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原本想說中共連肺炎都管不好,算什麼強國?結果看到美國...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71090)

abjeff 2020-01-24 03:47 PM

引用:
作者Jo Jo Chin
那你就不能管站友是不是只有檢討中國了
因為不違反站規也是個人自由...



那你也不能管我能不能批評站友能不能不要只檢討大陸對吧? :D

GCVincent 2020-01-24 03:49 PM

引用:
作者abjeff
這列了也沒用, 就死了6000人, 先進國家不該發生的...
而且也要看疫苗接種率, 也要看人均

另外, 台灣快點管制美國旅客發病的不許入境或隔離吧.
不然都是在扯皮,難道美國這6000人數字是合理的,
就不應該管制了嗎? 要入境管制美國旅客篩選發燒的,
看是要在機場設個隔離區, 等痊癒才能入境之類的吧..


美帝死80000人就應該,6000人就不該?
你的體育老師怎麼教的邏輯?

China NDC 自己網站說中國疫苗覆蓋率2%,不及美國1/20。
結果感染死亡人數遠低於美國。正是證明你祖國的強大!
一針比人20針還強!

abjeff 2020-01-24 03:56 PM

引用:
作者GCVincent
美帝死80000人就應該,6000人就不該?
你的體育老師怎麼教的邏輯?

China NDC 自己網站說中國疫苗覆蓋率2%,不及美國1/20。
結果感染死亡人數遠低於美國。正是證明你祖國的強大!
一針比人20針還強!


好啦, 就算對岸死比美國多人, 難道這美國流感死的就合理了嗎?
祖國強大不強大, 我是還不知道, 但美國強大到處打戰,
國內還能死個八萬/六千的, 還真是厲害了我的國 TURBO

走馬探花 2020-01-24 03:57 PM

引用:
作者abjeff
他常殺啊, 而且常接觸, 日常生活也都跟竹鼠朝夕相伴,
無隔離的觸摸, 就不感染個什麼ZARS, SART之類的嗎?


我覺得你應該要去看個書了解一下病毒史才對

也不用看個書,上個CDC(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他這幾年多一個新興傳染病的網站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裡面就會介紹不少傳染病,細菌性、病毒性的都有
你這類假設是所有竹鼠都有病毒,這樣子應該要全面撲殺才對啊

病毒傳播不是你想像得那麼簡單

帶原者(不見得是蝙蝠)有時候蝙蝠碰到其他動物上傳染病毒
傳播者(不見得是竹鼠)有時候是傳播者對病毒抵抗力比較強
感染途徑(血液、排泄物、唾液、甚至屠宰的過程被野生動物咬也是傳染原)
被感染者,此病毒不見得對人類有影響,但可能對家畜有影響等,都有可能

如果依照你的說法,華農兄弟天天處理,老早就該得病了,一定是人為投放

引用:
作者abjeff
關鍵不僅在於跨物種與人之間的傳播, 而在人傳人,
第一次出現SARS是巧合說得過去, 但連二次, 都是冠狀病毒, 而且也都演化為人傳人,
這不是那麼容易的, 況且, 中間有17年的空白, 這17年吃野味依然進行,
了....


黑死病在近代中國史上(1917年綏遠鼠疫、1919年哈爾濱霍亂、1920年中國東北鼠疫、1932年上海霍亂)只要跟野生動物有密切接觸,就有機會,機率是大是小
就要看該病毒的活躍性。

你的理論就是只要接觸到野生動物就會100%中,依照中國防疫"技術先進"
老早就撲殺光了,更不用講國外,連國外都沒辦法將野生動物全部撲殺光
再者野生動物不見得身上帶病菌,果然是陰謀科學派,連邏輯都不清楚

這篇如果在PTT應該會被噹到爆

臺灣為什麼要開始嚴格私底下屠宰,就是避免畜禽類病毒感染到人,產生突變
導致人傳人,但私底下還是有人私下屠宰,但至少不在菜市場屠宰
疫情變得更不好管控。

abjeff 2020-01-24 04:09 PM

引用:
作者走馬探花
我覺得你應該要去看個書了解一下病毒史才對

也不用看個書,上個CDC(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他這幾年多一個新興傳染病的網站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https://wwwnc.cdc.gov/eid/)
裡面就會介紹不少傳染病,細菌性、病毒性的都有
你這類假設是所有竹鼠都有病毒,這樣子應該要全面撲殺才對啊

病毒傳播不是你想像得那麼簡單

帶原者(不見得是蝙蝠)有時候蝙蝠碰到其他動物上傳染病毒
傳播者(不見得是竹鼠)有時候是傳播者對病毒抵抗力比較強
感染途徑(血液、排泄物、唾液、甚至屠宰的過程被野生動物咬也是傳染原)
被感染者,此病毒不見得對人類有影響,但可能對家畜有影響等,都有可能

如果依照你的說法,華農兄弟天天處理,老早就該得病了,一定是人為投放



黑死病在近代中國史上(1917年綏遠鼠疫、1919年哈爾濱霍亂、1920年中國東北鼠疫、1932年上海霍亂)只要跟野生動...


