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連牆壁都要扣」 消基會籲室內計價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70046)

SUNGF 2009-09-25 08:38 AM

這樣搞下去有矯枉過正的嫌疑

連建築業都會像電子業一樣搞cost down

至於國外Over Design 判刑

外國月亮可不都是圓的

看到美國房子 龍捲風不算. 光颱風就把房子吹的支離破碎

可見在美國建築法規裡房子被颱風吹垮算正常.似乎政府也不需補償

:stupefy:

至於消基會

很抱歉我對這個機構有成見

老是拿馬桶蓋出來比生菌數(例如小吃)

消基會你是騙不了我的

就算馬桶蓋比小吃 乾淨

我也不會去舔馬桶蓋的

:stupefy:

Raziel 2009-09-25 09:09 AM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不變的是建商要賺錢, 其他的就是被取捨的.

實坪計價是OK, 但矯枉過正也沒必要. 實際使用的空間? 公設就不算 這真的合理嗎?

樓梯間 電梯 你都沒再用? 預留較大空間營造出來的視野/隱私/開闊感 也都沒價值?

室內可使用空間? 改變設計後難道不也就會改變嗎? 這樣的準則又在哪裡?


總價會一樣? 不可能, 因為沒有公平算法<---這模糊地帶就會有炒作地價房價的操作空間.

以新舊兩法評估同一建物, 新法的每坪價格一定比舊法高, 間接給予市場上 每坪行情

一定要拉高的預期心理與操作空間, 原舊法每坪35萬的地段來看, 新法很可能直接要從45萬

開始跳, 而越新的建案公設都很高, 基於原總價去除, 室內可用的每坪價格一定飆昇更多,

而相鄰地段的每坪行情會接近, 舊屋的公設低, 基於新屋高漲後的每坪價格, 反乘回來總價

只會比原來更高, 屋主與仲介自然會採取有利自己的價位算法, 重新訂出新的行情,

但是消費者始終居於訊息較不透明的一方, 經過房仲的包裝與操作,誰知道你現在的價格

是用新的還是舊的? 是市場自然起漲還是因為利用改制機會而無故攀高?



消費者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單向太簡化, 室內實坪計價, 你是可以知道室內實際坪數,

但失去每坪單價計算的絕對基準, 你想在建商屋主房仲手裡買到更便宜的房子? 沒門!

pcwalker 2009-09-25 09:24 AM

友人大約十年前買國泰建設的建案,
室內牆壁就是用輕隔間,
價格還比別人貴. :mad:
家裡有人在時,
連叫都不能叫太大聲. :D
引用:
作者八豆妖
要看什麼, 像梁,柱,剪力牆這些, 建築規範都有規定, 不依規範設計, 設計圖不會過
這個和安全有關. 至於和安全無關的牆可能就開始偷工了.. 隔音會變差吧..
說不定以後就聽的到鄰居的叫床聲... :laugh: :laugh: :laugh:

我想以後可能會朝 open space 設計吧... 像開放式廚房等

影 子 2009-09-25 09:39 AM

引用:
作者海豹
這樣會不會屋主在賣房子前

都把室內的非結構牆給打掉啊? :laugh:

台灣人絕對會這麼幹的 :D
國外的法規
到國內一實施
就會變了樣

orea2004 2009-09-25 09:39 AM

引用:
作者Raziel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不變的是建商要賺錢, 其他的就是被取捨的.
消費者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單向太簡化, 室內實坪計價, 你是可以知道室內實際坪數,
................
但失去每坪單價計算的絕對基準, 你想在建商屋主房仲手裡買到更便宜的房子? 沒門!

我想今天推這個應該不是要更便宜的房價
而是要資訊透明化,今天或許大家都知道買房子要自己算實際坪數。
但就是有人不知道,我們不能預設大家都知道公設比這種東西。
以有更多的人不知道,容積率是從牆面中心開始算,
也不知道建商所謂實坪是從牆外算。老媽同事買房子要裝潢
設計師丈量後才發現跟建商宣傳的又少了兩三坪。
今天如果買房子大家都用一致的標準來算坪數
可以少掉很多糾紛

lienly 2009-09-25 10:02 AM

本來磚頭要橫的擺, 現改為豎的擺, 這樣牆所佔用的面積就可減少了 [可能不到5CM厚度?].
搞不好鐵鎚功一敲就破了...... :ase

引用:
作者八豆妖
要看什麼, 像梁,柱,剪力牆這些, 建築規範都有規定, 不依規範設計, 設計圖不會過
這個和安全有關. 至於和安全無關的牆可能就開始偷工了.. 隔音會變差吧..
說不定以後就聽的到鄰居的叫床聲... :laugh: :laugh: :laugh:

