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intel降頻程式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37201)

Barracuda 2005-01-21 02:44 AM

的確可以降速,看效能就知道了
 
雖然從CPU-Z和ClockGen來看,時脈都沒變
但是測了SuperPi就知道的確有降速
剛剛設定成固定時脈為原本的25%
時脈由P4EE 3.5G降成880MHz,SuperPi 1M測出結果如下

880MHz SuperPi 1M跑了2分49秒,CPU溫度都沒變化一直維持在27度


原本時脈3523MHz SuperPi 1M跑了39秒(比原本正常的效能慢了3秒,平常是跑36秒,可知開了這程式就算時脈維持全速也減低了一些效能),CPU溫度則明顯上升了一些到31度

t122199165 2005-01-21 08:55 AM

我用我的P4試試看吧

好像很好玩的樣子~~ㄒㄒ


測試的結果~~好像只有變那麼一點點~

adelies 2005-01-21 11:21 AM

謝謝分享,剛順便拿 prime95 的 small-fft 測試,在主機板 CPU 端的 4P 電源線上流經的電流如下:(數據沒有辦法很準,因為畢竟耗電是動態的,而使用的簡易電表沒有紀錄功能)

(1) 進入 windows 後待機 idle 1.5x~1.6x A
(2) 使用測試程式:prime 95 small-fft
  idle   2.67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25%   3.12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50%   4.30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75%   5.46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100%  6.40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test cpu: 2.8cg)



[edited]

對了,忘記提,這個程式主要的目的之一,應該是限制全速運作時的耗電 (不過該程式運作的效率會變差,雖然會比較省電)。

所以,如果您的機器本來 CPU 就很閒,大概就沒有太大的效益。因為 XP 裡面也內建自動休息去的 process,所以在 idle 或不忙碌的時候,CPU 本來就不會那樣的耗電。


[edited again]

剛看到該討論串最後一篇 ppcl 網友的回覆,可以參考看看。
   "我的感觉... "

jamin 2005-01-21 08:39 PM

引用:
作者adelies
謝謝分享,剛順便拿 prime95 的 small-fft 測試,在主機板 CPU 端的 4P 電源線上流經的電流如下:(數據沒有辦法很準,因為畢竟耗電是動態的,而使用的簡易電表沒有紀錄功能)

(1) 進入 windows 後待機 idle 1.5x~1.6x A
(2) 使用測試程式:prime 95 small-fft
  idle   2.67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25%   3.12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50%   4.30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75%   5.46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100%  6.40A (大約三十秒內的最大值)

(test cpu: 2.8cg)



[edited]

對了,忘記提,這個程式主要的目的之一,應該是限制全速運作時的耗電 (不過該程式運作的效率會變差,雖然會比較省電)。

所以,如果您的機器本來 CPU 就很閒,大概就沒有太大的效益。因為 XP 裡面也內建自動休息去的 process,所以在 idle 或不忙碌的時候,CPU 本來就不會...


實在很佩服adelies的實驗精神.

這類主題我也有研究過, 不過我是用示波器+電流探棒.
三用電表(你應該是用數位式)看最大值並不妥, 你應該選平均值比要好,
因為三用電表大多反應很慢, 不適合變化過快的負載.

大多數情況 示波器與三用電表的"平均值"是一致的, 而看最大值會有較大誤差,
最重要的是, 平均值就可以達到你想要比較的目的, 看瞬間值並不會更準.


這個程式作者其實已將原理做很清楚說明, 反而那個 ppcl 網友說法不正確.
nop並不會降低功率消耗(pause我沒有試過, 不確定).
而這個程式是利用控制clock的方法降低消耗功率(正確來說, 這應該是P4 CPU過熱保護功能),
這兩件事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結果應該是更省電, 但可能測量精準度的問題, 不易看出.


 

adelies 2005-01-21 09:37 PM

感謝指教~ :) 小弟沒有電流探棒,真的要用示波器量還得串電阻,有點懶~ ^_^"

不過該值雖然會跳動,加上小弟跑 Small FFT,所以變動範圍不會很大 (大致上差 0.0x~0.1xA,不是交很嚴謹的報告的話,變動的百分比是在可忽略的範圍內)。

當然啦,這種方式看不出較高頻的變化,不過 VRM 與 PSU 的運作頻率也不會很高,加上還有一堆電容在負責 AC 的部分,所以應該不會差太多。

小弟後來還有試過播放 DVD 影片,播 DVD 影片在這台電腦不會消耗太多資源,但電流的變化比 small fft 大些 (應該是影片解碼的關係),不過切換不同的百分比,還是看不出有任何明顯差異,也就是說,耗電電流並沒有因為在程式內切換到低的百分比而有所降低。 :ase

是故,依據所看到的的現象與結果,小弟還是認為其主要的功能(目前這版)只對限制會佔掉高 CPU 資源的程式有用,但當其有用時(也代表已經開始限制CPU的運算量/耗電量),也代表會影響到運作的效率。 :agree:

至於軟體方面小弟比硬體更不懂,所以如果有誤之處請見諒囉。 :shy:

jamin 2005-01-21 11:26 PM

adelies兄實在太謙虛了, 我只是比你早做過相關實驗, 所以可以分享心得.

你選Small FFT是正確的, 因為只有他只有用到CPU, 而且CPU使用率變化不大(固定100%當然不大)
DVD就是我所說的少數例子,
因為對大多數電腦來說, MPEG2解碼太簡單了, 一個畫面運算完成還有很多時間可以休息,
所以電流忽大忽小, 變化是kHz級的, 對電表會有影響, 所以建議看平均值.
因為你的CPU太有力, 解碼MPEG2可能只佔cpu資源5%, 所以用程式切換到低的百分比時(假設10%),
解碼MPEG2變成需要佔cpu資源50%, 也就是需要比較多CPU時間, 所以感覺差不多.
但是還是有幫助, CPU idle 效果越好(CPU關閉區域越多), 差距會越不明顯.
因為我本身不是學計算機的, 無法提供較專業說法.


我認為:
windows idle 時是比較好的測試條件, 建議 idle 5min以上再來測可能比較容易看出差異.
不過手邊沒東西可測, 也沒儀器, 無法做驗證的工作.


串電阻量電流也不容易,
0.1 ohm 電阻 6A => 3.6W
0.1 ohm 12A => 14.4W
一般人不會有這種電阻.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