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台灣網路即將死亡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48250)
|
|---|
引用:
我記得當初在發照時 有明訂迴路鋪設的下限(也就是領照後你必須依規定鋪設多少用戶迴路) 請問那些民營業者都達到下限了嗎? 另外一點就是迴路開放了我們真的就可以享受低價格高品質的網路服務了嗎? 那到不見得吧.... 在各家民營業者現階段未到各處去設立機房 埋設迴路的狀況來看 就算開放了 頂多也只不過是把現階段佔迴路最大宗的銅線傳輸效率發揮到最大而已 因為其他如機房、骨幹迴路.....等 相關設備 現在的民營業者幾乎都沒有大錢去搞 只想坐收成利 人家日本在開放迴路後 網路能夠突飛猛進的發展 還不是要靠者那些業者當初肯花大錢搞機房、弄設備 反觀我們的業者只想坐收成利 靜觀其變 在這種情形下 我們真的能夠完全的把日本他們的發展模式複製起來嗎? |
這裡有用戶迴路專欄,大家可以看看:
http://www.ctwu.org.tw/other/ll/llindex.htm |
引用:
雖然同個模式不一定能夠成功 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 短期內不改變中華電信獨霸的現狀 是不會有多少機會成長的 再說只是要求ISP間公平競爭 這點不是自由經濟的基本原則嗎 |
用戶迴路是應該開放出來,不應由中華電信獨佔,讓各家電信業者能公平競爭。
|
引用:
直接貼出來比較好一點 :agree: 提供另一個方向給大家思考,要提醒大家 面對這種複雜的問題,不要讓自己陷入了單方向的思維 ---------------------------------------------------------------- 工商時報 論壇 930523 市話用戶迴路應合理計價 工商社論 電信已經自由化,但是新進的固網業者卻遲未展開市話語音與數據通訊業務,致使中華電信的龍頭地位,屹立不搖。新業者難以參進市場的原因在於:新業者沒有動手鋪設電信網路的「最後一哩」,所以無法提供點對點的電信服務。也因此,固網競爭,幾年來,原地踏步。為了促進競爭,歐美各國多採用「用戶迴路開放政策」,替新進業者解困。這項政策鼓勵舊業者釋出用戶迴路(即市話交換機房至用戶終端設備的電信電路),俾便新業者利用現成的網路,參進競爭。 台灣的電信政策大體仿效歐美之體制,電信總局即曾明訂若干用戶迴路的元件是「瓶頸設施」(例如,建築物的電信室、引進管、垂直及水平纜線等),並且規定:中華電信應依成本訂價,出租這些設施給新業者使用。但是,民營固網不以此為足,反倒認為應該將全部的用戶迴路劃為瓶頸設施才對。同時,新業者亦主張用戶迴路的租金應當按照市話的月租費計價,即每線每月七十元。相對地,中華電信則反對擴大瓶頸設施的定義,並且堅持用戶線的租金必須高於市話的月租費。 新、舊業者間的歧見,從電信總局一路爭執到行政院,再上達總統府。中央隨於月前,號令交通部與國營的中華電信公司,應於六月提出完善的解決方案。而今期限將至,用戶迴路的租金如何訂定,眾所矚目。 訂定用戶迴路之租金,必須以整體經濟利益為考量。整體經濟利益是下述三種利益的總合:電信用戶的利益、中華電信的利益,以及民營固網的利益。其中,中華電信的利益即是國家的財政收入利益,因為中華電信是國營事業,盈餘歸國庫所有,若虧損則由全民補貼。因此,租金的設算不能犧牲中華電信的利益,否則就是慷國庫之慨,侵犯全民的福利。在此原則下,若欲執行用戶迴路開放政策,中華電信 應採取「逐線檢視原則」,以極大化整體經濟利益。「逐線檢視原則」的流程,以ADSL業務為例,可分成三個步驟。 首先,新業者應該逐線提出承租用戶迴路的要求。