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中文譯音政策將由「通用拼音」改採「漢語拼音」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19222)
|
|---|
引用:
電腦和google讓大家都變成專家了 我雖不寫簡體字,也可以打出一大篇 如你上所說,注音是現代出現 ''輕聲''也歷史不遠 因為''口語'' 而且前面說過,學過注音大都知道有輕聲 當然知道你下過功夫 辛苦了 不過看你出口糾正國語是五聲非四聲 就知道 白費了 |
說你狗屁不會你還不服氣!
引用:
是哪個幼稚園的阿姨教你的輕聲是“口語”? 真是誤人子弟! 知道什麽是口語嗎? 口語的概念是什麽?既然有google了,可以自己去查一查! 這位老師也真強,愣是把聲調和口語聯繫起來,太超過了! 至於講什麽''輕聲''的歷史,嗯 。。。。。 “北京官話”的歷史有多遠,輕聲的歷史就有多遠,也許更遠! 請告訴我多遠才叫遠? 引用:
是嗎? 有了電腦和google你又能夠看懂多少? 搞笑:這樣就可以成為專家了? 我怎么知看到大家都成為片面的無知腦殘!(*^__^*) 嘻嘻…… 引用:
至少我還知道國語是五聲!稱不上專家也比某些腦殘強! 既然你那么依賴google,信賴專家,看一下這個網站也可http://ccl.pku.edu.cn/bbs/topic.asp?TOPIC_ID=139&FORUM_ID=16&CAT_ID=6 純學術的! 就怕某些腦殘看不懂! 你以為有了電腦就是專家啊? 也不是全錯:專門坐在家裡的專家! 你這篇回文基本上狗屁不通! 、 |
引用:
希望你知道97年前香港人全部都是雪梨這個名稱, 只不過97年後被迫用”悉尼”這個狗屁名稱, 可是老一輩的人還是繼續用雪梨這個香港人用了百多年的名字。 香港可以從來沒有為廣東話訂立一個甚麼的官方拼音(97年前民間喜歡用羅馬拼音), 至於喜歡怎樣拼是外國人的事, 只要他拼出來的香港人聽得懂便行。 很簡單的, 一個要來賺香港人錢的外國人, 要怎樣學好廣東話是他的事, 他可以用法文、德文、希臘文拼廣東話, 一個要香港人求他給生意的外國人, 請香港人和他說外語吧, 他才懶得學你本地的語言。 一堆在大陸跑水貨的非洲人, 英文也不是好, 但普通話卻非常流利, 可是中共從來沒有出過甚麼普通話非洲拼音的東西來吧? 一個國家(地方)的語言是拿來給自己人用的, 不是要來甚麼國際接軌的, 要和國際接軌請用美(英)文, 現在美國金融經濟出了問題, 還要中共幫手購買一些國債券, 不知道美國人會不會為了和中共接軌, 要攪一個用中文方塊字拼音的美(英)文出來方便大陸不懂美(英)文的同胞? 不要有事沒事抬”和國際接軌”這個招牌出來, 否則的話, 中華民國這個國號請收起來吧。 |
引用:
那你就搞在地, 本土化吧.... 本來有注音, 然後又強制推行通用拼音...繼續搞一些平行又無用的東西 你是覺得台灣拼音不夠亂, 還要亂下去嗎? 你既然這麼有本事, 台灣以本省人居多, 何不將台語列成國語呢?因為最多人使用丫 通用拼音不就是這個想法的第一步嗎? 懶得說了...畢竟這里是七八區, 當初改成通用拼音也是政治考量 |
我支持通用拼音!
看來要讓外國人在短時間,不用熟悉中文的發音, 可用自己英文發音唸出中文名稱或地名,通用拼音看來是比漢語好多了! |
漢語拼音也是看形也可拼出近似音啦, 不都是一樣的東西
反正就吵吵吵...通用拼音未來幾年不會消失, 但也不會成為主流 如果不用漢語拼音, 我也主張把通用拼音廢除, 用原來的注音二式 |
這麼容易就生氣啦,一抹紅
北京官話,呵呵, 你到找出一篇可以念到輕聲的古文給我瞧瞧 就你說的北京官話 那讓你找找清朝古文也行 不是口語,那找篇古文來瞧瞧應該不過分 別說''輕聲''不是口語,輕聲的入文大概是白話文運動後普遍 ''白話''文 如果你是生在台灣大學聯考國文是以古文觀止為範本 你或多或少就有點常識了 為何古文只提到''平上去入'' 引用:
"其~實~是~不~對~的"(聽起來頗有古狗專家的氣勢) 這句話是你這個古狗專家說的,可不是我說的 學過注音的人都知道,有''輕聲'' 但是為什麼還是說"四聲''? 你以為大家都得了健忘症? 建議古狗專家去了解為何"四聲"也對,說"五聲"也可以 而不是去搜尋一些只有"五聲"的資訊 跑來跟別人說"五聲才對,四個聲調,其實是不對的"這種可笑的結論 不是老說中國歷史五千年? 那就不要老是只拿老毛後面的五十年來立論 多讀點古文吧你 |
身為從小在國外生活, 回來台灣依然是跟外國人接觸為主, 我的看法:
請使用漢語拼音, 因為大部分外國人都可以唸得出來. 且不論他們懂不懂, 我們大約能夠聽得懂他們唸什麼就值得了. 我曾經遇過頭一次來台, 但很迷糊的客戶. 我寫紙條, 上面標明一行中文: 我要去桃園機場. 然後旁邊寫: wo yao qu tao yuan ji chang. 他們一唸, 聽得懂, 猜得出來, 就過關. 當然, 我覺得高鐵人員多少懂英文, 所以這紙條應該沒派上用場. 另外: 我不太會寫中文, 只會用打的. 而我覺得繁體字比較容易辨識. 簡體喔, 你必須原本就會中文, 能夠念那個音搭配起來知道是指什麼. 不然會很累. |
通用拼音???
