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 (哈比人3:五軍之戰)電影預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55218)
|
---|
引用:
螢幕有了 問題是撥放器阿 ;) 至少目前沒看到日系廠商出任何相關的BDP (我覺得推也死不推也死) HDMI 2.0 估計那麼快換新也看不到甚麼成效的 :think: :think: |
引用:
有這麼樂觀嗎? 沒錯, Sony 目前 有推出 4k 撥放器 如果哪一天 sony 自推自己的格式,搭配他的 4k 撥放器 硬搞, 但這樣推得起來嗎? 沒有一個統一的協會,制定統一個標準 硬體,軟體 撥放器,遵照這規定 , 就如同藍光, HD DVD 這樣的組織協定 載體是什麼? 至少也要來個藍光或是之後的 東西吧? 雖然有看到 xx 公司研發比藍光容量多xx 倍的東西 我想大家手頭也或多或少有 4k demo 片等等 但什麼時候能夠有 美國八大的支持 才能宣布 4k 時代來臨 我相信相關協會有在討論了,但什麼時候能夠正式出爐? 也許不用十年 但3 , 5年...應該要吧... |
引用:
新的影音規格推出,通常都是由軟體來帶動硬體的需求,無論是全景聲或是4K,好萊塢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第一段的內容,是我上週末在其他網站寫全景聲擴大機時提到的,我相信也是消費性娛樂產品得以推廣的關鍵點。4K顯示器價位down下來,不一定就表示市佔率會大幅提升,關鍵仍在於經濟,以目前的經濟復甦狀況,相信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順位中,4K顯示器不會名列前矛,也許是正好要換機的消費者,會考慮�**吨j尺寸的4K電視。但相對來說,4K電視若開始降價,也表示2K的HD電視也降到更低價位。若是考慮到目前的節目來源、特別是好萊塢電影,大概仍然以2K的HD畫質為主,理性的消費者應該會認為更便宜實用的HD電視其實就夠了,4K可以再等等。 最近兩、三年的好萊塢大片,好萊塢六大(派拉蒙、環球、Sony/哥倫比亞、華納、迪士尼以及福斯)的片子其實仍以2K(拍攝或許是2K以上,但後製仍是2K)為主,除了Sony之外,因為Sony集團已推出幾款4K攝影機,自家的電影好歹要使用。大部份的好萊塢大製作其實仍以2K為主,包括迪士尼/Marvel(星際異攻隊、美國隊長:酷寒戰士)、迪士尼(黑魔女:沉睡魔咒)、華納(哥吉拉、明日邊界)、福斯(X戰警:未來昔日、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派拉蒙(忍者龜:變種世代、海克力士),目前的大片都仍以2K為主,無論拍攝時是否使用超過2K的規格。所以,就算每一家戲院都裝置了Sony 4K Digital Cinema,也不表示每一部電影都有4K拷貝可以放映,我個人很好奇這些擁有4K設備的放映廳,一年之中可以放映幾部真正的4K電影,我說的是真正使用4K以上拍攝、4K後製的真4K電影,而不是upscale的版本。而就算是真4K電影,也不表示可以帶動4K電視的銷售,地球過後(After Earth)的4K畫面據說很棒,但應該不會有人想要買回家重複觀賞吧?! Sony/哥倫比亞或許因為集團內有家電部門,也銷售4K攝影機,但最近一年多的營運其實很差。由於去年暑假檔的幾部億萬大製作地球過後、白宮末日、極樂世界、藍色小精靈2全球票房垮掉,今年的大片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全球票房也不理想(製作成本2.55億美元,全球行銷2億美元,全球票房僅7億美元出頭,Sony原本希望接近10億美元),從去年暑假結束後一直到最近,不是在進行裁員、甚至整個部門(Sony Pictures Interactive、Sony Pictures Technologies)裁撤,就是部份高層陸續換血(最近仍在進行中,因為到2016年要達成2.5億美元的支出削減),大片的拍攝品質、影評、口碑甚至票房也多不理想,就算有4K版本應該也很難吸引人購買。 前面提到的Sony Pictures Technologies,就是為Sony電影製作視覺效果的子公司,也是Sony大片畫面漂亮、細膩的主因,但今年初仍然逃不過被裁撤的命運。The Hollywood Reporter最近報導,今年暑假檔大片的全球行銷費用已經暴增到2億美元,可以說今年起邁入好萊塢大片全球行銷2億美元起跳的第一年,在製作費只會升高不會降低的情況下,好萊塢要全面採用4K後製,$的因素會成為首要考量點,變形金剛4的置入性行銷猖獗可能只是開端,因為大片的製片費用也是狂漲ing。 |