然後,中華電信應逐線檢視該條線路是否為中華電信既有的ADSL用戶。如果是,則其租金就應該等於「中華電信讓出該條用戶迴路所損失的利潤,加上中華電信提供此條用戶線給新業者使用的成本」。如此訂價的理由在於:中華電信既然讓出一名舊客戶給新業者,則其所損失的利潤就是國庫的損失,因此新業者理應補償這份金額;其次,中華電信提供用戶迴路給新業者使用所發生的成本,當然須由承租者付費;而這兩者的總合,就是合理的租金。 反之,如果民營固網所欲承租的用戶線,經查並非中華電信的既有客戶,則其租金就應該設定為「中華電信提供此條用戶線給新業者使用的成本」。原因是,中華電信未曾流失這名客戶,國庫當然沒有損失,所以租金僅依用戶迴路的成本計價即可。而民營固網能以成本價租得此一用戶迴路在情在理,因為這是其所開發的新客戶。 以此原則訂定租金,中華電信即有誘因開放用戶迴路,因為開放迴路不會影響其利潤水準。而民營業者則因順利參進固網市場,當然獲利。至於電信用戶也會因新業者的參進,而有更多的服務選擇,並享受更便宜的資費。整體經濟利益因此極大化。 惟需注意的是,用戶迴路成本應該按照每一條用戶線的實際成本計算。如果便宜行事,採用全國之平均值替代,將會發生扭曲。如此一來,中華電信將蒙受虧損,而整體經濟利益也會下降。萬一無法逐線計算個別迴路的實際成本時,亦應退而求其次,仿效加拿大與澳洲的作法,將用戶迴路的成本按照地區分級,再以分級的平均成本替代隱而不顯的真實成本,求算最適之租金,以降低成本扭曲對經濟福利的可能損害。 新、舊固網業者對於用戶迴路租金的爭議,應採取上述原則解決。故知:新業者主張租金應按成本計算,並且等於市話之月租費,即每線每月七十元,此一要求顯然不符合最適計價原則。同理,中華電信若主張租金應按「市內專線」費率計算,即每線二百元,每超過半公里加收四十元,亦非理想的計費方式。 工商時報 論壇 930501 市話網路不是公共財 工商社論 有人主張市話網路是「公共財」,所以國營電信的市話網路應該開放給民營固網使用,這是晚近非常流行的論調。由於無本生意,人人想做,所以牟利集團哼唱一些似是而非的調子,為的是打開輕鬆賺錢的門路,不足為奇。奇的是,這種謬論,竟然也能獲得決策高層的贊同。 什麼是「公共財」?公共財就是大家都可以消費,而且別人多消費一些,也不會影響自己消費的財貨。例如,國防所提供的安全保障、路燈所提供的暗夜照明、公園所提供的休憩和綠意等。公共財的消費既然沒有「排他性」,所以私人無須佔有公共財,亦能獲得消費上的效用和滿足。準此,公共財當然要請政府供給,以增進全民的幸福。不過,人民得納稅,否則供給公共財的經費即無著落,這是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公共財由國家供給,供人民自由享用,但是公共財的財產權屬於國家,不屬於私人,其理自明。如果有人主張路燈或公園是他家的財產,大家會說此人的腦筋短路。所以,市話網路縱便是公共財,民間也沒有主張財產權及使用權歸其所屬的權利。更何況,市話與市話網路究竟算哪門子的「公共財」? 市話不是公共財,市話跟愛情一樣,有排他性,非得「佔有」,否則無法「消費」。因為,市話用戶必須「佔有」一條連接電話機與市話交換機機房的「用戶迴路」,才能打電話、接電話。所以,市話是一般財貨,不是公共財。至於市話網路中「最後一哩」的線路,即用戶迴路,更非公共財,而是電信事業為了提供市話服務,花錢所布建的線路。它是電信公司的生產設備,財產權歸其所有,使用權由其出租給電信用戶,而電話費就是租金。在自由經濟制度之下,除非這家電話公司心甘情願,否則誰也沒有權力逼迫它「開放自身的生產設備給別家公司利用,把生意拱手給競爭對手去做」。 如此清楚的財貨屬性與財產權關係,一旦加入「國營事業」、「民營化」與「ADSL費率太高」這三項因子後,原本清澈的關係,就混濁起來。