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垃圾分類"都在做白工...笑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59464)
|
|---|
引用:
這樣逼他們做環保也不錯,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實在搞不懂台灣撿人家不要的垃圾幹嘛 看了一下影片,規定已經改了,有增加限制,進來的也不是廢物,真的是沒價值的垃圾的話,白癡才花錢買吧 |
雖然很多人不喜歡慈濟
不過垃圾分類資源回收這塊我覺得他們是做得相當好的團體 他是分類到你廠商拿回去幾乎就可以使用的狀態 但是我們一般以為的分類卻遠遠達不到那樣的境界 底下這個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medium=autoPage |
很正常吧....
那標示根本小而且位置又不一定, 一般百姓在回收分類時都會搞混的情況下, 那些回收業者根本也不想花太多的人力去做再分類, 因為只要混到一點點不同材質的塑膠材料(ex:PE混到PP、ABS或是尼龍), 那批回收料的的特性就會變得很奇怪,就不會有很高的回收價。 而且,有些塑膠雖然是標示PP,可是卻還添加玻璃纖維, 就算整批都是PP,就會造成整批回收料毀了... 更別說是有五顏六色的塑膠與廠商不願意回收的保麗龍.... 與其遇到這種無法收拾的鳥情況, 乾脆就只分寶特瓶、塑膠類、玻璃、鐵、鋁這幾種就好, 塑膠類就乾脆通通混在一起絞碎賣給那些做做填充材質、塑膠花盆的廠商, 或者乾脆送往焚化爐焚化就好, 畢竟塑膠材料要回收再使用,有很大的困難點在。 |
取法乎上 僅得其中 取法乎中 僅得其下
要求嚴格一點 我能接受 反正是對環境好的 應該說我在家裡的分類 比規定的還嚴格 像免洗餐具 我都還是會洗乾淨再丟 自我解讀為 不用洗得很乾淨的餐具 做白工....? 無所謂啦 反正打電動也是做白工 主要是把這樣的觀念給下一代 甚至是外國的朋友 |
引用:
慈濟回收體系的確試做的最好的 因為它的人力成本是0 其他不管公家還是私人 沒有錢 沒有人要做 再生紙或塑膠瓶再製成衣 也有信徒購買 慈濟雖然做的好 但無法用它的例子套到其他單位上 |
我也是簡單分類而已, 目前是直接往"減少垃圾"方向前進, 這方面頗有成就.
出門買東西會有自己的袋子, 盒子; 吃東西自備餐具, 喝東西自己有保溫杯子. 而平常在家可分解垃圾袋, 但也是一週大概1個? 還是一次垃圾車周期1個? 我記得垃圾車有休息2天, 只是垃圾量少, 所以不用特別去記, 幾天不倒也沒事. 水果皮曬乾, 然後埋土裡施肥去了, 用機器弄得碎碎的, 灑一灑. 現在主要是偶爾有買東西, 那些包裝紙盒塑膠要累積後送去回收廠一趟. |
垃圾先分類.龜毛一點還要洗乾淨再放入回收桶(浪費水資源).問題是..最後的去向.真的有回收嗎?
就個人所知.目前資源回收價格很低很低.絕大部分都進焚化爐(尤其是塑膠類).真的有點做白工.. 買個洗髮精.想說減少塑膠罐的使用.結果..補充包賣的比罐裝還貴(每100ML單位價格).當大家是傻子?補充包仍是塑膠產品.你TMD廠商還大聲宣傳環保?愛地球還是更愛鈔票? 好不容易培養了資源回收的好習慣.卻因為政策(你看看吸管).回收價格.正在一點一滴的破壞它.前幾天..鯨魚肚子裡全是塑膠垃圾的新聞.人類覺醒了嗎? |
引用:
這東西本來就需要人去做 你說其他的沒有錢你就錯了 我家門口固定會放回收盆給那些撿回收的朋友取用 就曾遇過裝蛋的紙箱被倒置裡面榖殼隨地飄散然後紙箱拿了揚長而去 撿回收的朋友都非常精明 垃圾他不會要管你去死 他只要可以賣錢的 信不信你在門口放一袋鋁罐或寶特瓶我想不用半天就會自動消失不見 一些東西看來是垃圾 但是你分類變成接近原物料就不是垃圾了 你沒看我給的連結 "「我是生意人,你覺得我有可能買垃圾嗎?」洪哲耀一邊搖頭、一邊苦笑說..." 電影玻璃樽也可以去找來看一看 [YOUTUBE]QRybSJl6ZAA[/YOUTUBE] 而且你說慈濟人力成本0 不知是否有不是會員去幫忙分類的八卦? 那種公家機關有拿薪水搞回收的就搞得七零八落了 慈濟這種沒錢還能做得更好的那拿薪水的不就要去跳海了? :laugh: |
不是丟垃圾的人本來就應該把回收不回收清楚分類嗎
引用:
|
引用:
2018年8月28日【央廣新聞】中國啟動禁廢令 逾百萬噸洋垃圾入台 :think: [YOUTUBE]3bwJjhXLwWI[/YOUTUBE]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49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