引用:
現有的BD XL就能夠當載體, 4K藍光效果片我前幾天連在Costco都有看到. 片商沒有大量採用可以推測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利益問題. |
引用:
願意換的消費者有多少?? 目前市場上才算是全面進入 FHD , 而極少數消費者才有接觸到 UHD 的內容跟螢幕 這東西有三個點 1: 螢幕 ~ 各個廠商蓄勢待發, 中國那邊的大賣場到處都在強勢推銷 4K 電視, 這個部分我覺得只要價位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消費者在換新機的意願就會比較提高一點 以目前的市場甜蜜點落在 50~55 吋的產品區, 60~75吋的產品要有優良畫質的沒有個 9~1X 萬入不了手 而UHD 的畫質優勢我個人認為在 70吋的產品才有慢慢發揮出來 60, 65吋的畫面 FHD 已經相當可以接受了, UHD 在60 吋來說才算是入門, 但是很難把細緻的大優勢徹底發揮出來 換句話說, 這個部份如果要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產生足夠動力 (特別是喜歡玩 AV HIFI 的那一群) 應該會在 70吋產品進入7~10萬元範圍的時候 而要進入那個範圍得先等現在的60吋產品進入 6萬的門欄 (講的是至少中階以上的產品區塊進入這個價位帶) 2: 撥放器 ~ 有了螢幕當然會需要內容, 而且必須使用原始的內容而不是 升頻 (upscale) 的畫面 這在現實而言, 是對消費者的宣示在於內容轉移,但是以實質的畫面來講, 我認為能看得出差異的可能很有限 這一點我覺得消費者不一定會買帳 對於 BDP 的那些日本廠來說, 他們可能要想的或許是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以日本那些大廠從去年到今年的表現來說可以說是疲軟 以現階段的 BDP 只支援到 BD-R DL 來說 想讀取 BD-XL 並撥放內容唯一的出路就是兼容 這樣減少消費者換機的陣痛, 但又會對它們的BDP銷售產生負面因素 (既然兼容的話不一定要馬上換) 如果說現在的載體沒辦法做到兼容的話, 美國八大想支持的可能性就很低 才剛打完一次規格大戰而已, 現在又要我換規格歐 ~ 不嫌累歐 沒看市面上DVD 都還活著勒, 要想BD換規格除非DVD 的使用者先提升 不然有動因嗎? 我覺得很缺乏, BD 會是過度嗎?? 我覺得不會 別的不說, UHD 連A片都沒有了, 我看那些山水畫面又不會興奮 3: HDMI 2.0 其實以 HDMI 1.4A 的規格書已經有支援 UHD 的畫面了 但是如果以一個成熟的畫面 能夠跑 UHD 60P 甚至 120P 的規格 想必還是要 2.0 才能勝任自如, 而這一點問題又落在AV廠頭上 也同步跟前面的問題一致, 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 因此如果想要讓UHD 打開一個市場的話, 現階段螢幕可能不可免的功能還是得有 升頻 畫面的機能存在 讓畫面跟規格轉換放慢一點, 減少汰換設備的陣痛, 如此一來消費者購買的意願 才不會因為規格換掉的痛而熄滅 :think: :think: |
引用:
這台銷量不錯... http://www.amazon.com/Samsung-UN40H...s=4k+tv+samsung 我昨天差點去搬回來,一直告誡自己顯示卡還沒HDMI 2.0先別考慮... :laugh: 題外話喜歡玩AV HIFI 大熒幕那群才應該不是精打細算而是財大氣粗吧... :laugh: 我樓上的巴西土豪真的花兩萬五美金買SONY的84". |
引用:
除了利益問題以外 還有很多要考量的 要普及,還有一段時間 不然直接包一包,塞一塞,放硬碟直接賣就可以了 |
引用:
HFR 3D 影像十分流暢,但高雄有HFR 3D的廳院畫面亮度及音響都不夠好, 音響最好的大遠百IMAX 卻一直不引進HFR........ :cry: |
引用:
歡迎有空來台北看 IMAX HFR 3D。 :) 此系列在台北市-美麗華大直(第二部)、新北市-板橋大遠百(一、二部),皆有引進此版本。 若第三部也延續此慣例,建議有機會真可以上來走�**@瞧。 |
正式預告
[YOUTUBE]DaGGZ7bBkYI[/YOUTUBE]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1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