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二戰新片Der Untergang - Hitler und das Ende des Dritten Reiches(覆滅-希特勒與第三帝國末日)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274581)

wtaing 2004-08-25 04:15 PM

今天在中時看到了有關本片的最新報導:距ostfront提起已有半年多了...轉載如下
因為還未看過此片... 所以對記者的報導內容及評論個人是持保留態度.....僅供參考...

2004.08.25 中國時報
德國電影 改寫希特勒狂人面貌
鍾玉玨/綜合廿四日外電報導

德國電影界打破多年禁忌,首次製播以希特勒為主題的劇情片,不過劇中希特勒是輕聲細語的夢想家,而非豪言壯語的煽動家。
英國《每日電訊報》廿四日報導,即將於下月上映的「殞落」(The Downfall)敘述希特勒意識到納粹大勢已去,躲在柏林深及廿五英尺的地下掩體道,度過餘生最後十二天的光景,包括一九四五年四月卅日和情婦愛娃布勞恩自殺共赴黃泉。
由知名導演伯恩.伊欽格(Bernd Eichinger)執導的影片在德國正式上映後,可能引爆爭議。該片將希特勒塑造成慈父、偏好巧克力蛋糕的模樣,之所以成為狂人,係因無法完成維繫德意志帝國的志業。希特勒一角由德國男星布魯諾甘茲演出,他曾在德國名片「慾望之翼」演天使一角。
新片讓甘茲飾演的希特勒因為眼睛跑進一根頭髮,而淚流滿臉,邊流淚邊說:「戰爭結束了。」此外�***中希特勒不時溫柔地撫摸其愛犬,對待秘書也是溫和有耐心。總之,希特勒變得歇斯底里之前,說話輕聲細語,截然不同於他在群眾前的高亢嘶吼。
集編導於一身的伊欽格說,柏林地道一景係根據希特勒秘書勞德爾瓊格的口述與日記以及希特勒的電話接線員費雷泰少校的協助,這兩人是紅軍發現地道時僅剩的兩位生存者。瓊格二○○二年過世,享年八十一歲。費雷泰眼中的希特勒是「體弱多病者」,習慣將抖個不停的左手擺在背後,透露他可能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劇情片「殞落」的拍攝地包括柏林、慕尼黑、俄羅斯聖彼得堡,耗資九百萬英鎊(約台幣五.五八億元),是德國耗資最鉅的影片之一。影評家肯定該片「去希特勒神話」的貢獻。

ostfront 2004-08-26 05:21 PM

預告片已經出來了
真期待這部電影:)

wtaing 2004-10-10 10:45 AM

上次在中國時報轉載的報導之後
上個星期中時民意論壇又有讀者投書討論有關這部影片的內容
作者將片名翻成"毀滅"...與先前翻的"殞落"不同
中時好像很注意這部影片...希望臺灣也能有緣能看到(電影或電視播出皆可)
作者最後的結論發人深省....60年的時間是一個世代集體遺忘的關鍵期
為了不在歷史論述上缺席...德國人似乎一定要拍這部影片不可
否則類似"獵殺U571"或"珍珠港"中顛倒或扭曲史實的荒謬情節將會一再上演....
畢竟好萊塢早已掌握了媒體詮釋權...也早已習慣由它們的觀點來看世界!!!

全文轉載如下

回歸尋常的惡魔2004.10.04 中國時報
陳中芷 (作者為德國畢勒菲德大學博士生)

