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中國近代戰爭研究達人請進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12095)
|
|---|
誰是王豐 ?你看開題前兩行字 不是說假的 你真有心 PM 電話給我 :D
我會公開打文字僅有 PCDVD ........ |
引用: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 :laugh: |
引用:
是王丰,不是王豐 他是一位常常出現在鳳凰衛視講中國近代史事的人士 好像是王羲之的後代,不過不知真假了(朱高正先生也曾說自己是朱熹後代呀) |
引用:
因為當時也沒什麼人可以用了 :ase 手下的一堆將領都是軍閥, 為了"權利平衡"才給那些沒能力的軍閥那麼高的職位, 有能力的不是死了就是在前期作戰被俘或投共 |
引用:
謝謝 ...我剛去收尋了 一下 他說關於蔣公之死 有點缺乏生活常識 一個活到八十九歲老者 實在不容易 還可能有啥內幕可研究的。 本主題是我開的 基本上我還得有點口德風範吧 :D 能多舉史實盡量不用 抽象詞彙 大家才看得明白。 :D |
引用:
說得好, 對岸近年進步飛快,但在對待歷史的態度上,恐怕還需要時間的沈澱,才能更實事求是,更誠實面對歷史。不過我們這邊也一樣,只是我們不若他們嚴重。抗戰史我們應該做得比對岸好,但內戰史我們也頗多隱諱。記得黑貓中隊的歷史也是最近幾年才公布,政府對待那些被俘飛行員的作法也十分可議。 前面有網友提到雪白血紅,記得當年風雲時代同一系列的書,還出了大陸作家寫的淮海戰役。那本書裡提到,中共領導人對於國軍在淮海戰役的勇氣,也是十分敬佩。印象最深的是,作者還找出一本當年殉身在戰場上的國軍少尉日記,記錄戰事經過;後來這本日記被共軍拿到,共軍軍官接著寫下去。那是一本罕見的戰場日記,由敵對雙方共同寫成,可惜書中對日記的內容披露不多。印象中,那似是對岸作品裡,對淮海(徐蚌)有認真客觀研究的一本。時日久遠,書也沒在手邊,我記憶很可能有誤,歡迎各位指正。 |
...
文寫葉公超,武寫孫立人
|
引用:
當初老蔣把孫立人調離東北...老共才得以做大 :flash: |
引用:
國民黨軍隊的派系很多 中央軍 東北軍 西北軍 桂軍 晉軍 出身來分 黃埔軍校 行伍出身 保定軍校 國外留學 土木系 國共在鬥....國民黨自己也在鬥 |
當年我父親是跟他最要好的中學同學去念軍校(在江西的樣子)的,家中是常州地主,念軍校生活很差,只有蘿蔔乾配飯,有一個同學就受不了回家了,當年念軍校的都是有理想的,就跟青年軍一樣。打徐蚌會戰時是連長,他只偶而提過零星的戰事。一次是運氣好,參謀忘記地圖了,就帶著一個連回去拿地圖。因為天氣太差,他決定第二天天亮再走,結果趕上大部隊,才之前一天夜行軍凍死一堆人,很多人是一面走一面睡,走一走摔到大水溝就摔死還是凍死了,一次死個幾百人是稀鬆平常。軍隊糧餉不足,不得以要搶平民,否則沒飯吃。共產黨則是誰敢搶就槍斃,那你說農民會支持誰?後來被共產黨的子彈打到腳,是一個兵背他回常州的,國民黨自顧不暇,那管的了我父親的死活,子彈終身留在腳內,到他去世都沒取出來過。來台灣也是我大姑媽給他金子,自己到香港,然後再經過招考到台灣行政專校唸書,當老師到退休,沒戰士授田證,只有後來發的一點錢(他們無償退伍軍官去爭來的)。我小姑媽是建國前共產黨員,我大姑媽的兒子則都是被勞改下放,這種例子比比皆是。這種時代的悲劇他們這一輩實在不想也不喜歡提。寫書的都是大將軍(軍頭)們,想到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親身經歷是不會有感覺的。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2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