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少吃為妙! 全球易致命的十大垃圾食品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67027)
|
---|
減肥的書籍琳瑯滿目,甚至還有許多互相矛盾的論點存在,例如A說某樣多吃最好,B卻說某樣要盡量減少,這些減肥書如果不這樣寫(標新立異原則),請問他能有何賣點?
你寫的書中那幾點, 有些我輕易就可以直接告訴你哪裡不對了 2.碳水化合物影響胰島素,會造成心臟疾病。越容易消化及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含越多果糖,對健康及體重影響重大。 3.糖(尤其是蔗糖和高果糖的玉米糖漿)格外有害。所含的葡萄糖會增加胰島素分泌,果糖增加肝臟負擔。 4.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澱粉和糖都是癌症、阿茲海默症及其他慢性病的可能原因。 10.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胰島素分泌,造成肥胖,也增加飢餓感,並降低用於代謝和體能活動的能量。 11.少吃碳水化合物就會變瘦。 以上這幾點幾乎就是一直在幫讀者洗腦不要碰澱粉類食物.吃蛋白質減肥法,只是利用蛋白質在胃部停留較久不易消化的特點, 來達到飽足感、不易餓的效果, 但究其原因,還是利用不達到基代(吃過少熱量),來達到減重的目的。 如果又有運動的話,不攝取澱粉的減肥,無異是自掘墳墓,澱粉可以供給足夠的運動所需的血糖,亦可完全燃燒分解脂肪,防止因脂肪分解不完全,產生的酮酸態中毒。 進而造成,腎臟裡的腎元不可逆的破壞。 澱粉絕對不是肥胖的罪魁禍首,而是過多的攝取熱量。 吃澱粉胖下半身、吃澱粉胖肚子, 是基因造成的,真的不關澱粉的事.今天你吃過多蛋白質,超過一天所需的熱量,一樣會胖在你該胖的地方。 如果你不想瘦到肌肉,更要攝取足夠、適量(但不過量)的澱粉, 不要讓自己感到飢餓,假如一感覺到餓,馬上吃一到兩片全麥土司,因為在低血糖的狀態下, 升醣激素會被分泌出來提高血糖LEVEL,如此便會有機會導致肌肉被分解。 所以想減脂兼增加或維持肌肉的板友,更要注意 5.肥胖的成因是過度的脂肪累積,而非飲食過量或缺乏運動。 6.過多卡路里不會讓人肥胖。 這兩點更是鬼扯, 那些營養成分在體內本來就是會質能互相轉換囤積儲藏,不然你以為吃下去的過多卡路里會憑空消失嗎? 7.運動不會消耗脂肪,只讓人飢餓。 請Google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 另外減肥是路遙知馬力的工作 短時間瘦下來的方法有一大卡車可以用 重點是你的方法能不能長期使用甚至一輩子使用,以及你會不會復胖,身體是不是會變差了 引用:
|
回應某些飲食享受與隨便吃沒關係論調的諸位:
對於健康,基因、飲食、運動三者間確實有關係... 但目前沒有人有把握能斷定何者比重比較大。 最好是您知道自己身體耐受性,這樣搞保證會沒事... 現在好不表示未來也好,平常沒事不表示狀況並無緩慢惡化... 另外,請簽署放棄急救與不需照護的同意書... 請勿將自己的責任與問題轉嫁到親屬與社會資源上... 這樣子您愛怎麼搞都不會有人有異議,謝謝。 |
Ferris跟Taubes的書小弟都有看, 都有問題
真正的關鍵是看從食物攝取的熱量是否跟身體每天的需求達到平衡. 最簡單是量腰圍/臀圍的比例. 男人若是超過 0.9就有問題, 女人超過 0.8就有問題. 以小弟為例, 腰圍是 34寸, 臀圍是39寸, 比例是 34/39 = 0.872, 沒有超過0.9 引用:
同意, 不過要看長期攝取的總熱量, 以及是否有運動. 運動後, 身體會釋放大量脂酶, 導致後續吃下去的脂肪比較容易被分解, 血液比較快再度變得清澈, 且分解後的脂肪多數會被送往肌肉, 而不是被送去儲存. 若是不運動, 飲食熱量過高, 再怎麼運動都沒有用, 血液含脂量一高就會讓血液渾濁很久. 引用:
