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DVD 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5)
- - 大家都在問,為什麼錸德的品質跟以前差這麼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42533)
|
---|
大家都在問,為什麼錸德的品質跟以前差這麼多!
國產片的品質跟以前的卻是差蠻多的,為什麼呢?因為,利潤下降,導至一台機台的產能必須大大增加,才能跟的上光碟片業界的降價速度,光是塗佈機,一台就是數百萬,而光碟片在這幾年,國產片一直都無法突破25元的關卡(除了dvd片剛出沒多久),但機台的速度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該怎麼辦呢?就是去掉勉強可除去的機構,增加新的塗佈槽來增加產能,例如,去掉靜電塗佈槽x2,及去掉back wash槽x2,這樣一來,原本同時間可塗佈四片光碟片就變成同時可塗佈八片光碟片了.產能瞬間增加許多,不過不是加倍,因為機台的產能速度還是卡在真空濺鍍機那邊.
去掉back wash槽對品質會不會有影響,我是不知道,不過,去掉真空塗佈槽對品質絕對有影響,像是波音公司在對飛機做噴漆的時候,所使用的噴漆槍也是具有附加靜電功能的,如果使用沒有付加靜電功能的噴漆槍,那麼漆絕對無法長時間的保護飛機.相對的,在光碟片的製程中,也是一樣的.雖然光碟片在經過染料的塗佈及ink之後,會經烤箱烘烤,但,光是烘烤,還是無法讓染料完全附著在白片的表面上,因為,在以前CDR暴利的時代中,每個製程都相當的嚴謹,幾乎不敢偷工減料,在我維修真空濺鍍機時,伸手往真空腔一摸,腔體相當的乾淨,而自從去掉靜電塗佈後,真空濺鍍機的真空腔變的相當的髒,身手一摸,整個都是紫色的染料,可見,染料在濺鍍過程中,有相當部分已經脫離了白片.這也造成了日後燒錄的保存問題. 剛剛有提到就算將靜電塗佈槽及back wash槽廢止掉,拿來改裝成塗佈槽,整個機台的產能還是卡在真空濺鍍機的製程上,關於這一點,不知道各位手上有沒有philips 4x綠片,各位可以透過片子來觀看日光燈,再比較一下目前的cd空白片或dvd空片白,相當各位一定看的出來,就是現在的片子透光度相當相當的高,透光度高,有一部分的關係就是因為濺鍍層的膜厚,膜厚越薄,讀取時,反射回來的反射量就越低(跟膜厚較厚的片子比),雖然在新燒不久的時候,較不容易出問題,但用久後,反射量就會大量的衰退. 再來,為什麼跟cd空白片相比,dvd空白片的雷射光反射量會衰退的比較快呢?這就跟cd空白片與dvd空白片構造不同來說起了.dvd空白片是由L0跟L1兩層片子膠合在一起的產品,各位可以拿手上不要的DVD燒錄片來試試看,將片子的邊緣敲擊硬物,很容易L0跟L1就會裂開了 .上層是cputter較厚的一層.而下層則是sputter較薄的一層染料片.兩片是經由膠水膠合在一起的,這也表示,L0層與L1層之間是存在著膠水的,不知道各位是否還記得一篇報導,空氣中存在著一種會破壞光碟片結構的A細菌,而在光碟廠的無塵室中,這種A細菌還是存在空氣中的,跟著膠合的製程,一起被膠合至L0及L1兩層之間. 為什麼要談到A細菌呢?這就是因為它會慢慢的破壞sputter層,而剛好,sputter層就位在膠合的接觸面上,由於sputter層目前打的很薄,A細菌在數個月或是一至二年之間,就會慢慢的破壞sputter層,使雷射光的反射量不足以成為"high",這樣一來,這片光碟片就可說是報銷了. 中原標準時間,凌晨五點零九分,我該先去睡覺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這幾天再繼續寫一些光碟廠的製程內幕. 如果大家覺的以上的文章內容不妥的話,我會將其刪除. |
樓主的分析與敘述讓我了解CD&DVD的結構認知.感謝!!!!
|
引用:
幫您推一下,不錯喔.. 濺鍍層的膜厚薄,也有跟刻版有關,也可以講一下刻版... 透光度的問題,要以裸片來說明會比較準確,如果加上印刷產品的話,有時用內眼來看會不準.. 因為我們試過,超透明的cd片,原本機器不能燒錄及讀取,經過印刷後變的可以燒錄也可讀取,或者採用金屬的錫箔紙貼上,也可以讓無染料的部分原本燒錄器來燒會掛,可以透過折射後,也可以燒錄成功,此為當初測試巨擘工廠空片的結果... 其實真的很少人知道光碟片有種細菌會吃sputter層,有沒有留下這篇報導,因為我發現到很多消費者都不知道,甚至還懷疑我們當初講的,而這種細菌只有在低溫下才能抑制成長以及破壞.. 再多講一些吧!讓我這種外行也能知道更深點.. |
修正一下,上層是沒有SPUTTER的,上層有SPUTTER是DL片.
|
推一下
對CD跟DVD又多了解了一些 希望樓主可以再繼續多些這方面的相關知識 |
先來說一下單面單層DVD空白片的整個製作過程.
