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現在拿數位相機拍照的人多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1986)
|
|---|
日本最強的是精密機械和光學,相對弱項在軟體
智慧型手機光學勉強合格,但軟體進展累積幾年 ,可以縮小許多先天的差距,而且對一般使用者 來說,不需要在電腦上編修而可直出,方便性無 可取代 想想看如果RX100 M6或M5A可以上GCAM,那 會有多恐怖?但廠商有自己更高階片幅更大利潤 更高的產品線要保護,所以這並不會發生 |
引用:
對耶~為什麼數位相機和單眼不增加軟體補償?(類似GCAM) 雖然要保護自家其他產品 但是加上後製軟體修正、補償,對產品銷售應該是有幫助的?? 例如不在乎便利性,但在乎畫質與成像的玩家 舉例我自己如果想拍出好畫質的照片,也是寧願用數位相機 但是數位相機對我這只會用傻瓜模式的人來說,不見得拍得比手機好 因為手機後製實在太強 如果數位相機也補上這些後製能力,我會更有意願用數位相機拍照 當然對廠商來說我應該是屬於小眾,在銷售上沒幫助 :cry: :cry: |
以卡美為例 ,
拿單眼 , 會想法靠鏡頭跟機身不同組合來拍出想要的特殊效果, 拿DC跟手機 , 就靠軟體app 來特調 ... |
日本廠商一向都是以IN_HOUSE的處理器,或是
委外製作的處理器搭上自己編寫的影像處理程式置 放在相機裡面,原因是啥?也許是怕被抄,也許一 向就是這樣,沒人敢改變,雖然他們也想追上手機 的機內處理,但手機這邊為了榨出光學極限完全不 擇手段,舉例來說,讓AI來幫你修圖或填圖,但不 是傳統那種完全依賴原始光學資訊的方式喔,而是 像是計算圖學畫上去的,這樣拍照者能接受嗎?我 有試用過一些透過AI除噪的軟體,很輕鬆的可以達 到多兩級的可用ISO,除了成像會帶有些微油畫感 ,效果真的好過傳統影像處理的方式,但那是機器 學習training出來的,總覺得與傳統攝影的觀念相 違背 不過在這些所謂AI輔助的浪潮下,我還沒看到真的 能達到真實光學成像那種自然帶有詩意,甚至有點 個性的成像感,但誰知道呢?搞不好再過幾年,這 些都可以透過運算弄出來了 |
引用:
因為量小外加已沒有幾家廠商在做DC了,沒競爭。。。 用相機多是專業的,所見即所得反而重要,反而不一定想AI亂搞影像。。。而其實做特效方面,相機一直都有做在場景模式裡~~~ |
亂棒打死老師傅 再來就是時效性問題 拍了就直接上傳炫耀 回去轉檔修圖菜都涼了
有閒錢玩攝影的 弄套哈蘇拍正片 那才是享受 :laugh: |
幾年前問店家 , 從台南送高雄洗正片 來回至少要兩星期 , 聽完傻了 ,
現在都把中片幅鏡頭 轉接到 135數位單眼機身拍 :ase |
引用:
通常這一類的動作很吃消費者回饋與韌體更新, 日系相機廠在這一類的事情都很消極。 而且如果軟體就能搞定的事情, 那他那堆動輒上千上萬台幣的鏡頭要賣誰? 這就是現狀.... |
引用:
我是LX100,拍照一定用相機,手機是相機沒帶出門應急用的.... |
引用:
需求降低,銷量降低,售價也會提升... 現在數位相機的熱潮已經過去非常久了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想當年到比較知名的觀光景點,至少十台以上單眼,滿滿的DC,現在就算是無反也很難看到...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19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