胰島素不是敵人, 而是吃大量糖份超過每天熱量需求導致的熱量堆積, 長期來看最後都變成脂肪. 果糖容易讓脂肪堆積在肝臟, 不過熱量控制得宜就不會堆積 引用:
這個有爭議, 不過小弟認為Gary Taubes的結論有問題. 若是怕就少吃一點 引用:
以上6點都是狗屎理論. 不把東西吃下去就不會有任何上述問題. 沒有熱量可以儲存, 再多胰島素也不會讓人變胖. 而且胰島素只負責儲存糖份, 蛋白質. 脂肪吃下去 (例如喝下一匙油) 不會讓胰島素增加, 可是人還是照樣會胖, 人體的儲存機制不止胰島素一個. 現代人類在地表上已經幾十萬年, 不會因為最近100年 (4-5代) 富足以後就改變我們的DNA. 物理也沒有變, 熱量還是熱量. 引用:
總熱量才是重點. 這些作家的整個邏輯是利用打糖手段造成轟動, 讓他們可以買書. 然後若是在民間變成風潮時, 食品公司再專門推出無糖食物. 例如, 美國賣一堆無糖巧克力, 其實一點用都沒有, 美國人還是胖. |
引用:
基因已經固定了, 除非吃藥物, 不然沒有控制權, 因此也不需要理會. 飲食可以改變, 運動可以改變 因此根本就不用考慮基因, 生活習慣才是重點 |
早晚都要..駕鶴西歸
何不讓自己開心點..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 好吧..有人命好.可以活到100歲 那又如何? 要開心快樂的走.還是..在加護病房插管跟維生機器共伴百歲呢? 我的觀念 活在當下..想吃就吃.想喝就喝 只要..適值.適量即可 看看我們美麗的寶島 有致命農藥蔬菜 有抗生素+流感雞 有病死豬 有瘦肉精牛肉 有重金屬海鮮+稻米 這些垃圾食物..說真的.也沒什麼了不起.. |
就主題,我說,相信就聽,不相信就別聽。
是這樣嗎?目前也祇能這麼說了。 其它方面就是,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 switch,壓到了(不論是有意還 是無意的)就會很麻煩,所以,當我發現到我可能碰到某人的 switch 的時候,我就會「如探湯」似的趕快縮手。 ……講那麼多做什麼? :laugh: |
翁玉青博士的書裡有句話說, we are what we eat.我覺得很有道理. 吃的東西若有問題, 經年累月
下來說要不出事也難. 吃的有注意不代表就長命百歲, 還有其他要配合的. 自己近年也開始調整飲食, 大家有概念的垃圾食物都越來越少吃, 也已幾乎完全不買飲料, 其實是越來越沒膽, 越來越不敢鐵齒. 剛開始不太習慣, 久了習慣反而覺得是擺脫那些羈絆. 樓上有些人提醒得很好, 自己掛了走掉事小, 萬一變成慢性病搞苦自己拖累家人就是不負責任了. 老家有個鄰居因父親長年臥病在床,一輩子的工作收入幾乎都花在老爸身上, 這給我們很大的 警惕,健康是最重要的, 其實排除那些垃圾食物, 還是有非常多的美食, 不用擔心沒東西吃, 垃圾食物偶爾吃到也不必過於擔憂, 但倒是天天以上述垃圾食物為主的飲食習慣, 真的誠心建議是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
引用:
控制飲食, 調整作息, 再配合適當運動, 不是更好嗎? 而且在下完全沒提到"不用忌口"這件事, 不必把您想強調的觀點, 先說別人是錯的, 再加以放大化吧? |
哈哈哈,裡面只有炸雞久久吃一次
這就是窮人的福利嗎? :D :D :D |
才剛剛到麥當勞報到
K 掉一盒的 20片雞塊 + 續杯一次的大可樂 :hungry: :hungry: :hungry: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1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