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轉貼:傲慢與偏見:經典的突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91698)
|
|---|
拜電影之賜 傲慢與偏見這本名著的能見度大幅提高
這本充滿機智 幽默的作品 一直是自己最喜歡的小說之一 在此引用網路上找到的一些形容詞 鼓勵沒讀過的網友找書來看 : 1. •BBC票選對女性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榜首 •英國圖書館員最愛的百大小說榜首 2. 二十世紀的小說大家毛姆(1874~1965) 將珍.奧斯汀譽為「世界十大小說家」 將此書列入「世界十大小說」金榜之內。 毛姆對奧斯汀的評語是:每一部作品,都沒有值得一提的大事。雖然如此,但每看完一頁,仍忍不住要看下一頁,想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看完那一頁,仍沒有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但還是克制不住要繼續看下去。能使讀者產生如此力量的小說家,就是最具可貴才能的人 3. 十九世紀的批評大師卡萊爾(1795~1881) 將珍.奧斯汀拿來與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 至於電影的部份 IMDB 網站上有不少正面的評論 也有不少負面的評論 有興趣的網友可上去看看 Pride & Prejudice (2005)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4387/ |
引用:
"傲慢與偏見"我在學生時讀了三遍 :ase 去年買了英版的十週年版(1995) 終於看了這被推崇的版本 至於1995年版的演員不夠漂亮、英俊 我想你是指尤其是Elizabeth吧 但在原著時有交代過Elizabeth並不是很漂亮(但有雙漂亮的眼) 大姐Jane才是最漂亮的 95年的版本其實是很接近原著的精神 只有在場景的部分有所變化(畢竟小說不是為視覺而寫的) 有些是內景的對話改為在外景 我還沒看過2005版 Keira Knightley is all right but not my type :agree: (比起來我還比較喜歡Natalie Portman -- Keira 在Star Wars I 是她的替身) Anyway, 2005版常被攻擊的問題就是有些表現方式不合當時的文化人情(包括服飾不對) 不合Jane Austen的表達方式 這對很多英國人(對Jane Austen的作品很熟悉及自己文化的了解)可能難以接受 但對其他國家的觀眾當然無所謂 這就像要改編金庸小說成電影/電視 至今還沒有令我滿意的作品 :jolin: |
No wonder~
我覺得Knightley看起來很像Natalie Portman..... 但風格還是不大一樣.... Knightley美麗中帶有叛逆....Portman則是很美麗.. 引用:
|
引用:
原來柯林佛斯演過達西先生 那麼BJ單身日記算是現代改編版的傲慢與偏見囉? |
引用:
不能說是改編, 但BJ單身日記的作者Helen Fielding曾說過, 她是看了Colin Firth在1995年版傲慢與偏見飾演的達西先生後, 才讓她創作了BJ單身日記裡的Mark Darcy一角(看兩人都姓Darcy就知不是巧合 :p ) 而之後BJ單身日記要拍成電影時, Colin Firth理所當然地是Mark Darcy的不二人選! |
引用:
還有Jane.... 1995年電視版的Susannah Harker, 完全看不出她為何是所謂的第一美女...... 2005年電影版的Rosamund Pike, 才是真正名符其實的第一美女....... ![]() |
以前就知道這部小說,很有名,但就是激不起我去看的欲望;
可是,很巧的,昨天粽子節,沒去划龍舟,就在家裡"不小心"看了2005電影版, 加上看到大家的討論之後,發覺我是有點喜歡它了。 |
2005電影版的支持票我也來投一票.
BBC電視版拍得相當陳腐而老套-----說好聽是遵古制,其實像泡醬缸..... 本鄉本土自認權威----就如BBC泡製的文學劇(不獨奧斯丁為然,其他作家的演繹也不例外)老發著股食古不化的霉味----至少,就我而言---是沒一次看得順眼的.... 選角尤其不對味-----BBC用的是考據和功架式的標準----舞台劇演員因此是首選---一張張滄桑老氣/裝腔作勢的面孔....對比起奧斯丁筆下那青春洋溢的夢幻人物,怎麼說,總是格格不入..... 2005電影版的演繹方式就好在一反傳統文學劇的迂緩慢速的步調---加快節奏/短鏡溶接/軌道DOLLY----卻反而更能呼應奧斯丁小說中的詩意間奏;譬如小說開頭那老夫婦平凡卻點醒全書脈絡的對話----導演畫龍點睛地添加了幾個緊隨女主角的軌道鏡頭再天衣無縫銜接入這段對話.....就是頗富神采的改動-----既不失現代感亦是詩意盎然.... |
再說到金庸小說的改編----W兄的引喻我也是有所異議----事實上我是有個長年的觀感:認為本土的演繹未必一定是最道地的.....更何況港台那些改編者又全非是本國第一流的雋才.
電影改編比小說更好的,雖少見亦所在亦有----現成就有個實例---譬如李安的''臥虎藏龍''(對白略嫌文藝腔是小瑕疵姑且先不提)大幅去蕪存菁原著的瑣碎和鬆散,而架構起一個中國武俠電影罕見的真實場景("江湖"這以往虛無飄渺的概念,首回真實又鮮明地呈現在北京厚重城牆包圍下的層層氛圍裡....成了某種既紮實又無所不在的存有)...... 嚴格來說李安根本是武俠小說的局外人----尤其是晚清大陸的風土與氛圍,根本不是台灣人這類島國小民所能參悟....也因此初看''臥''片看到李安用楊紫瓊策馬入城的幾個長短跟鏡.....剎那間就帶出帝國古城的宏偉以及一股綿延悠遠的歷史感------不禁對李安拜服的五體投地........也就是說,只須感知力/想像力夠豐饒,對文學藝術的體悟其實是不受時空血統的限制的. 我很愛看川端康成的小說----就挺覺得東洋佬的電影詮釋其實也很差(就算成瀨己喜男這類大師也無例外)所以無論東西洋,一部好的文學電影都算珍貴的...... |
1995年電視版或許是比較忠於原著, 但是卻沒有太多神采,
先看過2005年電影版, 再來看1995年電視版的話, 就會有這種感覺. 文學著作改編成電影, 不僅是要忠於原著, 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編導獨到的詮釋, 而且要展現電影媒體的獨特魅力. 假如是百分之百拷貝原著的話, 那麼就直接讀原著就好了, 還需要看改編電影嗎? 1995年電視版在我看來, 就顯得非常保守老舊. 2005年電影版的詮釋就非常精彩, 充滿電影的獨特魅力. 開頭那段伊麗莎白在清晨散步回家, 在有點過度曝光的朝陽之中, 就呈現出電影獨特的夢幻色彩. 伊麗莎白痛罵達西那一段, 1995年電視版給我的感覺是, 這種兇婆娘以後還有誰敢娶回家! 2005年電影版的感覺就不一樣, Keira在嬌嗔之中還有一點可愛, 被她多罵一句都還是很舒服的!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3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