不得而知。

郭茂林表示,因為台北是一個盆地地形,屬於黏土型,土質鬆軟,蓋大樓本身就十分危險,基礎工程十分重要,加上處於地震帶,所以耐震工程更形重要,甚至包括安裝吊車都要有嚴格的規定與技術。雖然在台北要蓋百層大樓,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問題是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來建。因為蓋一百層與蓋六十層的費用,不僅是加倍,幾乎是幾何倍數增加,因為安全維持更困難,所以成本更高;出資者一定得有相當的覺悟才行。

郭茂林說「當我一聽到吊車掉下來,我直覺便知道這一定是為了節省工程費用而出現的後果。」他指出,過去在蓋霞關大樓時,是先搭建鋼筋,再在鋼筋上搭建吊車,不過安裝技法以及強度講求的問題很重要,這也與成本有很大關係。

郭茂林也表示,這次地震雖然吊車掉落下來,不過國際金融中心的骨架應該不會有問題吧,鋼筋不至於如此脆弱,但這是一個重新檢討的好契機。

郭茂林表示,摩天樓事實上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維持費用非常高,因此以六十樓為極限,否則使用者反而不便,像電梯本身便要換搭,很不合理。像日本最高的橫濱陸標塔(Landmark tower)的七十層、二百九十六公尺便已經十分難用,問題多多。

郭茂林表示,紐約有世貿大樓等摩天樓,那是因為紐約地屬岩盤,土質堅硬,又沒有地震之慮,因此蓋摩天樓,與日本、台灣完全不同。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immyK

結論是:日本人比台灣人更愛台灣......:D

應該說日本人比較愛惜生命

Ed. 2002-04-03 09:10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Mr.K
應該說日本人比較愛惜生命
補充一點,台灣今天老皇民一代,與日本二戰末期志願投效的陸海軍特攻隊員們,都是同一個年代時期與環境成長培養出來的。

Netsurfer 2002-04-04 06:42 AM

從郭茂林建築師的說法來看,也許建築技術已經可以讓大樓承受更大的地震力量,但是代價卻是非常地高,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這樣做呢,除了可以用來向全世界自傲的陽具崇拜心理外,實在想不出來有什麼好處?

Basara 2002-04-04 06:48 AM

以現在的資訊社會來看,城市的功能似乎已不需再藉由超高層建築來達成,
超高層建築的風險和維護經費目前看來都太高了些,
突然想到巴比倫的寓言?:eek:

kevin.l 2002-04-04 07:24 A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Mr.K
[B]轉貼中時電子報的一篇報導

2002.04.03  中國時報
旅日名建築家郭茂林:台北土軟 當年力主金融大樓只蓋60層
劉黎兒/東京二日電


開創日本超高層大樓(摩天樓)時代的台灣旅日建築家郭茂林,今天在東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台灣與日本同處於地震地帶,台北的土質比東京還鬆,要蓋像國際金融中心這種百層大樓所需成本非常高,不是一再殺價的狀況下所能興建,所以在耐震或是裝置吊車等都容易出問題。他在去年曾經為台北市政府作了有關的計畫,當時即主張蓋六十層大樓,但是不知道何種理由現在變成百層,這除了示威炫耀效果外,毫無意義,而且有安全以及使用便利上各種問題。


炫耀應該最大原因
:D
展示某財團雄厚的資金實力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4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