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文林苑都更戶 房屋稅1千變5萬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11055)
|
|---|
引用:
自己要住的話, 就算一坪900萬, 也和自己沒關係, 難不成一坪漲到900萬, 政府還給你錢嗎? 但房屋稅是你一定要交的, 等於你生活的成本提高了, 現在如果時光倒回, 再給他們一次機會 說不定這次就有更多人不願意都更了 |
引用:
高點低點和稅金無關,那是說市價 持有房地產別看漲跌。 以台北來說,先不管漲跌。持有20年以上是不會陪錢的。以房地產當資產的觀念是終生持有,傳於後代,覺得有機會賺差價或實在太多了才賣個一兩戶。嚴格來說,短期投資靠買賣房屋不是一種賺錢的方式,因為真正幫你賺錢的是土地,而土地持有門坎高,時間長(沒本事放三五十年不要碰) 不動產最忌諱驅新避舊。不動產很簡單,地主+材料+行銷=建物。 從地主買賣那一刻就把最大宗的利潤給拿走了,接下來是苦哈哈的建商利潤(高風險),最後是終端消費者的交易利潤(房市) 1土地不分新舊(所以新舊不重要)2材料有新舊(請別忘了,現在的新房過30年也變舊房)3行銷則完全不用鳥它,因為好的物件不用行銷。 稅金:其實完全不用考慮稅金在房地產物件的影響,因為沒有政府是利用稅金來控制房地交易的,除非它準備倒台了。(國內新聞報導都很低級,好似國外管控的很好,其實是那些國家地大人少,多數區域房價本來就漲不起來。不然可以看看倫敦紐約市中心有多高,管的了嗎?管不了的! 有錢的在紐約市中心花10億買個公寓,沒錢去UPTOWN花兩千萬買個獨棟住也很開心,開車到市中心25分罷了) 買賣房屋以自用心態為宜,能力夠多買一些,市價不好就放給自己用,時間久了資產自然增多。貧者只會怪別人的富爸爸壓迫到了自己,卻不願意辛苦一輩子買一戶房子當富爸爸一世。所謂富者越富,貧者永貧,也就是這個概念。 持有成本可以靠租金來補,租金不會比持有成本低。 不是很全面的看法,參考即可。 |
引用:
那公寓換成大樓可以不交管理費嗎? |
既然都更改建了,對於建物的感情早就不用考慮
如果真的非要該生活環境不可 賣掉買附近的中古屋即可 還可以多一筆退休養老金 為什麼一定要糾結每年五萬的房屋稅? 台灣鯛? |
很多公寓沒人管不代表全部的公寓都沒有管理費!
何況管理費的性質根本和房屋稅完全不一樣! 引用:
|
你的意思是收入不高的人沒有資格住新房屋?
一種不合理的稅不能糾結? 你要去過以前說了官員姓名就會被抓去砍頭的日子? 引用:
|
引用:
你也腦補得太兇,我的回文哪裡可以連結我說收入不高的人沒有資格住新屋? 我只是就目前的稅制,提出最好的建議 請問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還是只會抱怨? 更何況當初這些住戶都更前就是住中古屋可不是新屋 什麼好處都要有就是都不要有任何風險?台灣鯛? 還有,以台北市現在的房價,收入不高的人的確幾乎等於沒有資格住新屋倒是事實 (中樂透、有祖產、家業者例外) 這可不是我說的,是市場價格說的 抱怨房屋稅太貴的人,如果沒有這個都更,以他們的薪水有辦法買同區域的新房嗎? |
引用:
房屋更新了,屋主也獲利了,繳稅是正常的 以這樣的稅制,一棟房子的稅也才和一台汽車差不多 並沒有很多,是台灣以前房屋稅低的太誇張 |
都更後只要房屋所有人不更動,稅率應按舊的打稅,否則就可綁白布條上街 :mad: :mad: :mad:
|
引用:
不喜歡可以賣掉,在附近買跟他都更前同等級的房子,稅也可以照舊繳差不多,手頭又可以多出好幾千萬的現金,不過就是5萬塊小錢,一台兩百萬等級的轎車要繳的稅 對拉!金玉其外,敗絮是幾千萬的現金,放在銀行也不過8個數字,每年還會多出該死的健保補充費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9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