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威盛 打算淡出晶片組市場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39792)
|
|---|
引用:
很中肯...現在我用了C7-M 1GHz之後 雖然覺得性能還有改進的空間 但是如果把耗電量這一項也計算進去的話 那VIA其實是值得嘉許的 話說...我在想如果C7作成雙核心來當低階筆電平台的話應該不錯 :p 引用:
我也這樣覺得...現在的nVidia可以說是最有優勢也可以說是最可憐 優勢在於他是一家可以通吃兩大平台的公司 然後目前VIA又淡出桌上型市場...SiS又只能進攻低階 但他也很可憐... 因為以後Intel跟AMD都會在自己的平台晶片上有更多的關愛 像套裝電腦等等...AMD以後應該會開始綁著自己的晶片組銷售 另外之前有看過報導...說nVidia其實對主機板廠商都很"鴨霸" 廠商早就不爽很久了...只是受限於沒有更好的產品跟他對抗只好忍氣吞聲 所以AMD 690G晶片推出後各家都爭相採用...刻意冷落MCP68 導致目前AMD合板市場690G大出風頭 等AMD RD790推出後...nVidia的nForce就不太妙了 :rolleyes: 引用:
VIA併購Cyrix的確拿到部份CPU專利授權 但VIA被Intel告的地方在於"處理器匯流排" 也就是VIA無權生產相容於P4處理器的Chipset 當時VIA的解決方案是在晶片組上放上S3的Mark (沒記錯的話是P4X266這款晶片 :rolleyes: ) 藉由這種"過一手"的策略來拿到Intel的授權 就是在這裡被Intel控告 甚至還牽連當時採用這款晶片組的廠商 (如果記憶力還沒退化的話是精英這家廠商 :rolleyes: ) VIA併購S3的另一個理由是他本身沒有繪圖技術 VIA早期是跟Trident合作...後來合作終止後 就藉由併購S3來取得技術 Trident最後跟SiS繪圖部門合併成為XGI... (曾號稱要在2007年稱霸市場...但現在2007年都快過了他今年還沒出過半張顯卡 :jolin: ) PS:其實我也還沒咕狗 :p 一切都是憑記憶...所以要是有說錯歡迎指正阿 :ase |
引用:
雖然沒倒, 但哪時候才會有個性能像樣一點的CPU呢 C7D 1.5G性能平均僅同時脈的Athlon一半而已 跟現在主流市場雙核心相比, 整體性能只有入門X2 4000+或E2140的1/5 但是價格也是1/5嗎? 如果主機板加CPU賣1500塊的話大概會有人買來當動物機吧 除此之外C7的唯一出路就只有目前越來越多的嵌入式應用了 但是有錢大家都想賺 X86界實力高深的兩大巨頭有可能放著逐漸擴大的市場而始終按兵不動嗎? 當然不會...... 明年AMD, INTEL都會公佈專為行動通訊市場設計的新CPU AMD的BOBCAT (POWER 1~10W) INTEL的SILVERTHORNE (POWER 0.6~2W) 如果VIA到時還是以現有的C7D應對, 或許只是換成65NM製程這樣的話 保證連CPU市場都保不住了 |
引用:
沒什麼好講的, RD790一定也會贏過MCP72 因為MCP72除了多了一個hybrid SLI以外, 整合的繪圖功能也沒贏690G MCP68輸690G也不是什麼爽或不爽的問題 690G有合板最強IGP, 價格又不貴 MCP68賣不好只能說是NV自己不爭氣 |
引用:
690G的3D性能的確勝過MCP68 但MCP68在南橋跟驅動程式的表現都略勝一籌 可是..... http://www.asus.com.tw/products.aspx?l1=3&l2=101 華碩完全沒有推出MCP68的產品 http://www.gigabyte.com.tw/Products...Type=socket+am2 http://global.msi.com.tw/index.php?...o=1&cat2_no=171 技嘉跟微星也只推出一款 http://coolpc.com.tw http://www.kingtech.com.tw 這兩家店裡只有原價屋有abit的MCP68 京典完全沒有 一個晶片組會搞到三大板卡廠採用意願低落,市面上能見度低 這套晶片組要大賣也很難吧? :think: 而且這個晶片組的整體性能也沒有輸給對手特別多 是什麼原因會搞成這樣呢? :rolleyes: |
引用:
如果是在桌上型低功耗輕度運算這一塊,我想即使賣1500也完全不是intel那個2400塊錢合版的對手... C7的強項是在超低功耗的領域啊(下述)... 引用:
