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想請問關於古典音樂問題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20300)
|
|---|
引用:
肯定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 經典名曲!! :D Strauss - Radetzky March - Karajan [YOUTUBE]FHFf7NIwOHQ[/YOUTUBE] |
經典音樂
說的好 因為聽電台的關係,開始涉獵一些經典音樂 其實很多大家應該都聽過 而且甚至耳熟能詳的 拿去當電影配樂的也不少 不過經典的東西,就有點像古玩古董 有時後價格/價值....也很經典 例如這個指環歌劇 真是開了眼界 |
|
這算嗎 :)
[YOUTUBE]picjmYqKzWk[/YOUTUBE] 車商****曲常用的凱文科恩音樂也很好聽 :like: (雖然不算交響樂) |
要說擅長台上台下互動,和樂洋洋
安德烈 Andre Rieu是其中翹楚 Youtube上很多,這裡隨邊貼一段 [YOUTUBE]1A3bje5tZlU[/YOUTUBE] |
以前我不了解古典音樂 也有同樣的問題 以為當代沒有人在作曲
後來我終於知道答案 我可以解釋給你聽 古典音樂 在以前是直接面向大眾的 也就是雅俗共賞 所以凡舉巴哈 貝多芬 莫札特 蕭邦 等等 這些人 他們的作品既有作曲深度 亦有相當的流傳性 深植在人們心中 但這種情況到了20世紀初期 大約1900~1930之間 發生了一些問題 大約到德布西之後 古典音樂的發展被引導到一種非自然的審美觀上面去 德布希還保有一些相當雅俗共賞的曲目 但在他之後就很少了 我們所熟知的聲音 頻率間的共振 泛音 以及民族音樂的根基 一直是音樂創造的基礎 但在20世紀初有一批人 無視這一切 去創作無調性音樂 並且把大眾的反感視為落後 還大言不慚的說 50年後路上的郵差都會唱他的歌曲 可惜現在已經過了70年了 別說郵差 連專業的音樂人都沒幾個會哼他的歌曲 總之 這群人搞砸了古典樂 並且躲到學院裡 把音樂作品當作一種學術報告 群眾喜不喜歡根本不在意 是自負 過於自負了 這些音樂家以為他們可以帶領群眾的審美 殊不知其實剛好相反 人是社會的產物 文化抑是長久演變而來 絕不是一人可以取消所有音樂規則的 言歸正傳 正因為這些人 群眾對古典樂感到反感 這時流行音樂 爵士 搖滾又在那年代誕生 廣大的聽眾們 就把目光投在那身上 一去不回 自此之後 那些躲在學院的作曲家門 更變本加厲的玩起象牙塔內的閉門造車 更加不在意群眾的審美 變態似的把音樂複雜化 最後在20世紀中後期 終於有幾位作曲家覺醒 發起了反動 把音樂回歸調性 就是所謂的極簡主義 如果你有興趣 可以聽聽steve reich 或 philip glass (尤其philip glass 最為芭樂 他的手法你應該常在電影****音樂中聽到) 不管怎樣 當代還是有很多作曲家在創作 只是被一段無調音樂蠻荒黑暗時期所害 古典音樂一時半刻已經很難再站起來 |
引用:
是的,就是這一片,謝謝strong大大 |
引用:
有啊,有被譽為「台灣拉赫曼尼諾夫」的台灣音樂家蕭泰然啊。 蕭泰然的古典音樂可以連接你的心靈與土地。 蕭泰然主要作品: 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C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五十二」,「c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五十三」 管絃樂:「一九四七序曲」、「福爾摩沙交響曲」、「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 室內樂:「台灣原住民組曲」、「鋼琴三重奏《福爾摩沙》」 合唱曲:「玉山頌」、「台灣翠青」、「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鎮魂曲」 器樂曲:台灣頌、冥想曲、豐收(鋼琴四手聯彈) 說「台灣翠青」是極品並不為過。 |
引用:
Philip Glass 芭樂?! (大驚) Glassworks, Einstein on the Beach, Symphony No.8 這些實在很好聽 今天才在捷運上聽 glassworks 另外還有一個 Michael Nyman 也是常聽的作曲家 |
「生命之歌」,這個算嗎? :confused:
[YOUTUBE]cmtf09xRkfk[/YOUTUBE]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1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