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居家網路與電視訊號費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11501)

Leo2012 2013-05-09 12:15 PM

引用:
作者ghostman
前年問過,一個月500吧!感覺貴 :unbelief:

MOD的電路費 = 網路的電路費

如果要看HD,那每個月要給358
如果只看SD,可以只牽ADSL,那就是125~

Leo2012 2013-05-09 12:27 PM

引用:
作者semmy
兩種方法都不好!

既然只有偶爾回去,除非你要在那設遠端監控的防盜系統,不然網路的部份用手機上網吃到飽就好了,沒必要在那養一條網路

無線數位電視的部份,你已經實際測試過了嗎?
不然無線數位化後,週邊有大樓不代表訊號難收,反而比以前類比時代更容易收到訊號,在陽台旁放一支便宜的UHF天線就可以輕鬆看無線台了


之前有考慮用手機吃到飽的方案,不過手機吃到飽的價錢,一個月至少也要4~500(WiMax)
比ADSL還貴...之前手機綁約時有在家用過3G,嗯...在房間裡訊號就有點收不到~

至於無線數位電視,之前買過市售一般天線,還不如自製菱形天線,
但自製天線還是會有幾台收不到的問題(非HD),轉方向後又變成另外幾台收不到,
推測應該是陽台的收視角度不是最佳角度,被對面大樓遮蔽訊號
(不過後來發現,蛋捲禮盒的鐵蓋中心,放無線數位天線在上面,效果就接近自製菱形天線)

之前有想買魚骨天線,但是後來去牽第四台就沒後續了~

Leo2012 2013-05-09 12:51 PM

引用:
作者新帳號I
小弟方案如下:
1. 家裡先安裝netTV3 Dual 網路電視盒 (http://www.upmost.tw/product_detail.php?prod_id=767) 讓手機或平版可以透過這台看第四台。

2.另一端安裝淘寶買的 酷優樂FX5 安卓4.1 雙核A9 網絡電視機頂盒 (http://trade.taobao.com/trade/detai...316278123781973) 把電視變成一台 Android 電腦。

3.利用手機網路當基地台,讓電視去聯手機網路,然後就可以看第四台了。


這方案有考慮過~
不過因為手機當網路基地台的話,就要用吃到飽的費率,而且老家會放台電腦,
所以當做是原先方案二的延伸(20M社區寬頻)
買個網路電視盒在新家,然後老家用電腦走網路接電視看第四台 :P

另一台Android的網路電視盒還滿有趣的,
最近在找 Android + 無線數位電視盒, 想接在新家的電腦螢幕,
(手上已有一台類比電視盒,可惜廠商都不出類比+數位HD+Android三合一電視盒,出了就不需要智慧電視了XDD)
是有看到幾台產品,只是VIVO區好像沒看到有人討論這玩意,不知道後續維護更新有誰比較好??

semmy 2013-05-09 01:11 PM

引用:
作者Leo2012
之前有考慮用手機吃到飽的方案,不過手機吃到飽的價錢,一個月至少也要4~500(WiMax)
比ADSL還貴...之前手機綁約時有在家用過3G,嗯...在房間裡訊號就有點收不到~

至於無線數位電視,之前買過市售一般天線,還不如自製菱形天線,
但自製天線還是會有幾台收不到的問題(非HD),轉方向後又變成另外幾台收不到,
推測應該是陽台的收視角度不是最佳角度,被對面大樓遮蔽訊號
(不過後來發現,蛋捲禮盒的鐵蓋中心,放無線數位天線在上面,效果就接近自製菱形天線)

之前有想買魚骨天線,但是後來去牽第四台就沒後續了~

你說的一般天線是室內天線嗎?除非環境非常好,不然那種笑話就別鬧了,買支200∼300m 元的UHF魚骨天線放在陽台才是真的有用

ghostman 2013-05-10 01:37 AM

引用:
作者Leo2012
MOD的電路費 = 網路的電路費

如果要看HD,那每個月要給358
如果只看SD,可以只牽ADSL,那就是125~

那來電路費?反正無法上網的mod豪華餐,前年問500.

Leo2012 2013-05-13 10:57 AM

週末去新家架設無線數位電視訊號,
之前有個拿一個插電式無線電視天線,收不到訊號,
後來去買個200多的魚骨天線,果然20台都抓到了,訊號很好.

現在想在老家也買個魚骨試試看....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3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