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教育部: 7分考上大學改成160分上大學 !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55257)
|
|---|
引用:
我覺得我們不適合外國方法.... 因為進去後就可以施壓,如果你父母是民代?或者教授接受賄賂? 不如像聯招那樣,至少走後門機會更少。否則甄試都能走後門了 更何況只是小小專業科目或選修的分數? 也就因為改不了畢業門檻低,只好把近來門檻拉高.... |
引用:
如何嚴格把關而不影響入學機會? 想念的都進來,畢業時刷到剩10%,這樣算給過機會,也維持了水準? 那被刷掉的90%,就沒有有心向學但真的讀不來的嗎? 到此一遊 花費的時間金錢,算機會還是浪費? 大家都有錢有閒,負擔得起這樣的機會? |
引用:
嚴格把關並不是靠刷掉多少%, 而是該學生學習成果是否有達到該有的水準,要做這種判定並不難,但問題該授業的教授,老師,會這麼盡職? 我是覺得隨便啦!反正你如果大學是混出來的,當你出社會去應徵工作,自然就會知道了. 至於機會或浪費? 沒做之前有誰能百分百確定, 至於有錢有閒負擔得起? 又不是先享受後付費,沒錢沒閒,還能有機會進去試嗎? |
引用:
請問你要用什麼機制讓學店好進難出? |
引用:
又是一個消極的想法, 請大家自己想一下是不是台灣的教育體制造成這種後果 我沒有忽略什麼重要問題, 我之前就舉過一個例子 奧地利的大學是申請就有, 全程免費你就認為人家的大學品質比台灣差? 重點絕對不在於入學率, 而再於入學之後的嚴格訓練 人家做的到我們做不到?為何?國情不同?文化不同 文化跟國情始於? 就是教育啊....教育體制有問題 改了有機會, 不改就沒有機會, 你不改? 引用:
機制, 我想很多, 要去探討 如果你想要我的意見, 我覺得可以以類似獎勵機制的 比如說政府設立一種市場調查, 相關產業的公司對於學校的畢業生滿意度 如果滿意度高就可以多撥到一些款, 滿意度每年進步高的也可以得到另一筆獎勵 學校自然會施壓老師們想辦法提昇品質, 因為不求進步就等於一種對於學校經費的惡性循環 沒有拿到經費, 獎勵機制的訊息開放更是對於學校拿到學生多寡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競爭機制對人類社會來說是一種最好的進步推力 會不會變成惡性競爭這很難講, 如果發現類似情況就要針對問題來改進 我相信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 百分之百確定有 有這麼多進步的好方法不去找出而用過時的老方法 這如果不是故步自封的懶惰, 我還真的找不出更貼切的形容了 |
大學淪為企業的職業訓練所?
政府補助經費分配由就業市場決定? 這就是你說的教育立國? :laugh: 既然好方法很多,舉個3個應該不難吧? |
引用:
大學本來就是出社會之前的專業訓練 如果你連這個都沒有認知 我覺得你給的這個笑臉 :laugh: 是給你自己的 方法我已經舉例了, 說出自己的看法, 有幾個是重點嗎? 而至少我講出來了, 閣下呢?頭到尾就是悲觀的看法,冷嘲熱諷 如果你這樣覺得快樂那請繼續加油吧 |
引用:
閣下果真認為要念完大學才能出社會嗎? 進到大學才能接受專業訓練嗎? 完成大學學業才是積極的想法? 我國中學歷,我的專業訓練是三年四個月學來的, 不過現在的專業已經又換好幾個了, 你要我相信大家都有機會進大學是積極正面的好事? |
引用:
又是一個雞同鴨講 我什麼時候說過只有念大學才能出社會 從頭到尾我都是再說大學應該多給機會而嚴格把關 讓想讀的人多點機會 為什麼你會把它解讀為我認為只能唸完大學才能出社會的謬論? 這邏輯是怎麼達成的我覺得很神奇 :confused: |
引用:
在歐洲,進大學是做學問的,要職業訓練與工作機會請加入工會,所以想上大學的人才會比美亞少那麼多。 要讓台灣學店變好進難出,長期方法可以學美國,那就是政府完全不補助,包括教職薪水都不補助。 這樣一來不是變成學費超級貴的學店(俗稱野雞大學),就是變成捐款用不完的知名大學。 教育部只補助國立大學,其他縣立大學如果縣政府撐不下去就收掉,補助經費當然包括教職。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4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