中華電信是國營事業,中華電信正在民營化,而寬頻上網確實太貴,所以此時絕對是混水摸魚,發謬論打開一條門路做無本生意的大好時機。策略是,先宣稱中華電信的市話網路,是當年「搜刮」用戶荷包所建設出來的,所以市話網路是「公共財」,不容中華電信獨佔使用。然後說,中華電信是國營事業,其資產全民共有,所以市話網路應該開放給民營固網使用。然後說,如果不開放,中華電信民營化以後,網路就會淪為財團的私產,不公平至極。然後說,號令中華電信開放用戶迴路,讓民營固網加入競爭後,寬頻與市話的費率就會大落價,變便宜。 實情是,市話網路即便是搜刮人民財富所完成的建設,在中華電信完全民營化之前,市話網路的財產權仍歸國家所有,既然是國家的資產,當民間請求移作私人的生產工具使用時,即需付出合理的對價,因為市話網路不是公共財。市話網路不是無主的野花,豈可由人亂採。其次,中華電信釋股以民營化,股價會反應市話網路的價值,這筆釋股收入既然進國庫,網路當然歸持股人所有。對價關係如此清楚,何來不公平之說。再其次,中華電信是國營事業,嫌它的費率過高,要求政府號令資費降價就得了,何必大費周章,先叫中華電信租借市話網路給民營固網業者,然後再依賴不一定會出現的市場競爭去壓低電信與寬頻費率? 這些不堪一駁,卻又十足混淆人心的謬論,其來有自。根源是,民營固網當年大賣股條,從民間集資所得應該用於鋪設網路的二千餘億元,大多數已經挪做他用,有的套牢於股市,有的神秘失蹤。今之民營固網,手頭既沒資金,也無心依約建設自己的市話網路和用戶迴路,空有一張特許執照,如何經營電信業務?此時若想牟利,做無本生意最好,方法是,鼓動輿論,迷惑高層,壓迫國營事業讓出生產設備,供其利用。這種伎倆,夠低俗,拆穿它,才是國家之福。 中國時報 論壇 930503 網路降價 無關迴路開放 ☉張緒中 針對網友走上街頭抗議中華電信 網路太貴以及最近有關中華電信用戶迴路開放的爭議,身為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同時也做為一個奉獻於國家公用事業的員工,觀察這個問題的辯論方式,不禁深有感觸。 用戶迴路的爭議再一次反映這個社會根深蒂固思考傾向。這幾年來,我們太迷信用私領域的手段解決公共需求,因此公用事業保障全體國民基本需求的正當性已逐漸淪喪;只要是私人企業加上自由競爭,就被認為是對的,好的。其後果是,公領域的權威無從重建,讓我們不再共享社會生活;某些基本需求只提供給有錢人獨享,不再是國民普遍權利;而社會對於財團可能透過政商關係以侵吞國產,太缺乏警覺心。最終而言,這些發展對消費者有利嗎?我深深懷疑。 用戶迴路辯論至今夾纏不清,主要是因為公、私概念混淆,論者以私人企業的角度來看中華電信,不了解公用事業的特性與任務。有人指責中華電信是「暴利集團」即為一例。這對於每一分錢都繳交國庫的中華電信而言,實在荒謬。如果其中真有「暴利」,也是取之於人民,用之於人民,全體人民的福利並不因此而減少。但是,同一批人又以用戶迴路是「公共財」的理由,主張低價開放給民間業者。如果中華電信從一條迴路所賺的收入是一千元,國庫的收入就是一千元,將這一條迴路以七十元低價租給特定業者(而且還排除其他業者),無異讓納稅人補貼特定對象九百三十元,可以這樣處理國家資產嗎?這是有利於消費者的事嗎? 關於「公共財」的說法也非常誤導。民國八十五年中華電信公司化之時,政府即以股票作價的方式,將歸屬權給予中華電信公司。不論你喜不喜歡,就法論法,用戶迴路的所有權非常清楚。近日在一場公聽會中,交通部郵電司副司長楊禧東即表明,政府沒有立場強迫中華電信以何種方式開放。如果消費者不希望用戶迴路淪為私人財產,最好的辦法就是阻止政府繼續釋股,讓中華電信維持國營。 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更便宜、更快速的網路服務。