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Plextor PX-128M3 VS Crucial M4何者比較好?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76277)
|
---|
標題是Plextor PX-128M3 VS Crucial M4何者比較好? 明後年如果我還有SSD的需求,如果SF的技術及穩定度提昇比Marvell好
屆時我也會考慮用SF晶片,我一直強調是現況..... 我不會再回應這篇了~~ |
引用:
很燒只是相對於現在大量存在市場裡面的SF方案的SSD 只是相對於很多人提到Marvell方案為了OOXX所以用更好的同步顆粒的用詞 不然如果marvell或其它控制晶片如果真的搞不定20nm以下的顆粒 或者廠商硬是只要推出SF晶片的SSD 我們當然就只有SF的選擇 但是這串樓是在問未來還是現在呢? 我買顯示卡我也可以說ATI的8000系列一定更強, NVIDIA的700系列一樣更威武 這不是白說的嗎 ※查了一下上面大量toshiba的THNSnSxxxGBSP看起來是已經上市 只不過台灣好像很難找到買到的地方 |
引用:
有人理性的分析SF廠商有好有壞嗎? 我怎麼只看到多數不理性的人在圍剿說SF好話的人 前面提到intel toolbox的人就是我 SF並非沒有做GC,如果真的有用心看外國測試,SF是有GC的,只是沒Marvell那麼積極 提到東芝是因為有人說SF系列慢是主控爛,我拿出來反證,這樣也不行!? 那些圖片不是****,是玩家實測 有錢想買高效能產品自然會有辦法從日本買回來 返修率只分主控品牌是否太武斷 intel SF跟orz SF返修率能比? 一樣的食材經過料理達人跟凡人之手,凡人做得吃了會挫塞就代表這食材爛不能吃? orz 連最新的Vertex 4(marvell主控)上市短短幾個月就可以在同一串文章裡看到四顆故障 :think: |
引用:
誰說不行了, 我嗎? 不是吧 返修率只分品牌是武斷 但是偏偏SF的優良廠商就那麼一家intel可以拿出來舉, 可能再加上台灣很難買的toshiba 然後marvell方案的台灣又買的到的隨便一拿都沒有什麼奇怪的災情 那不然就是怎麼舉都是武斷, 乾脆說orz的3%也是賽到特挑出來的 另外我有找到一篇有人測你寫的toshiba型號SSD http://marosama.blogspot.jp/2012/04...120gbsp_24.html 在總寫入量約超過120GB後, 一樣有SF控制晶片的問題 sequence寫入約從370掉到230 雖然仍然是很好的速度, 但是比較520晶片的180掉到150來說還要嚴重 也就是萬一有人很care這個問題, toshiba一樣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
引用:
我覺得需要解釋觀念下..... 批評Sandforce有缺點OK,但不要用有帶點誇大的說法來表達 1.Sandforce陣營在搭配類似等級的NAND Flash效能相去不遠,Sandforce幫你搞好FW,所以我喜歡稱他們為複製人大軍;但520 TRIM跟其他SF SSD並沒有什麼不同,Intel老王賣瓜也只說520 25nm NAND Flash 5000次、特挑超優Flash品質、自家獨門SSD驗證可以解決Sandforce長期的相容性問題 etc 2.OCZ用SF+Toshiba Toggle NAND Flash的Vertex 3 MAX效能不會輸給520,價錢也是貴.....Sandforce這顆晶片BOM很貴的,它是讓下游廠商可以用便宜點的NAND Flash搭配出價錢便宜點的整體方案,但Sandforce自己一毛都沒少賺 3.Sandforce搭配ONFI Sync, Toggle NAND Flash的規格數量應該不至於明顯比ONFI Async來的少很多吧.....至少我看Kingston, ADATA, OCZ etc 都是有推ONFI Sync, Toggle, ONFI Async的方案,像Kingston HyperX就是主打高價位高效能市場,市場現況應該還不至於要用這句話形容 "但目前就是鳥掉的case比正常的case多很多噠" 老實說我本身覺得520有點貴,付給Intel的獨門驗證的錢有多了點;前面那顆Toshiba特殊的是採用19nm Toggle NAND Flash;另外我認為Sandforce能說動這麼多Vendor採用,恐怕是省麻煩(FW都有公板),彈性夠(什麼NAND Flash都吃),速度快(同上),耐用(TRIM/GC/data compression都設的很保守想延長NAND Flash壽命) |
引用:
20奈米P/E只剩1500次,理論上似乎也只有SF的方案可以持續玩下去 雖然循序效能會隨著介面及容量而成長,但隨機效能不見得比現在好,所以你拿顯示卡來類比是不恰當的 再說樓又不是我蓋歪的,不是有人說離題是PCDVD的傳統,何況並未偏離SSD這根本主題 |
引用:
可是SF的效能低落倒是真的在Real World下會發生 至於他跑分...就跟您前面貼的,其實很多時候新SSD+8GB LBA都跑得不錯 我這邊的案例,也是寫滿後一次後,即使檔案怎麼殺,效能還是偏低很多 我一直是從DC上回存圖檔到SSD上,同時執行photocap進行批次編輯 其實DC的CF卡讀取量不過20-30MB/s而已,Canon的DC會自動分資料夾 每個夾是100各檔案,所以我的作法就是當copy玩第一個資料夾後開始跑批次編輯 以前寫回的時間都比處理的時間快,現在我每次都得等一陣子 所以我就發覺這個簡單的動作,花的時間比一開使時要久多了 也可能是我使用習慣不好,我常東西直接拖桌面上,系統碟常被塞到滿後再移檔案 加上chrome跟MCE內訂都是C:做暫存,我有時會改,有時就懶得動 因為我除了系統碟是SSD之外,其他硬碟都是USB皆進來,不是Fix Drive有點麻煩 可是這就是我的使用習慣,我比較希望硬體能配合我的習慣 我有用過ghost回復整個系統 其實我也懶得用工具程式(一般公司的SF SSD也沒提供這些工具) 我做回復系統其實也只是因為懷疑中毒而不是真的認為可改變SF SSD SF的架構我相信有他的特長,可是這一代的產品真的還是不夠成熟 但比之前的SF1500已經有一些改善了 |
引用:
IMFT 20nm NAND Flash還有3000 times P/E ,Marvell也有方案搞定;甚至台灣的Jmicron, Phison都有方案,當然隨著製程濃縮 P/E 未來還是會逐步減少,但SSD controller的糾錯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
引用:
marvell之前M4使用時數到期BSOD算不算災情? 我是否能拿M4韌體bug說marvell主控很差? 資料寫滿超過SSD容量之後掉速不是很正常嗎 下圖不就顯示髒盤效能大減 ![]() M3P連續狂操之後效能不也狂降 我發文只是要說SF沒那麼差,如此而已 |
引用:
我是說目前量產的F3顆粒只有1500次,雖然Intel承諾會改良到3000次,但那應該是明年的事了吧? 而且講白了Intel只不過是把好的顆粒篩選出來給自家SSD用,並不是它做的Flash特別耐用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1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