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筆電的I/O故障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51246)

a09036 2018-08-30 12:41 PM

這幾天下雨
在家無聊就把要賣的主機板跟記憶體拿來灌系統測試
原本SSD是插在第三個插槽
為了測一下其他插槽
於是換到第一個
結果就發生跟樓主一樣的問題
硬碟讀取燈一直亮著
做什麼事都很卡
工作管理員的磁碟是100%
但是換到第三個插槽就完全正常
沒道理第三插槽Ok
第一個不行啊
趕緊拿了接點清潔劑噴一噴
然後再拿SATA線給他重複拔插個許多次
讓它把接觸不良的物質磨掉
果然這樣做還是有效的
再插上去第一個插槽就完全OK了
我常這樣土法煉鋼
還滿有效的

冰的啦魔王大人 2018-08-30 01:00 PM

Last chance:
更新最新BIOS, 使用預設值.
Reboot .
:think:

Caution! 2018-08-30 01:19 PM

引用:
作者冰的啦魔王大人
Last chance:
更新最新BIOS, 使用預設值.
Reboot .
:think:


已經是最後一板的BIOS
BISO前導成功開機
進作業系統後應該與BIOS無關了吧
而且這更新挺麻煩的
不只要更新主機版的BIOS
還要更新顯示晶片的VGA BIOS
順序只要錯或是失敗
就只能回廠修
以前傻傻的不知道失敗過一次
想說都一樣

連這最後的機會都沒有 :cry: :cry: :cry:

PS: 當發生時接點清潔劑也噴過了,失敗收場
主機板上也只有HDD與光碟機的SATA槽位
兩個都試過了

其實裝了SSD後
系統只要發生狀況
大多第一時間就能察覺
當還原光碟都無法救時
才會開始往硬體方面檢查
能拆能換能清潔的都試過了還是一樣
我也只能兩手一攤 :cry: :cry: :cry:

去年GTA5還是能順順跑,還是玩得很高興
就是特效不能開太多,或是少了支援某些特效
六年後牙膏廠的CPU還是那樣
認真感覺換機還不到時候

再來就是筆電都變成 M.2 SSD
又沒有光碟機
等於少了個可以放大容量HDD的槽位

新筆電又搞內建鋰聚合物電池
動不動就又膨脹
我經常都是插著電拔下電池使用
半年會固定充放一次
所以原裝電池續航能力還像新的一樣

因此蠻糾結要不要買新筆電

edwardliu 2018-08-30 07:18 PM

那剩下的嫌疑人就是 M.2 轉 SATA 囉…找顆SATA SSD測一下,ODD槽先不上件。

Caution! 2018-08-30 07:46 PM

引用:
作者edwardliu
那剩下的嫌疑人就是 M.2 轉 SATA 囉…找顆SATA SSD測一下,ODD槽先不上件。

我那時候應該不流行M.2
不過那時有mSATA的

內建光碟槽是裝美光 2.5"SATA 128GB
光碟槽用的是Slimline SATA托架,轉接2.5"HDD 1TB

有試過交換槽位(將SSD放到光碟轉接托架)
狀況依舊是一樣的

綜合各大神意見
應該是無解了

明天再訊問換機板的價格
太貴的話就去淘寶買mipi控制板
拆一拆當成電視或副螢幕來用

Goemon 2018-08-30 08:11 PM

引用:
作者Caution!
已經是最後一板的BIOS
BISO前導成功開機
進作業系統後應該與BIOS無關了吧
而且這更新挺麻煩的
不只要更新主機版的BIOS
還要更新顯示晶片的VGA BIOS
順序只要錯或是失敗
就只能回廠修
以前傻傻的不知道失敗過一次
想說都一樣

連這最後的機會都沒有 :cry: :cry: :cry:

PS: 當發生時接點清潔劑也噴過了,失敗收場
主機板上也只有HDD與光碟機的SATA槽位
兩個都試過了

其實裝了SSD後
系統只要發生狀況
大多第一時間就能察覺
當還原光碟都無法救時
才會開始往硬體方面檢查
能拆能換能清潔的都試過了還是一樣
我也只能兩手一攤 :cry: :cry: :cry:

去年GTA5還是能順順跑,還是玩得很高興
就是特效不能開太多,或是少了支援某些特效
六年後牙膏廠的CPU還是那樣
認真感覺換機還不到時候

再來就是筆電都變成 M.2 SSD
又沒有光碟機
等於少了個可以放大容量HDD的槽位

新筆電又...


那你就先試看看 Linux 嘛 :laugh:
不推薦用 Ubuntu Live 來測試 因為 Ubuntu 也跟你的 MSI 牌的一樣問題很多 :laugh: :laugh:

你可以抓個小一點的 Fedora Live 版 來試看看 像是 xfce 的 live iso :cool:

Live 版又不用安裝 跑個光碟系統而已 :D

bass1. 2018-08-30 08:28 PM

所以你測試時1T HD都一起掛著?

Crazynut 2018-08-30 09:08 PM

請檢查.硬碟.針腳。

很久以前我踫過一個案例,有一支針腳會縮回去,然後硬碟就只能跑PIO-Mode 4。

我想不出任何辦法,最後只能換掉。

Caution! 2018-08-30 09:29 PM

引用:
作者bass1.
所以你測試時1T HD都一起掛著?

我測試時
環境盡量弄到很單純
只有掛一顆SSD (三顆128GB輪流測試)
一條記憶體 (兩條4GB記憶體輪流測試)


引用:
作者Goemon
那你就先試看看 Linux 嘛 :laugh:
不推薦用 Ubuntu Live 來測試 因為 Ubuntu 也跟你的 MSI 牌的一樣問題很多 :laugh: :laugh:

你可以抓個小一點的 Fedora Live 版 來試看看 像是 xfce 的 live iso :cool:

Live 版又不用安裝 跑個光碟系統而已 :D



只要I/O不要太頻繁使用
例如連續寫入幾MB的文件
不然一般文書還是看電影還是可以使用
平時背景也只跳一百多KB

順的話寫入還是能達到60MB/s (解壓縮)
但波峰與波谷起伏很大
連續寫入會變得虎頭蛇尾
整台機器就幾乎卡住

網頁有時會連續寫入
這時就會卡頓
或是多個程式同時在寫入的話
一樣塞爆頻寬
而且有時正在輸入文字時
或是游標正在移動時
會因為背景的某些程式正在寫入而畫面定住
CPU使用率也會突然加高 (風扇聲很明顯)
這就是我會提到PIO模式的問題
以往一些小檔案寫入根本不會聽到風扇的加速音


引用:
作者Crazynut
請檢查.硬碟.針腳。

很久以前我踫過一個案例,有一支針腳會縮回去,然後硬碟就只能跑PIO-Mode 4。

我想不出任何辦法,最後只能換掉。


以前的IDE插座真是.....狀況百出

但也不可能同時三顆SATA SSD
或主機板上的兩個SATA槽位都是同樣的狀況(硬碟槽與光碟槽)
機率實在是太小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4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