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柴可夫斯基 一號鋼琴協奏曲 欣賞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1050)
|
|---|
大家的回應,有趣啊!
我不是很熟古典音樂的世界,只是偶爾聽聽幾首而已,這首開始讓我聽到是從理查克來德門的CD入門的。 柴可夫斯基一號鋼琴協奏曲好聽的橋段就在前面 4 分鐘以內,以及後面結束的段落;特別喜歡入門的那 2 分鐘以內。 提供音樂欣賞,是想說,在火爆的七八區裡面放一點溫馨的東西;順便大家來評比一下,看看不同的琴師演繹的手法,以及不同的琴師詮釋的功力。 總的來看,年輕人彈奏,比較輕快;到一定的年齡速度就慢了不少;同時跟指揮有很大的關係。日本的小澤指揮的版本就比較慢一點。 謝謝大家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7qvT04afA
Tchaikovsky - Piano Concerto No. 1, Richard Clayderman (理查克萊德門)的版本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bymtzye8Ng
Richter Karajan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 1 琴師仍然是Evgeny Kissin 卡拉揚的指揮功力果然不同凡響,我覺得這速度是比較剛好;阿格麗西的版本實在太快了點。 以觸鍵來講,Evgeny Kissin的風格與阿格麗西完全不同。 以指揮來講,卡拉揚的版本比小澤的版本看見更開闊的東西;以指揮的內涵來講,卡拉揚的指揮比較細膩、情感比較豐富。 |
外行看熱鬧
說真的, 路過音響店家放著類似的音樂 真會恨不得馬上搬一組回家 但........宿舍太小還是看看就好 :think: |
跟主題不太關聯……
前一陣子偶然讀到一篇談論蕭邦各版本的討論串,其中一段妙喻挺好笑的,貼出來分享大眾: ---- 魯賓斯坦-最蕭邦 富蘭索瓦-醉蕭邦 波里尼-開賽車的蕭邦 阿勞-想太多的蕭邦 柯爾托-詩意但喜歡炒豆子的蕭邦 ---- 我只會比較 最慢 Maria Tipo 5:32 比想太多的阿勞還多了半分多鐘,真是多勞了 最快 傅聰 3:46 比開賽車的波里尼還快了17秒,真是白描了 根本不是夜曲 賈克路西耶(Jacques Loussier) ---- 回歸主題,瞄了一下,原來我手上這版也是Gilels/NewYorkPhil/Zubin Mehta的版本(SonySBK46339與Oistrakh的柴小協合成一片). 不過我覺得他的表現平平,並未給人驚艷的感覺。Gilies我最喜歡的作品是與克路易坦錄的貝多芬第五號皇帝。EMI的卡帶,以前偶然買到的。 |
有一陣子我也很喜歡這曲
目前手邊有的是 Emil Gilels(RCA Victor)/Van Clibrun(JVC)/Sviatoslav Richter(DC) 最常拿出來聽的是 Emil Gilels那張 |
引用:
最愛karajan了 讚... |
引用:
聽這種音樂要沒有吵雜的環境比較耐聽;一杯咖啡、一首好曲子,可以磨一個下午。 可惜我的擴大機已經故障,也已經無法修復了,(環境也不許可我放大聲,)目前就是x200i配上Beyerdynamic DT990Pro來聆聽。 配備差強人意,仍然比聽電腦喇叭強。 「卡拉揚」一代大師,沒聽個幾首,對不起他啊。 |
引用:
沒那個環境,退而求其次買一支6000元左右的「耳罩」可以打死大部分的電腦喇叭;另一個好處是價錢便宜,得到的享受卻很高。 我因為環境因素不適合弄音響,2010年到現在都是用耳罩來聆聽音樂。 音響!可以玩很大,玩到傾家蕩產;可以玩得很經濟,用最小量的價錢得到最搞的享受。「口袋」、「心」和「耳朵」是決定玩音響是否不歸路的關鍵因素。 「口袋」有限,能玩的就有限 「心」若無限,再多財產都不夠玩 「耳朵」受限,就不會一直跳下去 交響樂-可以讓人進入另一種世界。 分享另一個東西: 一般四十幾歲以上的人都會覺得「蔡琴」的聲音好聽,站在醫學角度是因為人年紀越大,耳膜會變厚,對高頻反應會漸漸不敏感,然後比較會聽到低頻段的東西,所以,年長的人比較喜歡低沈的音樂,對高頻的音樂較難接受。 所以!買音響、買喇叭、買耳罩,還得看看年紀。 |
引用:
DT990直接用筆電推啊 是什麼版本的990呢?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1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