因此,雖然中華電信ADSL大幅降價三成,工會認為還可以繼續降價!公用事業的目的就是增進公共福祉,中華電信將所賺的錢繳庫是一種方式,降價直接回饋消費者是另一種方式,兩種方式對於中華電信員工而言,都毫無差別。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更積極、快速地反映消費者的需求? 目前真正的問題是降價,與開放迴路無關。由於迴路使用銅纜線,最高速率只有8M,不敷未來所需,開放迴路不會帶來更寬的頻寬;更快連線速度,只有大量投資於光纖網路才行。這正是當初業者的承諾,電信總局之所以發特許執照給這三家、而不是其他家業者,也是相信他們有能力做到。如今這三家業者藉口種種困難,改而要求租用中華電信設備以為替代,那麼從事固網就沒有任何高門檻可言,又憑什麼拿特許執照排除其他業者?既然要談開放,是否該考慮廢除固網執照,開放讓所有業者加入競爭?但站在促進寬頻普及化立場上,以成本價開放用戶迴路,後果十分嚴重,將使得目前老舊的銅纜線更難淘汰,業者更沒有動機去興建新的光纖纜線。 中華電信並非不願開放用戶迴路,而是卡在定價問題。定價之所以不能太低,是因為業者每租到一條迴路,即意味著該迴路的所有用戶都將隨之移轉。問題是業者只會承租市區內高用量、高利潤的迴路,絕不會租梨山或台東的迴路。偏遠地區只有中華電信虧本在做,這是因為中華電信負有政策任務,以高利潤的市區業務補貼虧本的郊區業務之故。這種交叉補貼使政府毋需動用稅收來拉近城鄉差距。然而,低價開放迴路破壞了國營事業交叉補貼的機制,結果是城鄉之間的數位差距拉大,台灣社會將愈趨不平等。 開放迴路牽涉公與私之間的平衡、公共服務的延續以及如何節制私人資本,開放不會自動帶來競爭與進步,社會大眾宜再思考。 (作者為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 |
建置寬頻光纖網路是政府當務之急
☉張緒中 自由時報 930503 見到網友走上街頭抗議中華電信,我認為有必要把問題癥結加以釐清,不然一場原本是阿扁總統接見青年學子有關中華電信ADSL資費太高的對話,竟然衍生為中華電信用戶迴路屬公共財,不開放就是阻礙台灣電信網路發展的主張與論述。 身為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對於這個議題,在網友不知所以然的情況下,發展成用戶迴路必須開放給民營固網業者使用的訴求,認為政府有必要出面說明,中華電信用戶迴路是不是公共財的必要。更重要的是,電信資費可以再降,但是台灣的電信網路建設要追上美日,絕對不是把焦點擺在中華電信現有的銅纜網路,而是儘速興建光纖寬頻網路。對於已無連任壓力的阿扁總統來說,能著眼於國家電信網路建設發展這個大政策,讓我們知道台灣電信網路的整體發展應該何去何從。 請阿扁總統先深入了解台灣電信網路發展的政策到底是什麼?筆者親身經歷電信自由化與民營化政策訂定,台灣電信網路建設規劃呈現的是且戰且走、毫無章法,以現在沸沸揚揚的「用戶迴路到底是不是公共財」來說,早在一九九五年,筆者與電信同仁就曾提出「第一類電信事業,是一種公共財,攸關國計民生不可或缺之基本電信事業,具有『高度公共服務性』及『自然獨占』的特性,屬公經濟領域,應維持公有國營體制經營,以確保公共安全及人民福祉。」的建議。這裡所說的第一類電信事業,係指「電信固定網路」,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固網」,而「用戶迴路」正是「固網」的一部分。這個主張並不為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所重視,推動電信自由化與中華電信民營化,成為台灣電信政策的無限上綱。 