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愛地球只是商業口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08928)
|
---|
就跟Toyota的大型600h混合動力車一樣,這不是拿來做環保的,是給有錢人開了心安的,其實整體來說,混合動力車不見得較為環保,即便是Prius這種很成熟的Hybrid,畢竟多了馬達與電池的製造與報廢的污染,省了油錢倒是一點也不假,只是油錢跟車子差價是否能打的平,又是個問號了∼∼
|
某黃色店家: 節能減碳愛地球...
結果: 招牌換新, 冷氣照開, 喇叭照播...:laugh: 所以節能減碳已經淪落為商業口號了...:rolleyes: 換個角度說... 與其要換比普通白熾燈泡貴一二翻的省電燈泡, 倒不如隨手關燈還比較實際 更何況很多人買了名貴腳踏車, 大多淪為炫燿工具, 放著生灰塵的時數比出勤還多 :laugh: |
人本來都是有私心的
能源不夠是兩三百年後的事 但一般人都活不到那時候 好聽的話講一講 最後還是覺得給現在的自己方便最實在 |
你現在才知道ㄚ :rolleyes:
|
引用:
提倡核子冬天, 地球可以降溫, 又減少人口, 一舉兩得. |
引用:
這一集我看過,連喬治克隆尼都被抓進來惡搞....... 凱子在片尾說得很對,購買那些節能減碳的產品為地球著想是很好, 但是用不著為此大書特書,搞得好像很了不起的樣子, 也更犯不著指責那些沒使用節能減碳商品的人, 要知道,節能減碳的作為八九成其實都是在跟荷包作對的........ |
引用:
不,之前在版上有小黃屋的的員工說,他們不用加班了,因為電費太貴了,所以有節能喔! :laugh: |
引用:
此片播出後,英國的《衛報》(The Guardian)、《週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每日郵報》(Daily Mail)與《獨立報》(The Independent)都陸續有社論或報導批評該片口吻聳動、製造對立,且立場偏頗,並質疑第4頻道明知製作人德肯在1997年的另一部環境相關影片既曾引發強烈爭議,為何仍同意德肯拍攝此片。 許多氣候學家也對此感到失望,全球暖化議題雖然的確有尚待釐清討論之處,他們原本期待此紀錄片可以忠實、公平地呈現與討論各方說法,但觀看後才發現此片已明顯從否定人類應對全球暖化負責的角度出發,並以錯誤、模糊的論述、或刻意篩選的數據企圖反駁主流科學界的研究結果。 使此片遭致更嚴重批評的,是紀錄片中受訪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海洋學家文森(Carl Wunsch)於3月11日發表的聲明。文森表示他被第4頻道聯絡他的工作人員誆騙,以為會是個公平的報導才答應接受訪問,但他發表的評論卻在剪接後被扭曲原意。例如他提及「一旦氣溫升高,許多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會被從海洋釋放,使溫室效應加劇。」這段話經剪接後,竟被安插在該片陳述「二氧化碳主要是由海洋排放,人類的貢獻極小」的片段,其他相似例子不勝枚數。文森已於3月10日寄信給此片製作公司Wag TV負責人葛林(Steven Green)表達抗議,並要求該片不可再播放,第4頻道應向觀眾公開道歉。 英國獨立電視委員會(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ion)在調查之後,也認為片中至少有4位受訪者的觀點被曲解或誤傳。英國「時代線上」(Times Online)則在15日報導,兩位透過電子郵件指正影片錯誤的英國科學家,被製作人德肯以粗話與惡劣嘲諷回應。 別誤導大家了這部說全球暖化是騙局的影片 是英國第4頻道 為了背後供應資金的石油公司的商業利益而拍攝的 英國都已經全面禁止此片的公開放映了 |
對一般人而言,節能省碳最大的好處在於,最終可以使支出減少
而非這樣作可以對地球好 我是不在意那些商業口號,反正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不論高爾或英國第四頻道的報導誰才是騙局 我只知道人類本就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高爾家用電量高關我什麼事 我家用電不高才是重點,而不是高爾都沒在節能,所以我也不要節能 人本來就只能對自己負責,口號可以說,行為要自行來 其他的都是屁話 |
要節能減碳愛地球很簡單啊!
對原油煤炭天然氣的銷售,全部加徵100%的愛地球稅就好啦.源頭供應商自然會層層轉嫁,中間用戶一個都跑不掉! 不管制源頭,只在終端消費族群的身上做文章,這不是騙局是什麼?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2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