拍攝希特勒在柏林指揮所最後十二天的商業電影《毀滅》(Der Untergang),第一週上映達到七十萬票房。如《時代週報》(Die Zeit)最近一期所寫,最近大眾雜誌封面標題只要有「希特勒」,不論內容評價如何,一定暢銷。何以如此?
長期以來希特勒在大眾媒體上呈現兩極,一是魔化般的人物,人性之惡的絕對,一是卡通化,特別是在英美的媒體上,他的小鬍子常是意淫嘲弄的對象。實際上,希特勒留下大量的歷史謎團,因為他生前有計畫的銷毀所有私人信件、日記和第一手檔案,至今能看到的資料大部分是當年納粹的政治文宣。那些政宣裡沒有私人的面向,只有獨裁者的意氣風發。而《毀滅》這部電影卻是第一次放棄道德視角,凸顯希特勒最後生活的片段,以日常細節將希特勒重塑成一個帶病的老人。演希特勒的演員Bruno Ganz演活了希特勒,在聲音形貌氣質精神上遠遠超過卓別林所演的《大獨裁者》,讓每個專家都心服。
讓人不服的是,重現一個患有帕金森氏病徵的獨裁者的末日,能增加多少納粹史實的認識?當細部鏡頭敘述出一個印象:希特勒也有「被同情的餘地」。然而觀眾進入情境而產生同情地理解,不該引伸為「人人皆有黑暗面」,這是卸責的說法。將希特勒回歸常人敘述的意義,正是政治哲學者漢娜鄂蘭所說,「平庸之惡」(Banalitat des Bosen)。正因一個「平常人」在歷史結構和情境條件允許之下,可以達到那樣程度的人性之惡,才會令人對惡的本質戰慄。
從這部電影所引爆的討論,看到戰後第三代德國人對待納粹歷史的差別。他們過去十多年來,努力重新界定這段歷史與當今的關係。這一波重新詮釋的浪潮到葛拉斯出版《螃蟹走路》算是具體轉向。葛拉斯筆下那群逃避紅軍搭上「古斯落夫」軍艦,卻遭沉船命運的德國人,不但不是希特勒的幫凶,反而是戰爭命運下的犧牲者。德國人在二戰時期的傷痛和驚怖,使得集體的凶手形象也有受害的一面。歷史的糾葛和人性的複雜,使凶手和受害者不再是黑白二元對立。將希特勒回歸常人的詮釋,對政治上左右派來說,都是神話除魅的開始。
另外,這部歷史電影還有更深層意義,它體現了史學大師蘭克所倡:如實的再現歷史情境。癥結也在這:「再現」,卻是片段的;十二天的末路,被喚起的是歷史感情強於理性的歷史意識思考,缺少情境背後的宏觀視野。將希特勒政權在政治道德上的歷史罪責放回末路片段裡的情境裡去感受,是否會相對弱化最終道德的認知?進一步看,電影作為陳述歷史的媒介,敘述強於分析,容易鋪陳什麼事發生,但難以回答為什麼,而情境和感情的陳述方式永遠要承擔「道德性問題歷史化」的風險。
最後是詮釋與集體記憶的關係。說白一點,《毀滅》這部電影沒有新資料,但是電影本身卻攸關集體記憶的競爭。新世代越來越少人讀歷史專著,歷史知識隨著大眾媒體的需要被割裂操縱。「希特勒」這個符碼在大眾傳媒上處在巨大的競爭狀態:美國猶太人、浩劫餘生者、英法,甚至是台灣。放在時間的縱向上來看,納粹引起的驚怖在第三代身上喪失親歷效應。相距六十年,是普遍估算集體歷史記憶面對遺忘的關鍵期,歷史事蹟若不能沈澱,會慢慢邊緣化乃至消失。如果德國人現在不進入全球大眾媒體裡的詮釋場域,那麼不是等著集體遺忘,就是拱手讓給好萊塢。而電影好不好看?那是次要問題。

coolchet 2004-10-10 11:14 AM

引用:
作者wtaing
演希特勒的演員Bruno Ganz演活了希特勒,在聲音形貌氣質精神上遠遠超過卓別林所演的《大獨裁者》,讓每個專家都心服。
...


演希特勒演得像不像,竟然是用卓別林所演的《大獨裁者》來比較,有點失之不倫不類

因為卓別林所演的《大獨裁者》像寫意,印象派,潑墨畫
而這類歷史片應該講究的是工筆畫,寫生畫..............二者怎麼比?? :)

coolchet 2004-10-10 11:17 AM

引用:
作者wtaing
上次在中國時報轉載的報導之後
上個星期中時民意論壇又有讀者投書討論有關這部影片的內容
作者將片名翻成"毀滅"...與先前翻的"殞落"不同
中時好像很注意這部影片......


因為最近有某些政治人物頻頻用"希特勒"來形容某一位政治人物
甚至還拿去國外作文宣...........

wtaing 2004-10-10 03:42 PM

我想,會拿卓別林的"大獨裁者"來對比....主要還是在卓別林成功的演技影響下...從此世人對希特勒產生了一個既定印象....電影並非指名道姓說誰....但是誰都看得出來....劇中主角正是影射當時在德國掌政的希特勒....而這正是作者所要關切的....西方電影中對希特勒的詮釋....就此流於卓別林所化身的形象
這樣的形象(一位喜歡歇斯底里講話又喜怒無常的統治者)....是否真確?德國人難道不能表達自己的看法嗎?(在他們眼中的希特勒是怎樣的人)
請試想"全民亂講"中郭子乾所化身的蘇真衝....."衝衝衝"....與真實的人物相差在那....如果蘇姓官員本人或其後世子孫將來有一天要拍傳記影片....他(他們)願意由郭子乾所化身的蘇真衝來詮釋自己(人)嗎?

kopfschuss 2005-03-04 07:59 PM

台灣4/15號上映,期待中...:like:
奧斯卡沒有得獎,我想是爭議性太大了,而且猶太人在奧斯卡有一定的勢力
雖然Das Boot他們可以接受,這部片可就不一定了:p
不過這部片的立意我是持正面的看法,畢竟他也是個"人",而身為一個人竟可以做出如此令人髮指的事,這才是需要大家警惕的.如果只將他視為"完完全全只是個惡魔",好像事不關己,那才是危險的.等到手握大權就....
美國在二月底也上映了,雖然目前只有4廳,但是單廳一週的收入有24000美元:cool:

BTW,Bruno Ganz演的看起來真的很真實.