這個不通用又走不出台灣的拼音 別吵了 就讓他安息吧... |
引用:
大概明白了你所說的”口語“的意思! 你所說的古文是指古代的文言文吧! 這篇回文還真是。。。。嗯。。。。自以為是。。。狗屁不通。。。。邏輯混亂。。。。外加給你google你也不會用。。。。的腦殘回文! 也不知你的概念怎么那么混亂? 掰不下去了才胡扯 還是google的太多了?(*^__^*) 我現在說的是國語的聲調,你扯什麽古文? 我幫你google一下,先矯正一下你的概念: 國語:現代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官方語言是以北京話作為基礎的“現代標準漢語”,它是經過歷代“國語”的沿襲變遷,最終形成於1920年代,由當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民意機關國民大會選定。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其為普通話,但大陸民間有時也將“國語”一詞作為普通話的別稱(例如:中國大陸卡拉OK廳裡的“國語歌曲”)。而中華民國政府稱其為國語 國語運動:推行的把北京話作為漢民族共同語的運動。它提出“言文一致”和“國語統一”兩大口號。 “言文一致”是書面語不用古代文言,改用現代白話。 “國語統一”是現代白話要以北京話為全國通用的國語。 白話文(又稱語體文),指的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白話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長的歷史,在宋代己有話本,明清兩代也有部分白話小說,如金瓶梅、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不過為古白話,而且白話文作品在古代文壇上只佔少數,文言文在當時仍然是主流。 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白話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為寫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白話文是相對於文言文而說的。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國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以及模仿這種書面語而創作的歷代作品。 -------------------------------------------------------------------------請問國語是指“古文”嗎?O(∩_∩)O哈哈~笑輸人! 但我肯定國語是包含”書面語“和你說的”口語“的! 就是“古文”中也包含了“古白話文”呀! ''白話''文也不等於是“口語”,到現在你還沒有明白“口語”是什麽意思,看來你的電腦和google是白用了! 為何古文只提到''平上去入''?-----國語是“古文”嗎?O(∩_∩) 為何國語拼音注音又都存在輕聲呢? 《 ”古人“把輕聲忽略了,歸入了平聲!難道古人只說”之乎者也“》? 北京官話,呵呵,那讓你找找清朝古文也行----呵呵什麽,北京話是”國語“的基礎。知道嗎?傻帽兒! 北京話里有多少輕聲知道嗎? 清朝的北京人也是把自己的母親叫做“媽媽”,注意後面的一個字是輕聲! “哥哥”,“弟弟”,都是如此! 跑來跟別人說"五聲才對,四個聲調,其實是不對的"這種可笑的結論——————可笑嗎? 可笑的是你,我說的是《五個聲調》啊! 這牽扯到一個概念,輕聲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是存在的,那么“國語”就是五聲,對不對?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現在還在說國語只有四個聲調的,除了外行,就是腦殘! 你到找出一篇可以念到輕聲的古文給我瞧瞧 就你說的北京官話 那讓你找找清朝古文也行 不是口語,那找篇古文來瞧瞧應該不過分 ——————爲什麽要給你找古文,我說的是”國語“,給你找古文干什麽? 不過看你這么蠢,國語和古文的概念都不能區分,就給你找一篇古《白話》文, 蠢物:想聽水滸還是三國? 哦,Axel_K是清朝的。--那就《紅樓夢》吧! ——————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 蠢物Axel_K看一看用了多少”輕聲“的“了”!蠢物Axel_K要想看整部的,自己google去! 北京人說:Axel_K這廝兒真的是腦殘“嗎”《輕聲》? yimohong說: Axel_K 是 SB 一個 ,鑒定完畢! O(∩_∩)O哈哈~!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40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