或許當時的執政者樂觀地認為,透過電信自由化將第一類電信業務開放給民營業者,由民營業者集資興建國家電信寬頻網路,再加上中華電信民營化釋股,在業者的良性競爭下,會帶來國家基礎網路建設的飛躍成長。然而事與願違,中華電信經由釋股已是一家股票上市公司,基於國營體制負有盈餘繳庫的政策任務,每年五百億繳庫是國庫最大貢獻者,面對廣大股東,中華電信又同時必須每年提出可以交代的每股稅後盈餘目標,至於編列預算興建寬頻光纖網路,就在「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前提下,難以為繼。那民營業者呢?社會大眾的認知,不都認為民營公司比較有效率嗎?再加上集資超過二千億,台灣的寬頻光纖網路當然就靠他們了。所以當這三家取得固網執照又集資超過二千億的民營業者,反過頭來要求中華電信開放用戶迴路時,是不是打破「民營效率」的迷思? 阿扁總統務必要弄清楚,電信固網執照自二○○○年三月開放至今四年,民營公司為何沒有能力興建足夠的寬頻網路?到底這幾家民營固網業者把二千億資金如何運用?如果推動有困難,當初負責政策規劃推動的主管機關如交通部及電信總局,是不是該負些責任?不然,社會大眾不了解為何台灣沒有前瞻性的電信政策,才上任幾年的扁政府,是不是又必須背上黑鍋?如果不將台灣電信寬頻網路發展出現問題的癥結找出來,網友所期待追上美日的寬頻網路品質是絕對無法達到的。 儘速興建寬頻光纖網路是政府刻不容緩的工作,當務之急是先要求主管機關應儘速就寬頻光纖網路建置進行規劃,六月底應行政院游院長要求出爐的電信改革方案,提出的是一份可以真正達到加速推動「M台灣計畫」理想、大格局的報告,而不是小兒科地把問題只投注在費率上。因為降價很簡單,只要政府不再苛求中華電信盈餘繳庫,電信網路費率大可立即全面降價,回饋全民。 (作者張緒中╱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 |
引用: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尤其是固網光找好賺錢的部分搞,難回收的基礎建設就擺爛。大部分使用者當然對費用這樣高很不爽,誰還管中華電信的盈餘是否會有部分會繳到國庫去(繳庫的錢還不少)還是到那兒去。 :stupefy: 小弟也希望高速便宜的網路,不過如果把起碼還可以補點財政漏洞的錢,拿去 "贊助" 那些固網財團,那還是算了吧。(好吧,小弟承認對這些固網財閥的好感程度是蠻低的 :think: ) |
台灣的網路有活起來過嗎?
一值都是一具屍體吧 |
總之 生活再台X是一種悲哀
政X們睜眼說瞎話 整天好像為了正義而替民眾申冤 事實上卻.. 而財團們卻只知道把錢賺進自己的口袋 等台X這塊市場賺飽了就往國外"錢"進 等到時候各大財團都把台X榨乾之後 台X會剩下幾個有實力的財團? 政X部門每天狂開支票 芭樂票還是一堆(不知道可不可以引用票據法告她們XD) 而中X電信呢 老實說 我已經看很開了 他不開放迴路 你拿它有辦法嗎 商人都只是想賺錢 他有錢賺 誰鳥你要不要用 他的用戶不缺我ㄧ個吧 我每個越繳給她們的錢跟她們每個月的營收根本就是"LP比雞腿" 算了算了吧... 不過樓主 小弟還是很支持您的活動 |
如果中華電信能做到網路寬頻收費比美、日等先進國家便宜,而且頻寬與品質比人家更好,那麼我想沒幾人會去管什麼迴路開不開放。追根究底,大家要的不就是這個!
開不開放、誰得利或圖利了誰又如何?如果癥結點不是卡在此,難道台灣的網路寬頻進步如此遲緩另有其他原因?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1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