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音頻上的問題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86867)
|
|---|
引用:
是唷~~~那要用什麼軟體擷取才不會破壞音質哩!?? 那你說的不論多少流量的WMA,失真程度大小的差別 就是說越大音頻失真的程度相對比較小而已,但是跟原音還是不同的囉 |
引用:
感覺不錯的樣子~~~沒有試過的軟體 是不是可以盡量的不破壞音質的情況下 檔案又可以不是很大囉!?? http://tw.f2.page.bid.yahoo.com/tw/auction/b23224421 我是這一種的,不過我的是白色的黑 |
引用:
哦~~~那我以前都以為越高的音頻就越跟原音相同哩 那高的音頻跟低的音頻有什麼不同哩!?? 我也是這樣想的啊~~~同樣是192 kbps卻轉成更高的音頻 所以音質應該沒有變好,只不過檔案變很大罷了!!! :jolin: |
樓主的用詞似乎有點奇怪 "音頻" 聽起來似乎是指聲音的頻率,kbps 似乎是指流量(每秒多少 千 位元),而 Windows Media Audio (不失真) 的位元率你應該沒看清楚,Windows Media Player 裡面有寫 :
每片CD大約使用 206 到 411 MB (470 到 940 kbps) 數學上不失真。 而網路上抓的應該只是"變動位元率 192 kbps",位元率越高只是聲音越接近原 CD 音質 ,理論上跟(號稱)不失真的格式應該還是會有差。 |
引用:
你的觀念有錯誤 流量因應格式而生,是每秒傳輸的資料大小,跟"品質如何"沒有關係 就像你把mp3轉成wav的道理是一樣的 轉成wav成為1.41M只是因為要成為wav檔就需要這樣的流量,當作是放大 這樣應該很好懂吧? 所以APE或flac這種流量比wav小,卻又是無失真格式 跟他們流量多少沒有關係,wav跟ape的互轉,在資料面看是一模一樣的(聽起來就不一定) 但是在wav跟mp3間則是不可能,因為已經被破壞了 如同把DVD(MPEG2)壓縮成RAR再解壓縮回DVD一樣,是沒變化的 但是把DVD轉成MPEG1再轉成MPEG2,那就廢掉了 檔案是DVD的大小,但畫質跟音質都不是 -- 音頻是聲音的頻率...你以為跟電腦的時脈一樣可以用這樣算的嗎...? |
樓主好像一直都搞不清楚要的是什麼
小弟之前就有提到單位的問題 之後幾位前輩講的更仔細 但樓主似乎還在漫遊 其實小弟一開始應該沒有會錯樓主的意 是小弟自己會錯自己的意 不過因為樓主不清楚所需 所以小弟不算會錯意... 真是複雜 |
跟頻率有關的應該是"取樣頻率"吧,音樂 CD 的取樣頻率為 44.1 kHz,如果轉成 44.1 kHz 以上也是沒意義的事,聲音不會變好。
|
樓主應該是想要知道流量(kbps)的高低和音樂失真或音質的關係.
1.bps是用來計算流量,也就是每秒可以傳輸(或稱作通過)的位元數,理論上來說,有越大的數值表示該檔案每秒內包含的數位資料越大,也就是聲音的細節越多或是頻寬越廣. 2.檔案失真與否,則須視檔案的轉檔處理過程而定,一般來說有分有損壓縮(例如mp3)和無損壓縮(常見如ape,flac檔),顧名思義有損壓縮轉出來會是失真的檔案,而無損壓縮轉出來的則是無失真的音樂檔,至於為什麼無損壓縮轉出來不會是原本cd的1.4k,是因為檔案被壓縮了,但還是--->無失真,轉成ape,flac的目的就是要得到無失真且較小體積的檔案.而如果原始聲音訊號越複雜,壓出來檔案會越大,流量(kbit)就會越高,因此不同曲子壓出來的流量不一定相同,可能是588k,898k,或1022k等等,但只要是無損壓縮出來即是無失真. 如有錯誤請包函. :) |
不好意思......各位我想我誤會很大哩 :jolin:
我一直把kbps以為是音頻的單位哩 原來是不同的東西啊 所以說kbps是流量的意思囉,那音頻是44.1 Hz那個嗎!? 難怪我把MP3 192kbps的音樂,用Media不失真擷取下來 轉為WAV檔所以流量會變高啊~~~是因為格式不同啊 所以相對應的流量也就不一樣囉,我一直以為kbps越高就是音質越好 完全沒有考慮過檔案是什麼格式的哩,我大概了解了一些 還有什麼錯的請大家再給我指點一下黑~~~謝謝 :D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