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轉] 對不起,不再袖手旁觀了--一位企業主眼中的服貿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3237)

Micromega 2014-03-23 04:58 PM

引用:
作者681007
前面不都說已經有不少陸資來台了嗎?鹿耳毛也說了其實已經開放其中24項什麼的,現在又多增加一些些罷了

鹿耳毛有說你都沒有在聽 :mad:


既然已經開放一部分這麼些年,也沒多少影響,也沒真的多少中資進來,或許應該說,小資金真的想來的,早就透過第三地,持其他國家護照進來了,那現在連逐條審查都不接受,要退回協議,簽好擺在立法院大半年,DPP一直鬼打牆的拖延,是在拖延什麼?

---------------------------------------------

服貿對於大陸投資來台的人數限制規定
大陸投資人和管理人員來台,在資格條件與數量部分祭出嚴格限制,投資330萬美元以上者,每家負責人、主管或技術人員、經理人最多15人來台,若再加計配偶及子女,僅可有45人來台,而且每次只能取得效期1年的簽證
以美容美髮為例,陸資來台投資金額達20萬美元以上,可申請2人來台進行經營管理,投資金額每增加50萬美元,可申請增加1人,最多不能超過7人。
投資30萬美元以上者,經理人僅限1人,且可申請主管或專業技術人員1人來台,每50萬美元可增加申請1人,最多不超過7人,且簽證一次只發一年,還需看其前1年營運績效,年營業額不到台幣一千萬,就不續簽。
陸資總投資330萬美元以上,合計最多15人來台,若加計隨行可帶1名配偶及1名未成年子女來台,最多不超過45人。
參考資料 http://s8088.com/thread-613652-1-1.html

museshuner 2014-03-23 05:28 PM

引用:
作者Fabio
台灣商人去幫他們開發建設,加速脫離落後國家
這功勞有感謝過台灣嗎?

台灣商人獲得的利益 VS 加速開發
功勞應該是加速開發比較大吧
不然也是互惠
最少是互惠...那誰也不欠誰

對岸:台灣不來 白人會來

museshuner 2014-03-23 05:32 PM

引用:
作者Micromega
既然已經開放一部分這麼些年,也沒多少影響,也沒真的多少中資進來,或許應該說,小資金真的想來的,早就透過第三地,持其他國家護照進來了,那現在連逐條審查都不接受,要退回協議,簽好擺在立法院大半年,DPP一直鬼打牆的拖延,是在拖延什麼?

---------------------------------------------

服貿對於大陸投資來台的人數限制規定
大陸投資人和管理人員來台,在資格條件與數量部分祭出嚴格限制,投資330萬美元以上者,每家負責人、主管或技術人員、經理人最多15人來台,若再加計配偶及子女,僅可有45人來台,而且每次只能取得效期1年的簽證
以美容美髮為例,陸資來台投資金額達20萬美元以上,可申請2人來台進行經營管理,投資金額每增加50萬美元,可申請增加1人,最多不能超過7人。
投資30萬美元以上者,經理人僅限1人,且可申請主管或專業技術人員1人來台,每50萬美元可增加申請1人,最多不超過...


(6)大陸旅行社難以「一條龍」方式經營:服貿協議未開放陸資旅行社接待陸客來台,僅開放大陸旅行社經營國人在台旅遊活動,未包括代售國際機票、招攬國人出國或赴大陸旅遊等業務,不會出現大陸旅行社「一條龍」方式經營國內旅遊業務。
-------------------------------
網址內的第六點
中央社是寫來打自已臉的嗎
現在就已經是一條龍了
陸資早從第三地來台
業界這跟本不是秘密

熱鬥小狐 2014-03-23 05:34 PM

引用:
作者museshuner
對岸:台灣不來 白人會來

美國化妝品巨頭露華濃宣布撤出中國市場,並裁員1100人,是去年10月日本明治乳業撤出中國外,再有外資品牌撤離中國。

中國近年不再是外資夢寐以求的市場。遠的有2010年,美國Google因內容審查問題撤出中國市場;國際品牌如雀巢以及法國達能(Danone)則在2011年分別關閉在內地的部分廠房;去年則有德國漢莎航空關閉在華合資的貨運航公司,日本松下於內地離子電視廠房停工並裁走部分中國員工。數月前,內地官方整頓奶粉市場,日本明治乳業宣布撤走。

露華濃於美國時間周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其發言人稱,經過整體成本及需求評估後,決定撤出中國。露華濃說,裁減1100人大部分是內地員工,其中包括約940名透過第三方經紀公司間接僱用的美容顧問。露華濃表示,2012年全球收入達14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大約佔2%,撤出內地業務,每年可省下1100萬美元成本。

露華濃過去在業績中,未有獨立披露中國市場營業額。不過,公司近期在亞太區的季度收入,已連續數次錄得按季倒退,2012年首9個月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亞太區生意額錄得1.7億美元,較2012年同期下跌3.5%。

