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台灣健保差點變成外國人吃到飽 = =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1079)
|
|---|
引用:
你有在那時當過軍公教嗎?? 不然你哪來的自信? 我爸爸民國73年時是老師 那時年資有10多年了 他的薪水條我看過 本薪只有2萬7 |
引用:
而且國民黨自己執政那麼久,隱藏的只有自己不可吿人的秘密而已。像中共會幫劉曉波或六四學生保住什麼特別秘密嗎,或反中國政府的人要幫中國政府守住什麼秘密?不就單純的加害人與被害人關係⋯⋯ 憑良心講,蔣經國時代殺的人不算特別多,和世界上所有其他專制政府包括南韓比起來,好像就這寥寥幾個而已,所以才能被稱為英明專制吧。不過高壓統治也不只靠殺人,當初美麗島事件要不是外國勢力強力介入,會不會判死刑也難講。 那種時候就會欣慰還好台灣不是什麼產石油多礦產像那些不把外國干預放在眼裡的富有回教國家,人權爛到一個程度也沒國家能拿他們有辦法,只爽到統治階層 |
引用:
退休金是以最後在職的本俸去算 你爸退休的時候本薪還是27K? :rolleyes: 還有1984年男性平均薪資是15,801元,以高平均薪資聞名的電力與燃氣供應業1984年男性平均是25,889 然後隔壁串的女工1991年底薪是18K,做到要死要活也才25K |
有些意識型態在這裡是被追著打的, 旅外國人就是其中之一, 不管內容正確與否, 重點是那個"旅外國人."
基本上這跟對岸塑造"旅外國人"的模式跟觀念是一樣的, 所以我真覺得兩岸其實骨子裡很類似. 當然, 對岸在電視上就在宣揚國家的這個模式, 台灣還真是學不來(目前), 但不代表沒再做. 不離題太遠, 老兄我勸你旅外國人的項目打住, 怎麼跟他們解釋都沒用的. 重點不是事情本身, 重點是"旅外國人"這個身分的標籤. |
引用:
這個也是假新聞的一種(或說是魚目混珠) 外地人前往香港看病, 基本上公醫院因為公醫制度的關係, 你只會看到加拿大那種0期癌症變成3期或是直接往生的狀況 大陸仔前往香港就醫基本上都是看私醫, 沒辦法掛公醫的號(因為公醫要排) 包括雙非要生小孩, 也只能去私立醫院全額支付 泛民派的唬爛文, 聽聽就好....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273537/團體遊行促削減單程證配額%E3%80%80舒緩醫療壓力 這篇裡面講了部分實話, 實際上問題是出在人口過多 鄺葆賢講的是比較中肯點的 要在公醫就醫, 基本上你必須要1. 情況危急, 2. 香港住民身分; 當然路上車禍意外之類的就可以符合1的條件 泛民派的要求主要是杜絕香港新引入人口 (然後這個不包括外國勞工, 因為外勞在某些香港人眼中不是人... 在香港工作的外籍傭工經常是睡在洗衣機旁邊之類的, 周末才有機會放假一日, 那一天你會看到很多天橋或是百貨附近擠滿了外籍傭工Orz) 香港的醫療問題實質上肇因於後期英國時代(1983~)就開始降低職業學校的名額 大家一起搞大學的結果, 造成香港工業產出持續下滑外, 醫療的基礎就業人士也減少 泛民派後來就是來個大鍋炒, 反正有錯就是阿陸仔的錯(畢竟這是最簡單的藉口) |
引用:
你爸爸為什麼要去當老師? 怎麼不去工廠工作? 你爸現在退休 月退俸多少? 當年當年當年 當年我還當兩年兵呢! 現在只要四個月 當年 |
原來是過去的錯誤政策,後來有調整
不過當初是像統治藏維那樣,想稀釋原生香港人的人口吧 後來可能不敵抗議,達到目的,或是覺得香港還算好管,也不用了... 引用:
|
引用:
陳文成案、林宅血案被國安局列「永久機密」!段宜康轟總統府:應依職權將檔案解密 https://www.storm.mg/article/115148...6238_1556602891 DPP也不敢把這些東西解密讓別人看..... |
話說政府當時也同情軍教薪水不高,並且極需他們幫忙穩固專制統治基礎,所以直到2011年取消優惠之前,軍教薪水都是免稅的
是說這和調薪再課稅的差別也不知道在哪裡,要說不是為了收買攏絡人心,特意給予差別待遇,還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不過在那之後,也是一堆人搶著要當老師吧,可惜現在老師名額越來越少了 引用:
|
這的確很神奇,現在還有政府裡的人想幫國民黨滅證?
無限期支持段宜康一直追一直追。真正下手殺人的人才是最罪大惡極的吧 殺人者無非為了鞏固國民黨政權而已,不然難道會是為了黨外的復興 引用: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46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