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支持旅外人士調高健保費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72358)

aries067 2020-03-04 01:21 PM

再怎麼支持也沒用,政策不是我們這種人可以決定的

finalhope2010 2020-03-04 01:23 PM

回頭想想,不如參考新加坡的方法,每個人的健保費有一個戶頭存起來,政府視情況補助。
對於那些在台灣不繳稅也不繳健保費的人,基本上就是接近自費了,而個人帳戶制也可以避免個人浪費健保資源。

windhm 2020-03-04 01:29 PM

引用:
作者跳海人
這就是我一直在說的回歸稅制的問題
健保本質上是社福,所以回歸稅制及社福體系才昰正解
回歸稅制才會真正的被檢驗我們要享有這樣的健保需要投入多少的稅金

以薪資30300計算,健保費每個月是426,一年是5112
以單身漢月薪30300年所得14個月計算,簡式基本應繳稅金為5210

意即對這個人來說,健保稅內含後,他的實質稅率並不是6%,而是接近12%

當然,這樣的計算方法太過簡略,純粹只是讓大家簡單的了解健保稅的核心問題在於它是社福卻又透過保險來包裝

未來,長照也將被依社會保險所隱藏,而不少人卻還不知道自己在高額稅制下卻仍認為我們是屬低稅屬的國家,仍縱容政客把社福當作功德來灑

要加雇主的60%, 實質上的健保稅比認知的貴.
個人認為現行健保的大宗花費, 應該是偏向重症與老人慢性病, 而這些人, 其實也繳不太到健保費, 真要大修, 大概得擔拋棄弱勢的罵名吧.
而現在的民氣, 是從舔中爛人而來, 先砍掉莫名其妙的馬惠帝德政, 其餘的, 真的要從長計議, 在疫情肆虐時期, 很難有理性與合理的結論.

1256 2020-03-04 01:49 PM

黃安是今天才出現嗎?
多少支持者在外國,要改早就改了,
民進黨很聰明的,過幾天就沒這回事了。

跳海人 2020-03-04 01:49 PM

引用:
作者windhm
要加雇主的60%, 實質上的健保稅比認知的貴.
個人認為現行健保的大宗花費, 應該是偏向重症與老人慢性病, 而這些人, 其實也繳不太到健保費, 真要大修, 大概得擔拋棄弱勢的罵名吧.
而現在的民氣, 是從舔中爛人而來, 先砍掉莫名其妙的馬惠帝德政, 其餘的, 真的要從長計議, 在疫情肆虐時期, 很難有理性與合理的結論.


雇主的60%相對應的是列入企業的營所稅

應該再增加的是政府負擔的10%,這部份仍是稅出

以健保的實質收入來看,大部份來自於人民和企業的所得收入,本質和稅基是雷同的

回歸稅基,大部份人才會真正有感,才會真正去認知這個社福應該做到什麼程度

windhm 2020-03-04 02:42 PM

引用:
作者跳海人
雇主的60%相對應的是列入企業的營所稅

應該再增加的是政府負擔的10%,這部份仍是稅出

以健保的實質收入來看,大部份來自於人民和企業的所得收入,本質和稅基是雷同的

回歸稅基,大部份人才會真正有感,才會真正去認知這個社福應該做到什麼程度

企業會把這60%當成雇用一個人的成本, 勞健保都是, 所以雖然沒經過勞工的手, 但本質上是算在勞工的隱形所得, 其實也可以算勞工出的(不然怎麼會有不少公司想盡辦法叫勞工自己處理勞健保), 這部分是對部分網友提到貢獻度的想法.
我也認同該回歸稅基, 並公布花費比率, 但結果應該會是如預期一般(常逛醫院不就是那些人).

A10_DDT 2020-03-04 03:06 PM

1. 長久居住台灣地區的國人(例如大於200天)
男性
女性
2. 非長久居住台灣地區的國人(例如小於200天)
男性
女性
3. 沒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外國人(依親、拿居留證、外勞、外國留學生等)
男性
女性

以上3大項6小項,再依每10年為一級距(例如0~10歲、11~20歲、21~30歲)
每一級距列出每年繳了多少健保費、用了多少健保費
如果不夠細,就把大項跟小項再細分(例如每5年為一級距,
再把依親、拿居留證、外勞、外國留學生等切分出來,甚至依個人年收入細分、病症種類等等)

這樣切分出來的數據,自然容易看出哪些年齡級距、族群或病症種類是高支出的,
然後再針對這些年齡級距、族群或病症種類想出改善的方式(不一定是增加保費,還有其他很多方法)。