《華爾街日報》報道,露華濃結束中國業務,與去年10月重新購回染髮產品品牌的Colomer進行重組有關。報道指出,露華濃等品牌,難敵新興的內地網站化妝品銷售,實際上,另一間美國化妝品品牌雅芳(Avon)去年第三季於中國的銷售額,按年勁跌近七成。

museshuner 2014-03-23 05:37 PM

引用:
作者熱鬥小狐
美國化妝品巨頭露華濃宣布撤出中國市場,並裁員1100人,是去年10月日本明治乳業撤出中國外,再有外資品牌撤離中國。

中國近年不再是外資夢寐以求的市場。遠的有2010年,美國Google因內容審查問題撤出中國市場;國際品牌如雀巢以及法國達能(Danone)則在2011年分別關閉在內地的部分廠房;去年則有德國漢莎航空關閉在華合資的貨運航公司,日本松下於內地離子電視廠房停工並裁走部分中國員工。數月前,內地官方整頓奶粉市場,日本明治乳業宣布撤走。

露華濃於美國時間周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其發言人稱,經過整體成本及需求評估後,決定撤出中國。露華濃說,裁減1100人大部分是內地員工,其中包括約940名透過第三方經紀公司間接僱用的美容顧問。露華濃表示,2012年全球收入達14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大約佔2%,撤出內地業務,每年可省下1100萬美元成本。

露華濃過去在業績中,未有獨立披露中國市場營業...


我的臉有點腫 :laugh:

人生開始 2014-03-23 05:43 PM

引用:
作者吉他之繩
沒錯,香港當地的一些產業都落幕關燈了,街坊鄰居的關係斷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大型連鎖店。年輕人想要創業幾乎不可能!你想賣個衣服,賣得過隔壁的G2000?你想賣個小吃,店租那麼貴,只有麥當勞付得起/買得起。就算是一些知名的老店,勉強依靠往日的知名度在過日子,面對年年漲的店租,老闆也是做心酸的,只為了讓一些老員工有地方可去,有事可做,讓老客戶能夠有地方落腳。稍微漲一下,客人就走掉20%。漲著漲著,客人的薪水漲幅都追不上老店漲價的速度,只好捨棄。市容逐漸轉向大陸客的需要。

結果,現在看起來蒸蒸日上,但是香港人是逐漸的活不下去,方便的地方充滿大陸客的需求,而非香港人的需求。漸漸的,語言也將被邊緣化,意見被淹沒,然後香港人就從地球表面上消失。
漸漸的,而剛開始看起來都是美麗的。

這個問題把香港代換成臺灣九份或任何一條"老街"或是以觀光為導向的部落
不也有類似的問題?

感覺有點像Legal High 2 第7集的主題

人生開始 2014-03-23 05:50 PM

引用:
作者熱鬥小狐
豪宅是有便宜了,二手住宅成交量卻降了
小市民想買新的買不起,說轉到二手的願意賣的減少 :jolin:


引文是針對這一句
引用:
作者熱鬥小狐
更別說一般的小房子價錢穩穩的向上

文中有很多"減價"二字
例如....上水居屋翠麗花園3座極低層D室,實用面積590方呎(建呎668),原業主減價14%,以自由市場價266萬元售出物業,實用呎價4508元(建呎3982元),呎價創屋苑近9個月新低。
590方呎也跌價了
怎麼會導出小房子價錢"穩穩的向上"?

damia 2014-03-23 05:58 PM

引用:
作者ObserverJC
以我自己的經驗,許多來美國的台灣人只有身體來但是腦子還留在台灣。
結果在美國住了幾十年還不知道自己住的城市名但是對台灣新聞知道的
比在台灣的人還詳細, 幾乎跟沒出國一樣.


pcdvd上很多
自稱美國人
比台灣人還關心台灣
每天泡在pcdvd上發表政見十來個小時
那幹嘛移民美國 :jolin:

熱鬥小狐 2014-03-23 06:00 PM

引用:
作者人生開始
引文是針對這一句

文中有很多"減價"二字
例如....上水居屋翠麗花園3座極低層D室,實用面積590方呎(建呎668),原業主減價14%,以自由市場價266萬元售出物業,實用呎價4508元(建呎3982元),呎價創屋苑近9個月新低。
590方呎也跌價了
怎麼會導出小房子價錢"穩穩的向上"?

因為上水是自由行重災區,人家只求離開不計成本

A級黑豬肉 2014-03-23 06:06 PM

引用:
作者passerx
現在早就有一堆陸資公司在台灣了, 怎麼沒人去抗議?
再說好像沒開放讓底層的人來吧!

至於我, 你在台灣請一個team都不一定可以做得贏我,
如果哪天真輪到我了那九成以上的人應該已經先死了,
有時候工作並不是完全為了錢的, 這樣夠直白了嗎?


... ...
如果妳無法自己思考「現在早有一堆陸資公司在台灣」及「簽訂服貿後的陸資公司在台灣」,簡單來講就是「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大陸地區之營利事業來臺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許可辦法」、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所規範內容的不同的話,很難想像妳會是那 top 10%... :flash:

更況且我回的那句話,我從來不知道我哪邊有說開放中國底層的人來台工作... 為何妳會自動補完成「再說好像沒開放讓底層的人來吧!」?這不會是台灣 top 10% 的邏輯吧 :shock: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11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