嵌入式處理器的競爭力,比的是能否在極低的功耗下提供可以接受的效能。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intel和AMD沒辦法簡單的拿Dothan或K7降到500MHz來幹掉C7。 就算intel和AMD投入新的設計來搶食這個領域,我想也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夠超越VIA,畢竟設計VIA CPU的這個團隊,設計超低功耗x86的經驗已經十分悠久了,應該還是有一些過人之處吧。在超低功耗的要求下,可能連superscalar 、out-of-order execution這類老掉牙的加速技巧都很難實作進去。習於設計高效能CPU的intel和AMD也許很難適應吧。 順便提一下,有一則新聞說VIA提出新的微架構了,叫做Isaiah,它的整數/浮點效能分別是Esther(C7)的2倍/4倍(!?)。 ---- 題外話,我覺得VIA買S3 Graphics之舉,原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藉此取得intel交叉授權保護傘。雖然這個目的並未成功(還是被官司纏得元氣大傷)。但是長遠看來,它讓VIA自己的平台不會缺少了繪圖技術這一塊,所以還是值得的。 而且雖然S3的繪圖技術在性能上不能跟N、A相提並論,但是它長久以來致力於設計低功耗的繪圖處理器,剛好跟現在VIA CPU的訴求相同,所以S3的技術價值其實沒有大家所認為的那麼不堪。 而VIA買cyrix之舉,雖然後來完全放棄它的CPU架構(還好還好)和技術團隊,但是cyrix的一些智產權,被認為是後來VIA沒被intel告倒,最後官司合解的主因,所以應該也是買得有價值了。 |
引用:
不曉得我們所談的事件是不是同一時期的是 但剛剛古狗一下,我大致沒記錯關於VIA併購Cyrix的用意 當初是因為VIA生產Slot One的晶片而挨告在先 VIA為了掙脫訴訟,於是併購了Cyrix在後(P3時代的事) 那時授權合約談不攏,VIA又想將晶片組推上市面...... 並購後的VIA出過一顆VIA+Cyrix III的U 那是1999年前的事 http://www.oc.com.tw/99/9907/990702.htm 至於P4後來的事,因為那時正為入學與語言考而忙, 記得是VIA反告INTEL (以前老是美國廠商在告別人, 台灣廠商慢慢才搞懂美國的遊戲規則 反告回去) 後來2003年,INTEL控訴被法院駁回的樣子, VIA和INTEL就私下和解告來告去的故事.... 1999左右 我記的那時的Cyrix早就有計畫要把CPU與GPU整合成多媒體CPU的計畫 (有點像現在的AMD的FUSION計畫) 所以我才想 併購S3是要推動當初Cyrix未竟之志 就算沒成功,也可以在視訊嵌入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對VIA晶片組北橋內建顯示技術推進一步 |
引用:
不會啊, 據說silverthorne也有可能是in order intel還說silverthorne將是自從286以來生產成本最低的一顆cpu 然後效能可以媲美dothan....(不過intel沒說能跟多少時脈的dothan媲美) 不管怎麼說, 標榜0.6~2w的功耗, 加上媲美dothan的運算性能, C7都還要輸一大截吧 C7的功耗水準只能跟AMD的bobcat媲美 但是bobcat卻是基於fusion概念的產品 可能是包含了繪圖/南北橋/cpu/音效等等的全功能cpu, 功耗卻只有1~10w 所以才說VIA明後年可能有場硬仗要打了 |
引用:
SoC一直是IC界的春秋大夢。 為何是夢?以同時代的技術來說,還是獨立CPU/GPU會有最高的效能,而且將一大堆東西整合在一起,麻煩會成等比級數般的上升。以南北橋這種比較簡單的晶片來說,要是硬要做在一起的話,會延誤很多開發時程,這點可從各晶片廠常常在單一或分離上搖擺不定看出 :flash: 不過Fusion計畫又是另一回事,計畫中的CPU/VPU可都是獨立die,只是透過高速HTT架構來傳輸資料,而且數量沒有硬性規定,這構想奠基於K8在伺服器市場上的成功。 K8 CPU本身就是北橋,不僅可以控制記憶體,還可以控制(被控)其他CPU,Fusion不過再延伸到VPU而已。 K8的精華不在記憶體控制器(MC)上,而是在HTT上。只是一般人用不到... |
所以說AMD的fusion是MCM囉
就是兩顆獨立的DIE 然後封裝在一個基板上? 不知道台灣那個封裝場會接到這筆單 |
引用:
ㄏㄏ ㄏㄏㄏ 還真的漲不少耶 :cool: :like: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2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