你說了一堆, 仍然無法解釋一點:
中間隔了17年,肉攤同樣的操作, 17年都沒事,為何專挑九省通衢的武漢?
是不就是擺明要在這地方四通八達的散播出去?
其它比武漢更髒亂不堪的傳統肉市場都沒事,你能給出一個答案嗎?

abjeff 2020-01-24 04:14 PM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36/4303235
台商若在中國生病 指揮中心建議先在當地就醫


什麼時候又對大陸醫療有信心了? XD
順便檢驗一下機場防疫有沒有做好不錯啊....
有不周的順便改善一下, 官員別遇有問題就推給對岸,
不能說三峽P4生化實驗室是做假的, 對吧?
要是基本實務的機場重大傳染疾病隔離/檢驗和防護軟硬體都不打算建立,
那不就厲害了我的島了...

aya0091 2020-01-24 04:15 PM

引用:
作者abjeff
你說了一堆, 仍然無法解釋一點:
中間隔了17年,肉攤同樣的操作, 17年都沒事,為何專挑九省通衢的武漢?
是不就是擺明要在這地方四通八達的散播出去?
其它比武漢更髒亂不堪的傳統肉市場都沒事,你能給出一個答案嗎?

任何疫病的起源哪有一定的?

全中國都這樣,那任一處隨機爆發很合理

走馬探花 2020-01-24 04:25 PM

引用:
作者abjeff
你說了一堆, 仍然無法解釋一點:
中間隔了17年,肉攤同樣的操作, 17年都沒事,為何專挑九省通衢的武漢?
是不就是擺明要在這地方四通八達的散播出去?
其它比武漢更髒亂不堪的傳統肉市場都沒事,你能給出一個答案嗎?



病毒是隨機性,我上上一篇都回答你的問題了
病毒產生要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那前陣子鼠疫應該要投放在北京才對,應該專找人口稠密之處
幹嘛找內蒙古、新疆

那伊波拉病毒起初病例在剛果共和國跟蘇丹偏遠地區
應該要出現歐美先進國家才對啊,幹嘛都出現在有食用野生動物習慣的地區
一個還在偏遠地區,是想讓人研究或者是容易防疫嗎?

我知道你一定是想說,一定是境外黑暗力量,投放在四通八達散播出去
直接明講就好,結果都沒證據,陰謀論一定有,我不是不信
只是陰謀論沒有任何邏輯行為就很可笑:jolin:

目前刻意人為投放的,最有名的是"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
他是病菌,而不是病毒,前者可以用抗生素治療,後者只能靠支持性治療
(抗病毒藥劑、免疫蛋白、類固醇等)

一方面說防疫成效很快,結果武漢封城,隔壁鄰居城市也跟著一起封
一方面說老早就找出病毒基因序了,結果擴散到現在,一千多萬人城市被圍
現在是要演惡靈古堡是不是?一顆核彈解決防疫難題

abjeff 2020-01-24 04:29 PM

引用:
作者aya0091
任何疫病的起源哪有一定的?

全中國都這樣,那任一處隨機爆發很合理


那有全中國都這樣, 別忘了, 武漢算是大都會地區,
基本的市場管理肯定比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四川...等地好上不少,

比武漢環境條件更差的地方所在多有,在機率上也更高,
然並未發生在那些地區, 直接跳過既有條件更糟更容易爆發的地區,
你說這是合理?

abjeff 2020-01-24 04:33 PM

引用:
作者走馬探花
病毒是隨機性,我上上一篇都回答你的問題了
病毒產生要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那前陣子鼠疫應該要投放在北京才對,應該專找人口稠密之處
幹嘛找內蒙古、新疆

那伊波拉病毒起初病例在剛果共和國跟蘇丹偏遠地區
應該要出現歐美先進國家才對啊,幹嘛都出現在有食用野生動物習慣的地區
一個還在偏遠地區,是想讓人研究或者是容易防疫嗎?

我知道你一定是想說,一定是境外黑暗力量,投放在四通八達散播出去
直接明講就好,結果都沒證據,陰謀論一定有,我不是不信
只是陰謀論沒有任何邏輯行為就很可笑:jolin:

目前刻意人為投放的,最有名的是"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
他是病菌,而不是病毒,前者可以用抗生素治療,後者只能靠支持性治療
(抗病毒藥劑、免疫蛋白、類固醇等)

一方面說防疫成效很快,結果武漢封城,隔壁鄰居城市也跟著一起封
一方面說老早就找出病毒基因序了,結果擴...


我一開始就是這樣懷疑的沒錯,
之前新聞有報SARS本身就被判定為人工合成的了,
今次又再重出江湖, 又是在大陸交通樞鈕位置散播,
你靠訴我這是隨機就可解釋的?
那按你說的隨機, 也會發生在台灣原住民身上啊...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4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