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颱風好久沒來... 台灣嚴重暖化造成的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36202)
|
---|
引用:
這樣才有冰原歷險記3可以看................ :laugh: |
再補充一點,地球對著太陽的角度也深深影響著冰河時期,因為吸收熱量的多寡差很多,不過一般來說假如地球完全結凍,除非隕石撞地球,否則就再也無法解凍了∼∼
|
引用:
我想你的意思,是說地球全面冰封,就只能依靠巨大的外力來改變狀態了. 不過關於隕石撞地球,我簡單提一下,目前對於地球最近一次生物大滅絕(也就是白堊紀末的恐龍等大型生物的滅絕)的研究,最受公認說法的就是隕石撞地球,造成全球多處火山噴發,發出多種氣體與懸浮顆粒到天空,遮敝陽光,造成另一個冰河時期,使得大量物種無法適應(包括氣候變化與缺乏食物)而滅絕. |
引用:
關於南北極與洋流的問題,我倒是找到兩個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d=1405112414803 南極比北極還要冷,原因有三: 一、陸地和海域比熱大小的影響:南極是陸塊,北極是海域,受比熱影響,陸塊比海域降溫快。 二、地勢高低的影響:南極為高原地形,地勢高,溫度低。 三、洋流影響:北極有暖流流入,南極附近只有西風漂流(是個寒流)。 ... 南極中心曾有攝氏零下六十度的氣溫紀錄,北極目前的紀錄則只有攝氏零下三十多度。這個統計紀錄或許可以佐證,南極的確比較寒冷。位於高緯度之南極大陸,每年原本就只有極少量的陽光熱能,又覆蓋了廣大白色冰帽,將其反射掉80%,因失去的總熱能大於吸收到的總熱能,造成它極冷、強風與乾燥的天候特性... http://news.sina.com.tw/tech/sinacn...338104143.shtml 預計 40年內,北極變汪洋 這項研究是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資助下,由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和兩所大學共同進行的。研究人員在評估了碳排放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後得出結論說,到2040年或更早,北極在夏末將會無冰。儘管在海岸仍有一些冰,尤其是在格陵蘭島和加拿大北部的艾爾斯米爾島,但整個北冰洋,包括北極地區將是一片汪洋。 研究人員還說,在2024年前,北極冰蓋面積會一直持續縮小,但此後會有一個突然加速的過程。在冬季,由於溫度下降,北極雖然仍然有冰,但其融化速度也會加快 ... |
引用:
全球變遷(global change)本來就持續在進行,至少從地質研究,就推論出地球過去曾有數十次的冰河時期與五次生物大滅絕. 即使有研究證實全球暖化也有天然因素造成,但也無法用來反證人類過度開發與破壞環境沒有責任. --------------------------------------- http://www.hko.gov.hk/wxinfo/climat...hs/c_grnhse.htm 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氧化亞氮、甲烷和氟氯碳化物 及臭氧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p201.htm 地球大氣層中,氮氣佔最主要成分,約78%;其次為氧氣,佔21%;剩餘1%則為其他氣體, 其中有二十餘種屬於所謂的「溫室氣體」,可讓短波輻射光源通過,吸收長波輻射、 ... 其中以CO2為「溫室效應」的主要成因,其貢獻度高達66%。所謂溫室效應,係指大氣層中增加了過量的溫室氣體,使地球表面如覆蓋在一層玻璃罩(溫室)之下,使全球氣溫逐漸升高之現象。 ------------------ 換言之,現在因為CO2排放的確過大,所以會成為現在溫室效應的焦點. |
引用:
地球的傾斜軸角度不是一直持續在變化,有週期性的南北極大翻轉? |
引用:
我知道從地質研究中,有發現多次地磁翻轉的現像. 不過沒聽說地球的傾斜軸角度有週期性的南北極大翻轉的事情. |
引用:
我想你補充了我想說的部份,無論是隕石也好超級火山也好,兩者都會造成地球氣候嚴重變遷,不過這些都是地質學家研究地層所得到的結果,實際上是如何其實我們也不知道~~ 引用:
你說的應該是地球的磁場翻轉,造成靠磁場導航之類的生物大滅絕,但是我說的是地球實體的偏轉,其實只要地球跟太陽的南北軸角度稍微偏轉個一兩度,比較偏向與太陽南北軸平行的狀態,南北極的受光量就會大幅降低,自然就有可能再創冰河時期,不過說來說去還是科學家的理論阿,只能說發生了就會有冰河產生,但是到底會不會發生其實大家也是個問號~~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3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