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續論.FX5200是不是MX440+DX9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227562)

adelies 2003-07-16 09:03 PM

插槽本身會造成連接處的阻抗不匹配,讓整體的訊號變糟。如果目前的顯示卡使用插槽設計,或許就無法讓記憶體上那樣高的速度。反之,如果全部都銲死,使用者無法自由搭配,對工程師來說壓力會減輕,也比較有機會調出較佳的設定。

Artx1 2003-07-16 09:04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enomoto
應該是stall吧??still是整個不動了..


的確可以說是整個不動啦.
持續數十秒, 會讓人覺得是當機的停頓啊, 而且是連續發生的.
不過光是換場景讀取材質可能也不會到這麼嚴重的問題, 於是會讓人覺得是整個場景的材質量根本就遠超過128MB, 於是停頓好一陣子跑一下又馬上停頓, 成為很難以忍受的狀況.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sfan
既然如此,那廠商乾脆在卡上做個ram擴充槽不就好了??我記得以前的顯示卡
是可以擴充ram的,現在新的反而不行??廠商越來越老干,讓你直接換一張新
卡比較快XD.


進步速度太快造成這樣一來的成本效益不佳了吧.
另一個問題是現在的RAM速度太快, 用插槽難以滿足所需要的電氣特性了.
(別忘了系統記憶體還卡在200MHz上下, 現在顯示卡記憶體動輒300~400MHz嘍)

----
猛然忘記了, 9700其實也支援256MB沒錯, 並且有現成的產品:
即FireGL X1-256MB工作站卡.

這樣講起來又很難自圓其說了啊.... XD

pc 2003-07-16 09:46 PM

感覺好像又回到了幾年前,3dfx對agp texturing的看法了.......

Artx1 2003-07-16 10:17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c
感覺好像又回到了幾年前,3dfx對agp texturing的看法了.......


當時的確是類似的狀況, 不過數量級不太一樣.

當初手頭有一個數據, 在同一個測試軟體(自己寫的), 在同解析度同材質量的設定下, 440BX上頭, GF2MX可以跑到約17Mvertices, 而GF2GTS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所以估計是AGP2x造成的限制.

而且3dfx當時只有PCI的產品(Voodoo-Rush/ Voodoo2/Benshee), 為了對付i740, 當然會講AGP2x杯水車薪沒有存在價值, 事實上它的確對大材質有一定的幫助, 即使是現在, 改變AGP材質分配空間, 仍然可以改善一些效能.

只是, 這個改善比率現在看來實在太低了(1~2%), 的確遠不如真的塞大一點的記憶體到顯示卡上. 即使未來引入PCI-Express, 著眼點也應該是將GPU給輔助運算器化, 而不是為了讓主記憶體可以進一步輔助材質運用.

(PCI-Express 16x頻寬共4.2GB, 而且對GPU回傳主記憶體方面有比較詳細的規格; 先前有國外站台測試顯示卡透過AGP回傳資料, 效率相當的低)

shihwolf 2003-07-18 01:19 AM

非常有深度的討論:)

小弟吸收不少....

不過想問一下..除了doom3還有沒有別的軟體可以證明128mb和256的差異?

另外...如果是這樣子說起來的話...那AGP8X就根本沒有出現的意義了?:confused:

風笛 2003-07-18 02:18 AM

其實ut2k3 or u2
如果vga勉強能跑(ti200)
sys記憶體在256以下(小弟的是256)
在某些場景就會有fps暴降的問題
看一下hdd led大概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Artx1 2003-07-18 06:17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hihwolf
非常有深度的討論:)
小弟吸收不少....
不過想問一下..除了doom3還有沒有別的軟體可以證明128mb和256的差異?
另外...如果是這樣子說起來的話...那AGP8X就根本沒有出現的意義了?:confused:


說AGP沒用? 這可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況.

因為現在的AGP光是持續傳頂點和模型資料還有控制資料都不太夠用了,
與其說因為記憶體大所以AGP8x沒用, 倒不如說"AGP8x都已經不太夠用了, 還用那麼小的記憶體逼得要用AGP補傳材質, 浪費AGP頻寬啊, 然後逼人家遊戲都寫得看起來不怎麼樣...."

所以如果要進一步強化畫面品質的話, 不管是記憶體容量, 核心運算速率還是匯流排速度, 真的是什麼都要提高才行. :D

比如說, 當初AGP4x改到AGP8x, 雖然在D3D的一般遊戲中沒有什麼提高(不到5%),
但是重視多邊形輸出的專業軟體上, 同樣的晶片改AGP8x發揮了相當明顯的提高(10~15%以上!!), 這就是一個頗有力的證據. :)

註: 因為遊戲市場必須顧及到市場硬體平均水準來開發軟體, 所以其實遊戲都不敢寫得太"硬"; 但是專業市場就可以看得出來路遙知馬力的道理.

