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轉貼兼考古]緬懷我們的童話 NetBurst的成功與教訓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94913)
|
---|
這篇文章怪怪的 ....
當初 Intel 推 NetBurst 就是為了玩時脈大戰 :jolin: 因為那時後, INTEL 人多, 製程技術又領先, 所以 Marketing 的人就順勢規劃 以時脈論英雄, 打算用數字遊戲打死 AMD. 有一點要先說明的, 高時脈不是原罪, 因為要處理大項資料, 只有兩個方法 1.高時脈 2. 一次處理多筆 (ex: 64 bit or 128 bit) SSE/MMX 這東西是多媒體用的, 多媒體有些特性, 1. 運算本身不複雜 2. 資料量大 3. 不太需要很高的精準度(因為誤差人不易分辨) 所以 SIMD 符合這個需求, 但是科學運算就不行用這類多媒體指令, 因為很多科學運算需要高精確度 超長管線 超長管線對分支預測是很傷的, 因為只要預測錯誤, 所有資料都要放棄要重新載入. 而從 386 的時代(有些人認為 386 不算), 管線對 performance 的改善幫助很大 但是, 前提是管線是正常運作(管線塞滿資料), 而 "分支" 就是會讓管線會重新載入(清空)的主要兇手 如果有基礎的機算機慨念就知道 "分支" 在程式出現的很頻繁, 例如; 迴圈, IF 判斷式 迴圈是有可能預測, 但是 IF 判斷式就不行(比較難) 所以 NetBurst 遇到多媒體資料沒問題, 因為多媒體資料的分支以迴圈為主. 遇到遊戲(一般應用程式), 為因為分支多為 IF 判斷式, 性能自然下降. |
最新版的P4 631現在已經解決漏電問題 單核心功耗65瓦
製程也夠成熟,時脈可以衝更高(4.xG)。 Netburst的特性就是超過3.6G就會展現優勢 by anand tech的一點小評論。 效能雖比不上當紅的Conroe家族 但超上去的效能也算不錯了。 如果Intel繼續改良netburst 不知會是甚麼樣的光景? |
引用:
如果製程技術在更進步的話 再繼續改良 netburst架構 說不一定 會出現時脈高達10g 卻更省電 更低功耗的u也說不一定 |
NorthWood 應該算是 NetBurst 架構的經典,在各方面取得一定的平衡,
但其後的 Prescott 將管線拉長到 31 階是有問題的,同時脈效能比 NorthWood 還差,雖然現在已解決漏電的問題,但其架構如 jamin 所說: 只要分支預測錯誤,所有資料都要放棄並重新載入,這對長達 31 階管線 的 Prescott 來說,是非常巨大的效能損失。 其實我支持將 NorthWood 直接 65nm 化,而不是推出 Prescott, 這樣不但效能更佳也更省電,當時也不會輸 K8 那麼多了。 |
好樓主果然是玩電腦有一個心得出來了我頂
|
當我看到netBurst時,不知道取這名字是什麼意思,我以為是針對網路運算作最佳化,
當我讀到computer architecture跟vlsi後,知道了pipeline每層中間有個buffer隔起來, 又因為fowarding關係(這各要解釋好久),各層間會有很多線連起來,pipeline數目多一倍, 多出來的連線可能不只一倍,vlsi中以net稱呼連線,所以intel很自誇的取名netBurst, 表示說p4的net數量暴增是用burst來形容的,你們這些沒練過的千萬不要模仿, 也表示intel的設計能力也達到領先的境界了,顯然事後的結果出乎臭屁之外, 人是不能臭屁的 |
如果當初rambus被intel推成功
會不會對netburst架構效能上有更佳的挹注? |
再快的cpu若記憶體跟不上那也快步起來,所以intel選傳輸率較高的rambus來配P4
rambus不只是貴而已,他對連續性的資料存取很快,但對隨機不連續的存取就沒比較快, 所以對需要大量存取連續資料的多媒體之類應用有益,但電腦有很多程式蠻注重隨機存取, 所以綜合評比下並不會快很多,而且又很貴,所以沒多久就被淘汰了,為甚麼intel會推呢? 因為intel有投資rambus! |
引用:
這個好笑.... :laugh: 原來 netburst 是這個意思....真是笑死人了 不過這篇文章漏提了一個東西 -- SOI 製程 , 個人認為這AMD可以在低溫省電方面大勝 Intel 的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時脈低, SOI 也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
Prescott 管線不拉長 31 階,時脈衝得上去嗎?
我不太懂 但曾聽說管線越長時脈越好衝 NorthWood 單純用較先進的製程 有辦法把時脈衝上去嗎? 當初很多人把P4 2.4cg超到3.6G 但不少人也縮缸 甚至猝死 Northwood突然死亡症(Sudden Northwood Death Syndrome)。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4&variant=zh-tw Northwood最高好像出到3.4G Prescott雖是火龍一隻 但很耐高溫 耐電壓阿 90nm的時候可以上3.6G+ 少數甚至4.x G 65nm 4.x G好像很平常 不知道時脈的極限是製程的關係影響比較大還是架構的關係?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4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