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ATi計劃推出新技術 內建核心與VGA來SLi !?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05245)
|
|---|
一個人無法做得更快之際,只好請另外一個人幫忙做,這樣比較快!
等到一個人可以做得更快,更好,那只好裁員了! SLI的技術如何.....未來才知道! Voodoo2的SLI是輸在一個人無法做得更快,要請兩個人成本偏高, 而那時的nVidia一個人就可以搞定全部,當然老闆(買者)要請TNT2/GeForce啦! 倘若兩個人真的做得比一個人做得還好,相信老闆(買者)還是會請兩個人的! |
引用:
Dual Core... 如果是雙顯示晶片也早就出現過了... 3DFX和ATi都搞過... 只不過ATi那款Rage Fury MaXX(沒記錯的話)最後Win2000的Driver生不出來.... 那時我是用Rage Fury Pro.... |
Dual Core應該是指在單晶片中封裝兩個GPU核心,
Dual Chip是指在一張顯卡上焊上兩個單核的晶片, Fury MaXX應是屬後者! :p |
引用:
唔,那NV40算不算NV43雙核心? :) 還是你要說一條管線,還是一個quad(2x2像素)的管線群是一個核心? 喔,那不得了。:) 所以話不能這樣講.... 實質上,GPU因為處理的工作的關係,提高平行度可得來的效率比CPU高出許多。 比方說從Pentium開始,就開始有多指令發送的能力,並且透過superscaler來提高效率; 但是因為指令相依性,並沒有辦法保證不會遭到打斷,後來又開始提出分支預測與亂序執行(OOOE)等技術, 只是目前我們的架構仍然無法再提高平行度,目前的P4與K8都還是3-issue的架構, 而朝向On-Chip SMP的方向前進。 但是GPU不同,雖然開始引入了Shader等可程式化功能,並且開始加入分支能力, GPU目前仍然保有相當大的平行度,在絕大部分的狀況下,GPU都能保持很高的效率, 所以目前GPU想要加速,幾乎都是增加管線數量和增加記憶體頻寬就可以解決, 未來五年內顯然也都是這樣,要對付的課題就是 "如何在實作新的標準這個前提下,維持速度與效率,並且與成本求平衡。" 顯然地,新的標準本身也會是一個大問題,比方說NV3x為了實作規格更高的架構, 與效能的平衡取捨不佳,而被取捨得比較好的R3x0架構趕過, 未來兩年內很可能NVIDIA還需要承擔這個惡果; NV4x的取捨雖然要來得比NV3x好,表現出了應有的效能, 但是因為它的規格仍然比起R4x0高出許多,所以也反應在成本(電晶體數量)上, (雖然R4x0的die-size好像和它的電晶體數量不成比例....?) 所以仍然是會給NVIDIA帶來一些負面壓力。 不過,總之目前五年內可以預測的是,只要記憶體夠快,製程可以支撐, GPU就會不斷地再快下去。 ---- 那麼,我們回到這個標題吧。"SLI"為什麼能夠加快速度呢? 因為它倍增了現有的管線數量,而且倍增了記憶體頻寬。 所以可以解消掉存在於GPU的fillrate/memory bandwidth瓶頸,進而提高效率。 但是目前的繪圖系統有兩個明顯的瓶頸:CPU & fillrate/Memory, 所以SLI對這兩個瓶頸只能解消掉一個,也因為如此, 如果我們透過FSAA和高解析度增加繪圖系統的壓力, 讓fillrate/memory瓶頸再度地顯現出來,才能看到SLI的高效率, 這也是當初說SLI只有在很極端的狀況才會看得出改善的說辭的成因, 實際上在AnandTech的測試中可以發現,SLI在繪圖子系統壓力極大的狀況下, 幾乎可以保證得到倍數的效能成長,而這其實算不上什麼很稀少的狀況, 因為就是有人想在這種解析度(1600x1200)底下開高倍率的FSAA。 而以目前的繪圖系統進展來說,大略上可以得到的進展幅度, 就大約是每半年到九個月,效能會進展一倍左右,所以才說 "透過SLI可以實際上取得下一代核心的繪圖效能"。 於是,SLI的價值是很顯而易見的。 雖然功能不會因為SLI而增加,但是它可以在合理的狀況下,延伸出可取的效能, 而取得成本也有機會因為時間推展而降低,只要需求足夠的話。 而前面說過,GPU帶來的效能進展比CPU要來得顯著, 所以我個人認為會比多CPU要來得容易推展。 所以反過來說,其實當初在AGP的規格下,本來就比較難以設計類似SLI的解決方案, R3x0其實是存在串聯能力的(它有tile-based的快速Z-reject能力), 只是目前的解決方案(E&S的四晶片卡)顯然極為不經濟,PCIE則能夠突破這個瓶頸。 所以要ATI能推出類似SLI的架構,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說實在的,上回是PCIe回傳頻寬測試解消了訊號品質疑慮, 現在又能夠輕易地推出串聯擴充架構,都是靠對手的晶片組, 其實ATI真的要好好感謝NVIDIA。:) 或者該說,總是有在前面推展新規格的人,也總是有在後面乘涼的人。 GDDR3,SM3.0,OpenEXR,SLI,然後是未來的DX10。 其實這也反應出了兩家公司的性格,不是嗎? :) |
引用:
正解! 因當時Voodoo2打不贏TNT2/GeForce,所以祭出SLI,而現今的GeForce6效能跟對手 不相上下,又多了規格上的優勢(SM3.0),有了SLI更是如日中天~ |
如果此技術成真,那內建顯示在插上顯示卡後真的仍然可以"略盡綿薄之力"了...
|
引用:
這樣講也不對,voodoo2同時期的對手為tnt,非tnt2系列!! tnt的效能僅介於voodoo2跟voodoo2 sli之間,第一代geforce更不用說了, 因為那個時候根本還輪不到它,八字都還沒多一撇咧。 |
引用:
TNT的對手應該是妖姬吧? TNT2應該是對上VOODOO3 GF256之後3DFX的產品幾乎沒有能與之抗衡的 |
引用:
嘻嘻.....謝謝前輩的解說,讀Artx1大的文章真是長知識! :) |
或許是弟自己的感覺 大家想可以換個角度想看看 弟一直認為 SLI 在目前的 6800 6600 系列
最主要用意還是在於宣示技術的意味比較濃厚 怎麼說呢~ 殊不見兩張的 6600GT SLI 的效能能夠直逼 6800GT 以最便宜一張 199US 來說 兩張的價錢超過一張 6800GT 不少,所以在比最高等及次一階 SLI 產品效益並不高 要達到當下最高效能的 SLI 唯一選擇不外乎是拿兩張 6800 系列去做 SLI 但是價格效益比又何嘗是一般玩家可以負擔的 淺見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5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