這些數據拿出來後,如果真的某些年齡級距、族群或病症種類要多繳費,那就多繳,沒什麼好說的,
因為有憑有據,不然你就不要參加全民健保,以後任何醫療行為都自費,這樣健保費爭議一定小很多。

這些資料政府各機關都有,或許整合是大工程,但政府有的是資源,
看要不要整合、精算、公佈出來而已,不要只用一些議題來炒熱群眾的情緒,
然後一些民意代表撿到槍來亂射、帶風向、正反方的鄉民相互攻訐。

如柯P講的(我不是柯粉),要科學治國,台灣太多民粹治國了,這不是好事。

走馬探花 2020-03-04 04:11 PM

引用:
作者A10_DDT
1. 長久居住台灣地區的國人(例如大於200天)
男性
女性
2. 非長久居住台灣地區的國人(例如小於200天)
男性
女性
3. 沒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外國人(依親、拿居留證、外勞、外國留學生等)
男性
女性

以上3大項6小項,再依每10年為一級距(例如0~10歲、11~20歲、21~30歲)
每一級距列出每年繳了多少健保費、用了多少健保費
如果不夠細,就把大項跟小項再細分(例如每5年為一級距,
再把依親、拿居留證、外勞、外國留學生等切分出來,甚至依個人年收入細分、病症種類等等)

這樣切分出來的數據,自然容易看出哪些年齡級距、族群或病症種類是高支出的,
然後再針對這些年齡級距、族群或病症種類想出改善的方式(不一定是增加保費,還有其他很多方法)。

這些數據拿出來後,如果真的某些年齡級距、族群或病症種類要多繳費,那就多繳,沒什麼好說的,
因為有憑有據,不然你就不要參加全民健保,以後任何...


這招真的比較實際,用感性來改制度,有點怪吧
其實還有一招就是自負額的變更吧
不管是攤販還是沒繳稅的人,只要在臺灣
食衣住行娛樂通通都有稅,這一些稅不是稅,就有點怪了
只要住臺灣,吃喝拉撒睡都是在繳稅

一年沒在臺灣幾天,憑什麼要耗掉健保的資源
要保也可以,上限多少就自負額%數下去算
就有點像商業健康醫療險的算法下去算就可以了

A10_DDT 2020-03-04 04:49 PM

引用:
作者走馬探花
這招真的比較實際,用感性來改制度,有點怪吧
其實還有一招就是自負額的變更吧
不管是攤販還是沒繳稅的人,只要在臺灣
食衣住行娛樂通通都有稅,這一些稅不是稅,就有點怪了
只要住臺灣,吃喝拉撒睡都是在繳稅

一年沒在臺灣幾天,憑什麼要耗掉健保的資源
要保也可以,上限多少就自負額%數下去算
就有點像商業健康醫療險的算法下去算就可以了

真的!方法很多,例如其他網友說的長時間旅居國外的人回來用健保,
就要提高自負額之類的,依旅居時間採累進式費率,停車格都可以這樣搞了,健保會想不到?

只能說立法豬公都在睡大覺,這種最貼近人民的法規不修改,整天只搞那些轉型正義?!
不是說另一方就有多好,一樣擺爛、沒自己的中心思想跟為民著想,整天只想搶回政權,
偏偏又沒對方狠、奸巧、鬥不過...

然後再說這次的調高費率的火紅議題,我都想打臉他們,綠黨執政4年了,以前不做,
就偏挑在這時間點炒熱,然後又是怪罪到馬...(這邊沒在偏袒馬,他政治力確實也不怎樣)

綠官員可以推說,那是民代提出的,我們政府官員沒在炒、帶風向...偏偏還有很多鄉民跟著起舞...
除非政府想說趁這時間點提出炒熱話題,然後用這民意推力來大力改革健保費的問題,這也很好,
就期待政府或立法委員之後拿出甚麼成績來,沒有的話,就跟以前一樣,都是譁眾取寵的假議題而已。

holisonyy 2020-03-04 05:06 PM

這串能爭執這麼長也不簡單,善良阿!

就說了,現在執政的都執政多久了,要改早就可以改了,
"某安"也不是出現第一天。真的要針對類似的案子,早就能立刻修法動手處理了。

而且藍綠都有一堆家人拿綠卡,櫻花卡的,
別想他們自己動手砍自己啦,

我最搞不懂的就是,一堆留在台灣的底層吃藍綠餵的屎,
看到藍綠這種吃死台灣人的嘴臉,卻還能一直無腦支持的。

真的該說犯X還是腦殘? :think: :think: :think: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4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