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む悲報め李玟輕生過世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03314)
|
---|
引用:
這樣變成沒人關心... :laugh: |
關於李玟老公的八卦...
李玟老公富商身分成謎 傳世紀婚禮砸6億「都是女方出錢」 另外對於前幾天出現的“聯合聲明”, 李玟的姐姐說沒有授權李玟的老公發佈但也沒阻止, 不過告別式及葬禮的主導權不會給他。 :unbelief: :rolleyes: 這次中國官媒算是給李玟很高地位: 《人民日报》和央视九宫格悼念李玟,一生は绯闻,多个第一 |
引用:
其實我陪家人看了幾次醫師 多數醫師都很清楚病患家屬的辛苦 精神科醫師在面對病患的對話 他們會用很多方式開導病患 精神科醫師其實也明白 這種病患要不然就是只能服藥到人走 要不就是病患自己想開走出來 病人若沒有病識感 這病人其實就是會嚕照顧者直到他走的那一天 :think: :think: :think: :think: |
引用:
這阿豆仔是軟飯畜生 :nonono: |
引用:
症狀組成的成份跟表現會融合患者的個性 因為這不是一種細菌或病毒造成的傳染病 所以其實你說的也只是代表你遇到的那個案例的情況 你會你遇到這個病患有負面的評價或許只是因為你對他沒有愛(或足夠的愛) 覺得這個人沒有價值(過去的作為或未來的展望) 我想CoCo或張國榮有很多人願意愛他們 願意聽他們說那些抱怨 願意陪伴他們渡過 雖然也許他們都憋著 覺得沒有人(沒有自己覺得足夠重視的人)可以訴說 最後那張圖沒有錯 只是你不想為了你那個個案配合這麼做而已 自己愛的小孩說感冒吃好多藥真苦 會對小孩說 要乖乖吃啊感冒才會好 可是如果是從小對你兇的父母 又或是從小到大只會給家裡添麻煩沒貢獻的兄弟姐妹 說憂鬱症吃好多藥真累真煩 可能你就沒有耐心安撫了 當然我不是說每個患者都值得家人的用心對待 可是那些圖片只是在教導說 如果對方是你重視的人你想要伸出援手 請不要用錯方式去幫助他們(如果你不是真的想幫就另當別論) |
引用:
憂鬱症吃藥真的很辛苦 因為大多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藥物 就像高血壓藥物 都要吃一直吃下去 而且憂鬱症藥物大多副作用很大 噁心反胃頭暈冒冷汗 大概就是醒來後就持續暈車狀態到入睡 久了真的會吃藥吃到自暴自棄 所以不難理解有病患會吃藥吃到增加自殺機率... 憂鬱症都成因加上每個人特質不同雖不能一概而論 但基本上要求病患自己想開走出來 要求他們要有病識感 是不太容易的 憂鬱症本就是腦袋代謝神經傳導出問題 發病時病患就是另一個世界的人 不在正常人的頻率 不能期待他像正常人般可以溝通 除非病患病情本就是輕微 否則就如希望得癌症的病患自己會好 不是不可能 只是機率很低.... 加油可以說 就"加油喔"這樣 不要多 尤其講大道理式的加油就非常不適合了 聆聽對每天生活在一起生活的人我知道是很辛苦 如同之前我照顧失智的長輩般 一天要重複聽一樣的故事2-30遍 但我都當作是背景聲音 一邊看電視 一邊答腔 或是比較有空時 試著回跟上一遍不同的話 看下一輪時 故事內容或問我的問題內容會不會不一樣 憂鬱症吃藥 就是整天昏昏沉沉 有時可以進入放空(也就是讓你不要想太多)的境界 但就只是治標 目前有重覆經顱磁刺激rTMS的物理性治療 如果家裡有憂鬱症病患 在經費還許可的情況下 (不是很便宜,自費,療程約10-20次,大約快一個月) 可以試試 搭配心理治療 對大多數憂鬱症病患 病情情況應該可以改善很多 至少我的經驗是如此... |
:cry: :cry: :cry: :cry: :cry:
|
引用:
多謝分享 我的家人不只憂鬱症 後來連躁鬱症 帕金森 思覺失調症都有 但是憂鬱跟躁鬱+斯覺失調症是最恐怖的組合 根本不清楚患者在想甚麼 若每天忙著做他的需求 大概會被煩死 :think: :think: :think: :think: |
引用:
我懂你講的 但是我家人從發作到今天 大概也17年 每個兄弟姊妹處理家人情形不同 我姊就是先聆聽家人訴求 然後給勸告 勸不聽 就開幹 我的作法是 若家人提的想法我可以接受 就會幫他完成 然後家姊就有意見 覺得我太順病人的情緒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套句我同事說的 不是一本 是42本 所以稱為42章經 :think: :think: :think: :think: |
引用:
話説太后不知怎麽了... :flash: :jolin: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0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