我想以後可能會朝 open space 設計吧... 像開放式廚房等

SUNGF 2009-09-25 10:15 AM

引用:
作者lienly
本來磚頭要橫的擺, 現改為豎的擺, 這樣牆所佔用的面積就可減少了 [可能不到5CM厚度?].
搞不好鐵鎚功一敲就破了...... :ase


這樣太麻煩

現在流行的輕隔間.

因為根本不當結構牆用

有縫也是正常

問題依台灣人生活習慣 (大家都住習慣第三隻小豬蓋得房子)

別說第一隻小豬 .第二隻小豬蓋的房子.沒幾個台灣人受得了

sutl 2009-09-25 10:29 AM

引用:
作者Raziel
消費者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單向太簡化, 室內實坪計價, 你是可以知道室內實際坪數,但失去每坪單價計算的絕對基準, 你想在建商屋主房仲手裡買到更便宜的房子? 沒門!

有時建商為了壓低總價,房間會出現小得不合理的設計,公佈室內空間可以讓消費者預先知道房間大小。

至於售價這一回事,那是由市場決定的,跟坪數怎麼計算比較無關。

Raziel 2009-09-25 11:35 AM

引用:
作者orea2004
我想今天推這個應該不是要更便宜的房價
而是要資訊透明化,今天或許大家都知道買房子要自己算實際坪數。
但就是有人不知道,我們不能預設大家都知道公設比這種東西。
以有更多的人不知道,容積率是從牆面中心開始算,
也不知道建商所謂實坪是從牆外算。老媽同事買房子要裝潢
設計師丈量後才發現跟建商宣傳的又少了兩三坪。
今天如果買房子大家都用一致的標準來算坪數
可以少掉很多糾紛

室內坪數資訊透明化, 這可能做得到, 但是所謂一致的標準, 我看不到在哪裡.

更便宜的房價不是目的, 但是帶來更高價的房價卻很可能會是結果.

前面就提過, 公設不計算這就完全合理嗎?那你的土地持分也要改嗎?


鄰近接近行情的房子, 即使總價與總坪數差不多,高公設比的新屋,室內每坪單價一定比

低公設的舊屋要貴很多, 而購屋者十個有9.99個關心的都是每坪單價,

這個習性不是一兩天改得了的
, 舊屋屋主採取鄰近新屋的每坪行情先自抬身價,

舊屋總價提升後再連帶影響附近新屋有上爬的力道. 真真假假不同計價方式產生的混亂行情

這完全是可以預估到會發生的事情. 不是市場決定一句話就結束.


以我自己購屋的經驗, 會看數字的就是權狀, 但房子的實際使用空間夠不夠, 那不是用算的,

不是看數字, 而是靠感覺的, 靠自己評估的. 現有的標準, 頂多有一個問題是 室內實際可用

坪數沒有很明確的標準, 但是感覺夠不夠用, 環境好不好, 還是能夠判斷, 跟實際寫多少坪

是沒有多大關聯的.房間太小就是太小, 不夠就是不夠, 如果因為房仲虛報的坪數大而覺得

安慰變成夠用去買, 或是看到低總價就忽略評估實際可使用的空間, 那購屋者自己不該

也該負有評估錯誤的責任嗎?


如果購屋者不去多方面實際多看多比較, 光是想要靠以室內實際坪數計價, 並不會降低

評估的難度, 建商與仲介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匡到購屋者. 而忽略公設的算法, 對於高低

公設比的不同屋子,更可能造成每坪單價的重新洗牌, 基於人性本貪 自利優先的原則,

對既有屋主與仲介當然會藉機採取有利的計算方式取最大值
, 價格能不影響? 個人不抱持

這麼樂觀的看法. 就算是最後價格會回歸到市場機制,但也無法避免會有一段相當混亂的時間.

更甚者, 以此機會趁機做亂, 也不會令人意外.

心有所屬 2009-09-25 12:33 PM

知道自己買的房子到底多大是件好事。
跟總價沒有關係。
看房子時,沒有人拿尺去量的
公設會另外計價,前面有說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58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