導演Oliver Hirschbiegel頂著一個大光頭,不曉得有沒有人說他是Nazi:jolin:
不過他之前拍的Das Experiment我蠻喜歡的!

至於國內那些拿Hitler比喻某些人的人,我看他們根本不了解國際情勢,還拿到國外丟人現眼:tu:
還記得前年有個德國代表被派去義大利開會,被一個義大利官員說只配當納粹集中營的衛兵,結果立即被訐譙,最後在各方壓力下道了歉.
還有很多例子,說明西方國家對這方面的用字非常謹慎,哪像某些人隨便亂比喻...離題啦...

半瓶醋 2005-03-07 04:11 PM

期待∼小弟一向對歷史電影相當熱愛∼
希望能在好一點的影院上映啊∼

不過這部片的代理商是????

ostfront 2005-03-14 11:36 AM

德版DVD將於3月17日發行
分為普通版(單碟)及白金版(雙碟)
可惜的是似乎只有德文字幕...


Infos zu diesem Titel
• Sprache: Deutsch (Dolby Digital 5.1)
• Dolby Digital 5.1 in Deutsch
• DTS Digital 5.1 in Deutsch
•Untertitel: Deutsch
• Laufzeit: 189 Minuten


DVD Features:
• Interviews mit Schauspielern und Crew (circa 100 Min.)
• Dokumentation 'Hitlers letzte Tage' (circa 58 Min.)
• Blick hinter die Kulissen der Dreharbeiten mit Audiokommentar des Regisseurs und des Ausstatters (circa 30 Min.)
• Der Bunker 3 D (Rundgang mit Szenen aus dem Film)
• Biografien der Schauspieler; Biografien der wichtigsten historischen Personen; Trailershow; Filmtipp

ostfront 2005-04-18 03:24 PM

雖然已經訂了德版的dvd(在此更正一下,德國白金版的dvd是有英文字幕的,但普通版沒有)。不過還是到電影院去看了,支持一下引進本片的片商。大部分情節是在柏林的元首地堡內展開(與德國另一部經典二戰片「從海底出擊」是在封閉的潛艦內進行類似): Bruno Ganz精采的演技,柏林的居民及地堡中納粹的主要人物,面對即將崩潰的帝國,每個人不同的反應,防砲部隊的希特勒青年團,到處槍決、吊死逃兵、叛徒的SS行刑隊都讓人印象深刻。本片基本上是忠於史實,如常看一些二戰記錄片,可以發現有些畫面都似曾相識,雖然已從書上得知,但當實際看到戈陪爾夫人親手毒死自己的小孩時,心中還是不免震動。影片中並未描述紅軍在柏林的暴行(除了片尾,紅軍出現的場面極少),不過從劇中人物的反應,還是可以想像他們是多麼害怕落入紅軍手中。很可惜的,也沒有紅軍在帝國國會頂端插旗的經典畫面。

有部份情節,或許是為使影片順暢進行而有所更動/省略,如榮格在被希特勒面試打字那段,榮格因太緊張而打錯,這時剛好德國外長里賓特若甫來電,榮格趁希特勒去接電話的空檔將錯誤改正過來。

依娃與榮格等人走出地堡散步,榮格十分訝異伊娃也抽菸,伊娃說:絕望的時刻要採取絕望的手段。

榮格最後在逃離柏林時,從一群紅軍士兵中走過那一幕,根據榮格的回憶錄,沒有提到幫助她的小男孩。

另影片開頭與結尾榮格的談話都是源自先前介紹的紀錄片Blind spot:Hitler's secretary ,結尾時榮格所提到的被處決的女子,指的是反納粹組織「白玫瑰」的成員。

關於希特勒的連襟費格林,他遭到逮捕後,希特勒當面斥責他並扯下他的勳章,將他囚禁,依娃向希特勒求情,之後希特勒得知希姆來的背叛,下令將他處死,此時依娃就沒再說話了,因為她發現費格林不只背叛元首,也背叛了她身懷六甲的妹妹,企圖帶著他的情婦遠走高飛。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