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為什麼RMVB不成為主流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87471)

chyx741021 2006-02-02 01:45 PM

引用:
作者KC
RMVB只有大陸比較流行,歐美DVDRip組織都是用MPEG4格式

RMVB也是一種MPEG4格式吧

菊次郎 2006-02-02 01:49 PM

原來是這樣啊...不好意思..小弟懂的不多..
只是覺得現在很多強調MP4的東西實在不好用
光是轉檔方面就讓人頭大了..
主要是沒什麼主流格式得到大家好評
如果要選一個來當做實用性的播放格式
大家又有什麼好建議呢?

avles 2006-02-02 02:03 PM

rmvb拿來看連續劇超好用的,畫質還不錯啦!

colarally 2006-02-02 02:57 PM

個人覺得是轉檔比較不容易吧.
要剪輯影片的時候,
AVI,MPG,WMV都滿方便的,
就是RM麻煩很多...:jolin:

perfectg2606 2006-02-02 03:30 PM

引用:
作者GXroots
還是覺得AVI畫質比較好... (當然低流量還是RMVB的佔優勢..)
1. 還不錯和很不錯是差很多的..
2. 你的還不錯在別人眼裡可能不堪入目..

覺得RMVB只有大陸人轉壓AV時用的
人家AVI壓成1.5GB也僅僅勉強可看..
牠們大陸人還要再壓成200MB是要給鬼看啊!?!?
還美其名是小硬盤的福音...
真是無言..
看到日本人跑BT都直接上DVD的...
壓成AVI的日本人還不是很想下的咧..



呵@~這讓我想到前陣子的一個新聞

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vcd這樣的一個產品
你走在街上隨便問一個日本人大概都傻眼
只有對影像有研究的人略知一二

原因是vcd解析度太低
放到大尺寸的電視機上畫面實在有點恐怖
所以vcd只在日本出現過極短的時間
還來不及普極就被dvd取代掉了
況且vhs那時還是很紅的...畫質又好!

rakuentw 2006-02-02 03:31 PM

引用:
作者avles
rmvb拿來看連續劇超好用的,畫質還不錯啦!

+1 影集整季這樣捉也不會花多少時間
一次看到爽

ssfan 2006-02-02 03:36 PM

引用:
作者perfectg2606
呵@~這讓我想到前陣子的一個新聞

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vcd這樣的一個產品
你走在街上隨便問一個日本人大概都傻眼
只有對影像有研究的人略知一二

原因是vcd解析度太低
放到大尺寸的電視機上畫面實在有點恐怖
所以vcd只在日本出現過極短的時間
還來不及普極就被dvd取代掉了
況且vhs那時還是很紅的...畫質又好!


vcd是cbr,所以一碰到大量動態就會很悽慘.

jamin 2006-02-02 04:34 PM

引用:
作者perfectg2606
呵@~這讓我想到前陣子的一個新聞

日本人大多都不知道vcd這樣的一個產品
你走在街上隨便問一個日本人大概都傻眼
只有對影像有研究的人略知一二

原因是vcd解析度太低
放到大尺寸的電視機上畫面實在有點恐怖
所以vcd只在日本出現過極短的時間
還來不及普極就被dvd取代掉了
況且vhs那時還是很紅的...畫質又好!

:jolin:
這是偏見, 別被誤導了.....
DVD的確是很不錯, 而且日本市場相對比較能接受高貴的產品,
但這不代表DVD一出來就立刻取代VCD, 世代的轉換都是漸進式的.
說日本人大多不知道VCD? 那你也太小看VCD了,
以當時來說, 光是 "數位化" 就是很大的賣點.

ktan 2006-02-02 04:46 PM

個人認為是因為微軟效應
AVI及MP4自數年前就開始流行編碼CODE流傳
原來的作業系統只要搭上車,就可以用原本習慣的撥放軟體來放,不用改變看影片的慣性,一點即撥
相對於使用RA系列,當初還強迫要安裝realplayer
相對上方便多了....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性就是懶....
即使後來rmvb高傳輸高流量出現,卻同時要抵抗divx系列
又輸在撥放,偶後即使code有人去整合,但為時已晚....

菊次郎 2006-02-02 06:20 PM

重點是現在流行的MP4格式一大堆..這才頭痛
我想說的是..為何沒一種當成攜帶式或播放機專用的主流格式呢?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0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