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日本文章:高速片的確不適合低速燒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55625)

Twinsen 2002-11-27 11:38 A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Elate
敢問SCE大大:

對於上面的論點高速片的染料塗佈部均勻是用何種濺鍍法來達成的,
難道分次濺鍍 or 有其他特殊的製程技術???

另外, 你指的高倍速燒錄是幾倍速以上呢???




濺鍍是用於反射層喔,染料是用塗怖的。當片子在chuck中旋轉下DYE的管子很細,比針頭大一點,塗怖的方式是由外到內下dye(這可由電腦來改變下dye的方式)下完dye後接著是用高速(5000轉)將多餘的dye給甩掉然後用solvent洗邊(這個步驟也可以從電腦來控制改變)。不同的片子有不同的製程,是由RD部門來研發下dye的方式、轉速要多少、dye的厚度要多少等等等制定出一個規格。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光碟廠。

Elate 2002-11-27 11:48 AM

感謝Twinsen兄的回答:
不過在高速將dye甩掉的過程中, 是否會影響到dye塗佈的狀況呢???

---
我的意思是想問dye的塗佈是注入在一個點後甩開 or 由外到內下dye後甩開,
這個甩開的步驟會不會影響到塗佈的均勻度

magicalx 2002-11-27 11:49 AM

看來我那台plextor 1210ta只能買16x-24x的空片會比較好些!!

瀧少 2002-11-27 12:27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ettler
管他的...8X照燒不誤...
現在也很難買到12X以下的CDR了....:cry:


快去多買個幾百片32X以內CD-R的回來庫存,我也很怕以後買不到低速片了!!!:fear:

takuro_has_gone 2002-11-27 01:02 PM

Re: 日本文章:高速片的確不適合低速燒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CE
http://www.zdnet.co.jp/news/0211/26/nj00_cdr.html

這是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覺得很值得參考,列出來給大家看看。

我們都知道燒錄速度一向都是越低的話,稍出的資料品質越穩定,這在這幾年幾乎都是不變的定律。但最近開始有人在討論「高速對應的片子好像低速燒反而不好」,我個人其實也是支持此一看法,但也沒有一個可以參考的研究報告出現,只是這裡有些本版版友有貼出過測試資料而已。不過今天終於看到日本有類似的研究報告,由於今天實在沒時間,想睡了(明天七點要起床:jolin: ),所以我只把最重點說明一下:

就是現在的高速燒錄機因為都用Z-CLV、PCAV等方式,最內圈和最外圈速度相差很多,如48X和52X燒錄機,內外圈就相差約2.5倍的速度了。這樣因為速度的差異,若傳統的片子塗料均勻,但燒錄後結果卻是會產生內外圈染料感應不勻的狀況(就是我們稱的甜甜圈效應),所以這篇文章說到有一些研究人員指出高速燒錄片其實出廠時,內外圈染料是不均勻的,外圈比較薄,以對應高速燒錄機用。

這樣大家應該就很清楚了吧,這招要是高速燒錄很適合,但是一遇到CLV的低速燒錄,此內外圈不同染料厚度的方式反而會出問題。而這篇文章也做過測試,拿一台四倍速燒錄機來燒錄「國內某大手48X片子」(肯定就是That's RV片),結果燒錄完畢後的品質測試,顯現出外圈的error慘不忍睹(見網頁附圖)。不過這篇文章也說到不是所有低倍速燒錄機都是這樣,例外如plextor的PX-W820T和PX-W8220T,燒錄高倍速片子出來的品質就不會這樣糟。

我只挑出最重點說明(因為實在想睡囉....),我覺得這篇文章很有參考價值,大家可以研究看看,懂日文的版友也請多多補充,謝謝。


很久以前我就貼過princo 40x水藍高低速燒錄測試

有些廠商的片子也有在低速燒錄上下工夫
強調高低速的品質都不錯
不過忘記是哪家了

That's RV之前也有測試過
高低速的表現差不多

Twinsen 2002-11-27 01:26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Elate
感謝Twinsen兄的回答:
不過在高速將dye甩掉的過程中, 是否會影響到dye塗佈的狀況呢???

---
我的意思是想問dye的塗佈是注入在一個點後甩開 or 由外到內下dye後甩開,
這個甩開的步驟會不會影響到塗佈的均勻度



會,有可能內薄外厚、內厚外薄、內外一樣薄、內外一樣厚等。
這些都可以調整下dye的量和旋轉的轉速來控制dye的厚度的。

當然影響dye的厚度還有其他因素如空白片冷卻的程度、上完dye後烘乾的溫度、生產線內的溫度及濕度。廠房內是空調的無塵室,只要空調一出問題就會發生溫度濕度異常,生產線內run的片子都會有問題。

JoyFan 2002-11-27 01:27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lair
再一次證明果然Plextor才是王道... :think:
路遙知馬力啊... :think:

速度不是重點,
相容性才是要命的東西. :think:


呵呵 ~~ Plextor R820T 果真不簡單,當初花了 13000 元買的機器至今仍不後悔

mig33 2002-11-27 03:28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lair
再一次證明果然Plextor才是王道... :think:
路遙知馬力啊... :think:
速度不是重點,
相容性才是要命的東西. :think:

測試機(CDC-512)採用TEAC W512SB耶
見畫面的右下角 0-3-0 TEAC CD-W512SB 1.0C

我有TEAC 512SB和Plextor 1210TS
這兩台都捨不得淘汰或賣掉.....

takira_kao 2002-11-27 04:44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winsen



會,有可能內薄外厚、內厚外薄、內外一樣薄、內外一樣厚等。
這些都可以調整下dye的量和旋轉的轉速來控制dye的厚度的。

當然影響dye的厚度還有其他因素如空白片冷卻的程度、上完dye後烘乾的溫度、生產線內的溫度及濕度。廠房內是空調的無塵室,只要空調一出問題就會發生溫度濕度異常,生產線內run的片子都會有問題。


老兄對製程很瞭解ㄛ,看來是同行,不知是哪一家大廠?~~

Twinsen 2002-11-27 05:15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akira_kao


老兄對製程很瞭解ㄛ,看來是同行,不知是哪一家大廠?~~


是利碟啦,做過兩年不過我已經離職了啦。難道takira_kao大大也是在光碟廠任職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5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