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對台茶有興趣的,請參考!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21012)
|
---|
引用:
不好意思這篇回覆拖了那麼久,因為星期一的時候高雄有個人想和我"輒茶",結果我完勝他全敗,我才出到天府烏龍就把他手中的茶全部KO了(他叔公可是領有品茶師執照的,現職為高雄某大盤的試茶員),弄到最後只能反過來向我學習,這一問一答可累死我了,一直到凌晨兩點多才放我走,回到台北天都亮而星期二我幾乎也睡死囉(星期天的客人也把我操到天亮整晚沒睡,所以加起來是二晚沒睡)!這回覆才拖了這麼久.......... :stupefy: 不過價格請放心啦,像樟樹湖那泡外面一開就開到二千八,或是跳級說成是杉林溪茶在賣,我相信你喝茶也有一定的茶齡,試問曾幾何時你購得的阿里山茶有此種風味?用C/P值來算即知划不划得來,若是不信多跑幾家茶店指名要樟樹湖茶即可得證,不過一定要親口嚐到才準,因為這地方是阿里山茶的極品,很多人用亂七八糟的貨色冒其名代之是常有的事,若是有去當地遊玩,問問當地有位姓陳的茶農(樟樹湖茶區就他的茶園產茶海拔最高),看看他多少錢才肯賣就知了!這點我可不怕........ :laugh: |
我現在手上還一堆福夀山、武陵農場、梨山天府、阿里山樟樹湖的一兩試喝包,有沒有那個不怕死想嚐的? :D 但是嚐過之後忍不住荷包減肥那不關我的事喔! :laugh:
|
引用:
好吧,那我來貪心一下,既然還一堆,那就順便...都來吧... 請看一下我的PM喔... 謝謝你! 對了,順便寫寫尬茶的過程吧,很有興趣說... 呵呵...好像在看武俠小說... |
引用:
輒茶很簡單,就用我說的飯碗泡,這種泡法最糟踏茶葉,相對的對茶葉的質就是很嚴苛的挑戰,反正就和大老二一樣,他出一泡我出一泡,叫他自己講輸贏,最後服了以後就換我講古啦!如果有空你也可以找一堆茶我親自去做一遍給你看即知,在那次之後我有把這連結給他們,過程講太明不好,呵呵~~ 另外透露一件事,今年春在山頭氣是杉楓香的那個山頭,有位得頭獎以上的茶農叫郭x福,是買大禹嶺的茶菁整理過後去比的,而賣他茶菁的那個人和做樟樹湖這泡茶的是同個人,至於我為啥會知道,嘿嘿,大家自己發揮想像力好了! :D 還有別以為我只在這一個人講古,新知我還是有在吸收,我手上現有一份茶情雙月刊,發行單位是行政院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在第三十期(96.4.20出刊)有提到,台茶未來可能有兩個新品種,分別是台茶十九號的碧玉,和台茶二十號的迎香,目前僅小量試種,若是成功在烏龍將可能有輾新的口味出現,像這種訊息一般的茶販根本無從知悉,所以這串寫到所有的知識要踢館儘管來,從沒在怕的。 :laugh: 有興趣可以來我這翻閱............... :D |
最近在網拍上購茶,真的是一整個昏倒,拿進口茶充當台茶販售的就算了,那一整個藥味,加上淡而無味的口感,開封鼻子對著茶葉大力吸一口就不想喝了,不過有一泡值得拿來當教材,請看:
這泡號稱是梨山茶,但根據我喝過後的感覺,產地為松柏嶺,產期為夏,品種為四季春,是用顆粒篩選機挑出較完整之葉子充當手採茶在賣,夏天那刺鼻的噪熱之氣相當明顯,還有這種平地茶因為沒有高山的冷度,生長速度迅速,茶枝甚至來不及長成圓形而呈現扁平狀(請參考附帶照片),用手摸過去是圓的是扁的相當明顯,若是真為梨山茶,因為高冷海拔生長緩慢的關係,基本上在葉子冒到能採收時枝已經很肥大啦!那可能產生這種扁平枝啊?連這種植物生長賴不掉的林相也拿來唬我,真是.............. :unbelief: 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100...446197b.jpg?v=0 近幾年來松柏嶺的茶農大量引進顆粒篩選機,以顆粒大小來分級茶葉,所以機剪茶的顆粒大小都很一致,而這種顆粒大被當成手採茶在賣的比比皆是,各位無聊可以把自己手上所買的手採茶泡開用手摸摸看有無此類扁平枝即可得知是不是買到這種平地茶啦! :D |
非常棒的專業心得分享…
不小心路過,趕快訂閱一下。 另外,前面罰站的朋友可以挪一挪位置嗎? 我已經站到馬路中間了說:laugh: |
引用:
可以的話 我也想試試看 前幾日去台北師大後面還蠻失望的 |
經過高雄那一次以後,基本上我覺得由我來泡比較好,那次會下去"輒茶",主要就是因為對方仗著自己的茶齡和有去向"專業人員"討較過,結果泡出來我的福夀山茶竟是又苦又澀,我光聽懶貓的形容即知對方是下過多的茶葉量以及浸泡過久的時間,當時我先不點破,直接拿同樣的茶泡給對方喝,再告訴對方這是他之前嫌到沒一點好的那泡茶,從此之後他才對我的技術心服口服,再來我分析原理給他聽,他才知道為啥他以前泡茶最多能喝前四泡,第五泡開始必出怪味,其實也不能說他錯,因為自古以來傳於世的幾乎都是很爛的泡法,茶行則另有茶行的不傳之秘泡法,這些我都能分析,事實上在討論串的很前面都有提到,但就算有提過也不知各位吸收進去沒有,所以原則上我希望第一次試茶由我親泡會比較妥。
另外因為近期試茶的很多都是專喝好茶的,我另外準備了梨山茶區的三種烏龍,分別是佳陽、丹陽和東眼,一般人應該都找不到這在那裡(我等著看有誰答得出來),有的茶販聽我點名這些地名會皮皮挫,因為這些地方的茶常被拿去跳級報成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茶產區的茶在賣,遠地的茶友請等我目前的茶約忙完再來安排新的,感謝。 :ase |
引用:
來找我或我到你那泡給你喝都可! :D |
引用:
您是在? 因為我不住臺北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4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