不過即使是這樣仍然還是嫌不夠用, 於是會有比如說高次平面(NUMBs),次平面切割(sub-surface division), 位移量貼圖(displacement-mapping)等各種即時成形技術研發, 希望能夠透過傳輸比較少量的資料, 來讓GPU自行產生更複雜的模型; 只是目前因為控制困難(目前還稍微會亂跑@@)所以採用的比率還不高, 目前DX9的Shader仍然不允許Vertex Shader能夠有自行產生頂點的功能, 還是保持一進一出的狀態.

等到PCI-Express 16x再進一步提升的話, 那就會更有余裕一點了.

基本上, 因為貼圖與打光可以看出比較立即的效果, 所以記憶體提高的話改善頗為明顯; 但是可用的場景複雜度和GPU速度以及匯流排速度的關係也很大, 這點亦不可不慎.

----
雖然不完全是如此, 但是計算機的世界, 數大便是美的case可真的不少.

u865 2003-07-18 11:23 AM

怎麼標題和討論內容沒什麼關係耶??
劣者還以為Artx1兄有什麼關於GF4MX和FX5200之間的技術資料.........

u865 2003-07-18 11:40 AM

回覆: 續論.FX5200是不是MX440+DX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rtx1
先前聽了Fighter大那邊在測試FX5900NU(128MB)執行一些nVIDIA本家提供的Demo的時候, 由於有部分的Demo需求超過128MB的記憶體(材質到底有沒有壓縮過狀況不明, 但是認為應該是有), 在不滿128MB的顯示卡上執行的時候, 會有兩種情況:

1. 預設的flyby路線
會在某些角度上出現短暫(1~2sec)的停格, 雖然運作狀態中的fps數相當高.
路線應該有特別考量過, 沒有發生第二點所述的情況.

2. 自由行走
可能出現極嚴重的停頓, 在部分角度上甚至會出現數十秒長, 狀況有如當機一般.

由於當時Fighter大手頭正好有一張256MB的FX5600, 實驗發現它能以明顯較低的速度, 但是全程沒有停頓地平順運作; 而由於材質需求與解析度無關, 雖然並沒有實際實驗, 但是我相信如果是256MB的FX5200的話, 應該也能以更低的解析度, 達成全程無停頓運作.

而NV3x全系列支援256MB的記憶體, 耕宇已經有256MB的FX5200推出了. 老實說, 以上述的狀況, 我可能會覺得一張256MB的FX5200, 可能會比一些更快, 但是只配備128MB的產品, 有更長的產品週期.


可是遊戲畫面的特效,解析度的高低同樣的也和顯示晶片(GPU)的效能有關
要知道其實路徑還是:"AGP" ->"顯示卡記憶體" ->"GPU"
要是光只有記憶體大,GPU的效能滴落
根本消化不了顯示卡記憶體的資料,再大也是枉然!!
劣者個人認為,低階晶片配上大量的記憶體沒多大的意義
就算解析度調的再低(640*480)
光靠大量的記憶體還是無法在一些天殺級的GAME(EX:DOOM-III)中特效全開
大量的記憶體要配上中/高階的GPU才能相得益彰
劣者這個論點在DOOM-III或HF-2上市後就可以印證
所以頂多只能說假如手頭的預算足夠要買中/高階的顯示卡
還是買有大容量記憶體的吧!!!

Artx1 2003-07-18 07:48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u865
怎麼標題和討論內容沒什麼關係耶??
劣者還以為Artx1兄有什麼關於GF4MX和FX5200之間的技術資料.........

x x x x x

可是遊戲畫面的特效,解析度的高低同樣的也和顯示晶片(GPU)的效能有關
要知道其實路徑還是:"AGP" ->"顯示卡記憶體" ->"GPU"
要是光只有記憶體大,GPU的效能滴落
根本消化不了顯示卡記憶體的資料,再大也是枉然!!
劣者個人認為,低階晶片配上大量的記憶體沒多大的意義
就算解析度調的再低(640*480)
光靠大量的記憶體還是無法在一些天殺級的GAME(EXOOM-III)中特效全開
大量的記憶體要配上中/高階的GPU才能相得益彰


這樣講得好像NV34真的貧弱成啥樣子.... XD
說起來, 我也覺得實測的說服力會比較強. 不過看到5600-256MB的表現, 我的確開始對5200有點預期心理....

呃, 要數據的話的確不多.... :)
因為版上應該已經很多了才是.
NV34的總處理單元規模是NV30的1/2正好, 然後再扣掉對記憶體頻寬的壓縮機制得來, 以及在Vertex Shader Array的前置快取數量有一點落差, 構成整體上的效能區隔.
不過基本上有幾個部分是一樣的:
1. 整個programming model
2. 即使沒有InteiliSample, NV34至少還是有與NV2x同等的Accuview架構, 並非付之闕如
所以我認為還是有一定的效能才是.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54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