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YouBike 無車可借? 無位可還?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05631)
|
---|
![]() 這張圖上面一條無車可借的綠線, 在 2023/1/1 與 2023/7/1 之間有個很大的下降趨勢, 看時間比例很接近買新車的五月。 這根本不用趨勢線就可以看出來了吧。 這樣的效果,只有前面 2021 年五月, 大家因疫情第三級警戒不出門才有類似的走勢。 圖的資料是從 2021/1/1 開始的, 到 2023 四月底有 28 個月。 2023 五月買新車到十月底有 6 個月, 28 個月的上升走勢用 6 個月的下降來拉, 然後畫出上升的趨勢線, 這樣的結論有沒有意義,公不公平? 這議員不是草包不懂分析, 就是壞心用無意義的統計來騙人。 老老濕還說是理性、科學、務實的表現? 是不是一個大笑話? |
引用:
跟他認真幹嘛 ?? 他再怎麼認真亂潑, 台北市也別想換綠的當啦.. |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310270241.aspx
引用:
以前 YouBike 1.0 有 2.1 萬輛,有誰嫌車子太多? 現在 2.0 只有 1.5 萬輛,當然更常無車可借。 |
ubike 不是公辦民營?
|
台北在2022年底讓1.0全面退場,所以那張圖所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沒那麼單純!
要是能切分出各個版本的數據會更好,但質詢時間有限,應該不容許這麼討論。 總之,既然之前讓1.0退場的理由是2.0已建置足夠站點,現在被人質疑時卻又說車不夠, 那到底是誰的問題? 為何要一次退場? 慢慢淘汰不行嗎? 反觀隔壁的新北,貌似2.0和1.0都還在... 個人私心喜歡2.0的車子,座椅好調整,還有電輔車版本可借, 特別是電輔車,騎乘起來的感覺就是一整個爽快~ 只可惜數量太少,要借到的機會很低很低~ 引用:
|
無樁式就想到gogoro go
聽說如果幫車輛換電池,還可以減價 沒騎過好奇 |
引用:
因為柯小氣,要花錢的就會不爽,1.0要吃電要付錢給台電,所以才會急著淘汰, 連前30分鐘免費都一併取消. |
說到30分鐘免費取消,這可能是2023之後無車可借次數下降的原因之一。
另外7月1200月票上路,則可能是讓無車可借次數上升的原因之一。 也因此5月要買新車的理由就可以合理化,大概是已經預期到這個月票即將帶來的衝擊。 要是數據能夠再收集完整些(譬如借用的卡片種類、當月的平均氣溫等等),應該可以寫篇碩士論文。 引用:
|
現在他們的處理方式就是多備車跟人顧在熱門點
只要車滿就往旁邊拉清出位置, 要是缺車就從旁邊拉來補 不然不可能一直維持在有車借跟有位還的狀態 不過國外似乎沒這樣在搞, 畢竟人事成本太高 |
這種東西有一個難處就是需求流量, 其實規劃設計上也常常遇到, 舉個最普遍的: 工廠餐廳.
到底要設計能容納多少人數同時用餐的...? 還是最後稍微錯開(每30分鐘)所有人用餐批次? 這是最單純的一個定點, 進來出去的規劃, 只是講一個概念而已, 要容納多少? 其實規劃設備也是如此, 要應付多少交貨量(生產量), 調節性, 但這個扯比較遠(邏輯同). 但現實中不能如此好的管理, 只能靠供應者加速去調節, 所以才有上面網友說的. 如果又遇到譬如說當時某街區有活動, 一堆人過去城市旅遊, 然後都借車騎去那附近. 那就堆積如山, 而外圍則是空空如也的情況, 更是只能靠供應者更勤快去調節/疏散. 網友說點數回饋, 或一些類似方案, 這個是對於日常普通情況比較有效. 而上述峰值, 這個會失效; 但比較特別的就是最麻煩的情況, 幾乎都是峰值. (普通時候, 固定時間安排貨車去調節就好, 畢竟已經抓出規律) 所以務實理論而言: 大眾交通的重要性>租借腳踏車. 後者只能當作浪漫(而且我覺得費用要高一點).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19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