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硬碟博土開講 II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45265)

wolflin 2006-09-01 12:00 PM

引用:
作者mzhanker
吐個槽,剛好碰過衛星通訊,頻率是 30GHz
訊號還是透過銅線傳輸,PCB 上材質並沒有改變
還是要改討論集膚效應?不知道這說法哪來


衛星通訊的30GHz是弦波(sinewave)
PCB上面的是方波(square wave)
3GHz的方波帶有非常高的弦波成份
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衛星通訊用的pcb非常高級 (損耗小)
不是一般主機板會用的便宜pcb版

mzhanker 2006-09-01 12:24 PM

引用:
作者LSI狼
您說的應該是Waveguide(波導)吧,那跟銅線又不太一樣囉~~


重點在於不能說「銅線」是限制頻率主因
而是銅線「加工方式」才是限制頻率主因
一個銅塊或 1mil 銅絲在傳輸特定頻率訊號的品質上
都比符合適切頻率的設計差很多
又,你是展延銅還是電析銅?結構鬆散還是結實?
3GHz ... 還不到「銅」的極限 ...
其他都是成本問題,要做不做而已

「銅線」是限制頻率主因,這樣教
是不是接下來被有心人商業炒作
「純銅鍍銀」「純銀」「純銀鍍金」 SATA 排線?
亂來 ...

就像接頭為什麼要鍍金
因為便宜好用
不然為什麼不鍍鈦? 不鍍石墨?

mzhanker 2006-09-01 12:34 PM

引用:
作者wolflin
衛星通訊的30GHz是弦波(sinewave)
PCB上面的是方波(square wave)
3GHz的方波帶有非常高的弦波成份


跟 解碼/偵錯/還原 能力有關
一樣還是成本問題
不是銅的問題

Job's Tears 2006-09-01 01:02 PM

前面已經說過了,除了銅之外,高速傳輸的另一個關鍵在於銅與銅之間的介質
目前PCB使用的FR4的介電損耗大約在0.02左右,而通訊用的rogers大約低一個數量級,telflon大致落在0.001左右.

目前PCB換材質不可行,但cable選好的材質卻很容易.是故,不要把所有焦點都只放在金屬上面

fchen 2006-09-02 10:24 PM

引用:
作者硬碟博土
您的問題博土回答如下:
1. OK,同一系列的硬碟機它的碟片數量越少,它的產品良率越高(零組件,較易生產)。以單碟片的硬碟機種與多碟片的機種來作比較,除了故障較低之外,它們的主軸馬達啟動電流也較小。當然它在運轉時所產生的震動也會些許的差異。
2. 博土不知道您是否注意過?一般硬碟機的MTBF值的假設基礎是在室溫25度條件下,MTBF值會隨著周圍溫度的上升而降低是必然,因此,如何將硬碟機(其實不只是硬碟機啦! 所有電腦內部的零組件都一樣啦)的周圍溫度有效地降低,對產品的壽命,故障率的下降,產品的效能都會有相當的幫助的。
3. 博土會建議您還是固定於磁碟機槽內,以目前的桌上型電腦而言,大部份的電腦都只裝一台硬碟機,它會因為Vibration而出問題的機率,博土不敢說沒有,不過也不是很常見的。您不把它固定的話,久了一定會忘記,如果有需要移動機殼的時候,那硬碟機的受損機會就大增。此外,...


博土您好:

我想就問題三延伸出一些問題(放棄問題著作權). 一般來說硬碟斷電後應該是等個半分鐘完全停止再移動比較好,那麼有些SATA外接盒做的熱插拔是否應該少用呢? 當然, 要更換RAID故障硬碟時是不可避免的要做這個動作, 我是想問僅是更換內接盒的硬碟時是否應避免熱插拔為宜? 還是新的硬碟已經沒這個問題了?

maxalan 2006-09-03 12:04 AM

引用:
作者硬碟博土
其實它兩個是前後代產品,NL-35對應到Barracuda 7200.9,Barracuda ES對應到Barracuda 7200.10。它們都定位在企業運算應用環境,只是前者原先是Near Line來定義,後來發現Near Line的定義容易混淆,因此從這一代開始更名為Barracuda ES。就MTBF來說,Barracuda ES 要比NL-35要高一點。


原來是對應7200.9和7200.10,這樣說來買Barracuda ES比較實在,謝謝您的回答。

硬碟博土 2006-09-03 05:41 AM

引用:
作者fchen
博土您好:

我想就問題三延伸出一些問題(放棄問題著作權). 一般來說硬碟斷電後應該是等個半分鐘完全停止再移動比較好,那麼有些SATA外接盒做的熱插拔是否應該少用呢? 當然, 要更換RAID故障硬碟時是不可避免的要做這個動作, 我是想問僅是更換內接盒的硬碟時是否應避免熱插拔為宜? 還是新的硬碟已經沒這個問題了?


一般而言,硬碟機在關電之後最後等它的主軸馬達完全停止之後再移動,目前的硬碟機的主軸馬達會在15秒內完全停止,所以至少博土建議要等個15秒,再重新開機或是再移動。至於SATA的熱插拔分兩個問題來談,首先是,如果不是背板的話(就是它要有電源腳的長短Pin,插入/.拔出的檢知能力…),請您忘了SATA的熱插拔的能力。第二,SATA介面的插拔次數還是沒改變,一般的硬碟機是50次,透過背板的話,是200次。如果您一定要熱插拔的話,建議您使用eSATA的外接裝置來完成,eSATA可以有2,500次的插拔次數。

dillence 2006-09-03 10:19 AM

是喔 ~~ 賴明亨主編的PCDIY就是囉 ?? 
每個月都有買卻都不知道硬碟博土還有大來歷 ∼∼∼

Job's Tears 2006-09-03 10:57 AM

Serial ATA HDD Hot-Plug feature and operation guide
http://www.asrock.com/news/SATA_HotPlug.pdf
华擎主板支持Serial ATA 硬盘热插拔特性和操作指南
http://www.asrock.com/news/SATA_HotPlug_CN.pdf
SATA電源腳位定義
http://www.interfacebus.com/SATA_Pinout.html

chanp 2006-09-03 12:20 PM

引用:
作者硬碟博土
一般而言,硬碟機在關電之後最後等它的主軸馬達完全停止之後再移動,目前的硬碟機的主軸馬達會在15秒內完全停止,所以至少博土建議要等個15秒,再重新開機或是再移動。至於SATA的熱插拔分兩個問題來談,首先是,如果不是背板的話(就是它要有電源腳的長短Pin,插入/.拔出的檢知能力…),請您忘了SATA的熱插拔的能力。第二,SATA介面的插拔次數還是沒改變,一般的硬碟機是50次,透過背板的話,是200次。如果您一定要熱插拔的話,建議您使用eSATA的外接裝置來完成,eSATA可以有2,500次的插拔次數。


這點是我最討厭SATA的地方....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