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Serial ATA III 預計1~2年後正式亮相(6.0Gbp/s)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08212)

推倒 2005-07-06 09:12 AM

有沒有往一點發展的硬碟

夏天到了BT的硬碟很熱的拉

涼果牌硬碟

aric2003 2005-07-06 09:22 AM

引用:
作者苦功大師
SATA III 6G, SASII 6G, FC8G, 一路衝上去, 加油! 硬碟跟不上啊............


跟不上的是RAID介面卡上的控制器.目前不管何種介面,介面卡都還是爆慢的.

leewayne 2005-07-06 09:28 AM

引用:
作者BorgMu
但是空有如此巨大頻寬,馬達轉速提昇不上去也是空有理論值 :think:


同意!
硬體結構中的「馬達轉速」是首要關鍵!
而「磁盤密度」是第二因素,
如果將來 SATA系硬碟能普遍將轉速提升至 15000rpm,
那或許可以發揮出 50% SATAⅢ的頻寬。

fsaa3dfx 2005-07-06 04:21 PM

應該會朝向萬轉前進 這是必然的趨勢

哞哞 Sonic Ron 2005-07-06 04:34 PM

有興趣測試看看WD萬轉IDE硬碟、舊款7200轉硬碟(如Seagate 梭魚4、Hitachi 120GPX)與現在新款7200轉硬碟(如Seagate 7200.8、Hitachi 7K),就可以知道磁碟密度對硬碟傳輸率與搜尋時間的差異有多大。

提升硬碟轉速以提升傳輸率之前,還得考量到提高轉速所會得到的高溫、噪音、壽命與必須降低的磁碟密度,再加上機械結構的成本差異下,每單位容量的成本也就相對提高!一昧的提高轉速將會很快遇到如先前CD光碟機同樣的瓶頸。

在噪音、熱能的產生與使用壽命考量設定在一定的轉速下,增加磁碟密度,並提升磁頭搖臂的機械定位能力,就如同處理器,並不一定得一昧的提高時脈才能提高處理效能!都是相同的道理。

skydiscardgo 2005-07-07 01:00 PM

引用:
作者fsaa3dfx
....
規格
Serial ATA I 上市時間2002年
Serial ATA II 上市時間2005年
Serial ATA III 上市時間2007年
傳輸速率
150 MB/s (1.5Gbp/s)
300 MB/s (3.0Gbp/s) 向下相容I
600 MB/s (6.0Gbp/s) 向下相容I/II
...

小弟有點不懂
150 MB/s => 1.5Gbps
不是乘以8
不太清楚是如何換算的?
那位大大可以指點一下,謝謝。

louiskoo 2005-07-07 01:18 PM

引用:
作者fsaa3dfx
應該會朝向萬轉前進 這是必然的趨勢

但是產生的高熱還是關鍵

fsaa3dfx 2005-07-07 01:33 PM

引用:
作者skydiscardgo
小弟有點不懂
150 MB/s => 1.5Gbps
不是乘以8
不太清楚是如何換算的?
那位大大可以指點一下,謝謝。


------------------------------------
應該是1.5Gb/s

你說的的*8 好像是 ADSL速率的算法?

1MB 不是等於1024Kb嗎?

官方公佈為準

如果有不懂的話 可以看這張圖片




請參考


Serial ATA官方網站

767335 2005-07-07 02:52 PM

這樣換算也不對呀??
1.5Gb/s 應該等於1024*1.5Mb/s才對...應該不是150Mb/s
但是已經知道sata=1.5Gb/s很猛就對了...
只不過相對的也要增加轉速...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小朋友的支持...no money no take

hodala 2005-07-07 02:57 PM

制定介面規格.....說實話對於效能提升沒啥意義
只希望1萬rpm能趕快平民化
死雞SCSI的15k rpm都已經做到第四代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7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