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畢業潮就要來.推動薪水22k回歸.各位有何感想.試用薪水打8折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08017)
|
---|
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ID=33&aid=1953
引用:
當年就業環境不好的主因是 2008 美國金融風暴, 有人就愛倒果為因。 |
試用期的存在是合理的,但薪資絕對不可因此而遭到打折。
中國黨推出這種試用期薪資8折的政策真的是無恥+噁心! :mad: :mad: :mad: :mad: :mad: |
引用:
沒想到你這麼年輕哈哈哈 |
引用:
當時就業環境不好,但是kmt帶頭搞下限....這叫倒果為因哦?? 可以去看當時的一些鄉民的反饋,ex:原本24k,22k後他薪資被降低22,老闆還說你不做還有其他大學生做.... 這就是有法律帶頭起的效果......老闆會把下限當成天花板.... :think: :think: :think: |
法令的定錨效應是很嚴肅的議題
當時國民黨也是用32K雇主要給10K 但沒有法則也沒有強制規範,開了後門給大老闆們 這樣業主ㄧ文不給可以用新鮮人滿足人力需求不用招聘員工 國民黨可以宣稱訂價是業主要另外給10K 總價32K 然後台灣滿滿22K的工作 衝高就業率,拿到政績. 大家都拿到好處 台灣人應該會覺得也許國民黨不是那樣壞, 只是不聰明讓業主鑽了空 |
引用:
我沒有要幫馬久久講話, 但你要寫點為何如此, 而不是說喔, 誰告訴你他24K被砍成22K然後還被嘲諷, 好恐怖!!! 為何可以如此? 因為當時就真的是一堆公司在砍人, 即使22K也不要那麼多, 自然就一堆人力閒置可以讓其他人錄取. 而錄取就是最低薪. 以上就是你朋友那段話來的來源, 所以真的是22K照程所有人重砍? 別鬧了, 是釋放出的人力資源造成的. 但22K的影響, 是沒人要開價比這個高, 這點沒錯. 懂了嗎? 一個現實, 但裡面有2個因素, 其中一個跟馬久久沒關係, 另一個有關係. 但主因絕對是當時有足夠的人力被釋放出來. PS. 反例就是我最近都不斷提起, 連石二鍋都開價3萬2, 34, 36, 繼續往上了. 沒人在鳥政府開價的, 因為根本請不到人, 所以你說真正市場主因力量是什麼? 這, 就是你跟我的差距. 我待過18,9但沒有待很久. 不用怕剛開始的薪資. 至少我從不擔心這個部分, 擔心沒用的東西, 我從來不浪費精神去擔心. 就像我從不擔心最低錄取分數, 這是"只求有學校"的人要去思考的問題. 然而不要抹黑我! 我並不贊成所謂的22K或搞低門檻! 我認為要順應物價去調整最低生活所需, 以及正視房地產等飛漲問題! 但! 講到工作, 我必須秉持標準, 現在很多所謂的多少錢做多少事觀念, 是扭曲的. 帶頭的就是只懂22K數字, 不懂來由的這些咖. |
對了, 順便教育一下你們這些(意外發現小綠綠可能為1450的年齡)可能還沒經歷足夠歷史.
問題不再於收入, 而是收入的購買力, 或許你們從新聞書中得到很粗淺的理解, 但明顯很不夠. 台灣的問題不是開幾K, 而是在於所有的物價維持現在這環境(這一世代人)認為的所需. 排除房子, 我真的一個人的話, 1萬5就過日子了, 這還包括了周末固定一次好料. => 當然我認定的好料(或吃放鬆餐)的概念並不取決於金額有關, 但這就是上述第三句重點. 這也是最近休假(我現在在家裡待命, 每周工作日/量不固定)研究的課題. 日後移居了, 生活方式, 物品, 所需金額, 要如何安排... (以此類推) 也習慣另一個幣別. 那時候的22K遠比現在的相對金額, 小綠綠裡面應該還是有能人, 算一算就知道了. (別叫我算, 我的生活方式跟慾望, 會太低 XD) - 要教你們的, 是相對思考, 理解真正價值. |
算了, 我直接講答案好了, 覺得看夠那幾位的"發表"覺得實在可能草包...
看石二鍋或同等連鎖的開價就OK, 特別是現在人力吃緊的就業環境, 接近正解. (他們本身就有足夠的人員就業資料以及分散不同城市等對比, 計算效率高) |
看看至今天
還有一堆豆逼幫忙護航 就知道 這群人腦子有病 原本3.5萬的大學畢業生薪水 降到只剩下2.2萬 就是事實 反正支持馬的這些人 照樣坐領高薪.爽爽在過好日子 |
現在到底是誰執政?馬政府?
:confused: :confused: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9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