大致上分成三大製程: 1.射出成型 2.塗佈 3.膠合 4.網版印刷 射出成型: 首先是塔夫龍原料,進入設出成型機,成型機上面有模具,模具有分成兩種,一種是有溝軌的,叫刻板,另一種是沒有溝軌,有溝軌的模具射出品稱為基板,沒有溝軌的模具射出品稱為蓋板,有時,基板生產不良時,可當成蓋板使用. 其實大家到店裡面買到新的空白片時,習慣都會把光碟片拿起來,看一下染料面是否有刮傷,但真正的刮傷是在日光燈下看不到的,使用滷素燈折射出來的光射就可以看的出來,至於為什麼日光燈下看不出來,我就不太清楚了.這種刮傷叫做鏡面刮傷,這種片子在目前是蠻常見的,不過在A級或銷RICOH的AA級是不容許的,目前尚未看到有鏡面刮傷會影響日後讀取的相關研究(抱歉,我看不到實驗室報告) 塗佈: 塗佈的製程多了一點點,依正程生產程序來講,首先將基板取入靜電塗佈槽,讓基板佈滿靜電,接下來進入染料塗佈槽,將染料少量滴入基板,高速旋轉旋開多餘的染料,接著進入BACK WASH,以清洗液清洗背面及基板邊緣,接著由打印機對著基板的中心孔邊緣打印製程所須的資料(不外乎就是棟別 樓層 機台編號 塗佈槽編號 生產年 月 份 時 分 製程編號,每家廠商及產品別都不同). 接下來進入烤箱,將染料烘烤乾.取出烘乾的光碟片,進入SPUTTER區,由SPUTTER打上一層薄薄的金屬反射層.SPUTTER機中主要零件就是MASK及鈀材,鈀材就是光諜片上的反射層.MASK的功能就是遮住不要濺鍍的部份.SPUTTER層除了反射之外,另外就是會封住染料層,在理想狀況下,SPUTTER中的MASK是理想圓形. SPUTTER完成後,使用洗邊液進行洗邊的動作,洗邊液是一種染料的溶液,可溶掉多餘的染料,由於剛剛已經完成SPUTTER,所以洗邊這個動作會洗掉多餘的染料. 接下來對光碟片滴入少量的保護膠,高速旋開,旋掉多餘的保護膠.在此時,保護膠還是處餘溼的狀態,接著就是以強UV來照射光碟片,使保護膠乾硬.塗佈區就在此結術.基板也就完成了. 膠合: 將塗佈完成的基板與射出成型出來的蓋板膠合在一起.其使用的膠水稱為膠合膠.首先將膠合膠少量滴在基板上,高速旋轉,旋掉多餘的膠合膠,將蓋板覆蓋在基板上,接著使用強UV燈照射,使其乾硬.接著就完成了本體的製程. 當我們買到一片空白片時,染料面向下,印刷面向上,總共包含,最下面的基板->染料->濺鍍層->保護膠->膠合膠->蓋板->印刷. 接下來就是目檢級網版印刷及包裝囉,就不再詳述了. 在射出成型 塗佈 膠合三個製程中,有相當多的INJECTION進行檢測.在文章中一率略過. |
那就是說再怎麼保護光碟片還是資料會有不見的一天,
既然那個細菌這麼利害,看王大說的,要保存在低溫的狀態下 那要放在冰箱裡囉?哈,來亂的 不過,感謝了,一堆專業知識讓小弟吸收無窮! |
謝謝casalin的詳細解釋
讓我了解dvd的制作過程 雖然當中有不少的專業名詞 針對錸德片子而言 我想應該要從2方面來說 1是染料:自家的染料和代工廠家提供的染料 2是代工品管要求 像tdk,ricoh也是錸德代工,卻沒傳出任何嚴重災情,另外錸德也把產品分2市場進攻 1.是低價市場的,這是我們所知道災情最多的dvd 2.走高價路線的,可是價位卻讓我寧選擇其他同價位更可信賴的商家 必竟錸德還是我國最大的dvd空片出產商,如果以低階的品質來判定它的品質基準 我覺得這樣對錸德是不公平的 我並非業務, 只是不想我國dvd龍頭就因為不實謠言而沒落 以上...只是個人一些小小心得和有興趣的朋友交流一下而已 |
引用:
塔夫龍原料只是一般塑化原料的外包裝,我們外行人常稱為太空包,但不代表塑化料的工廠,只是統稱外包裝的包裝形式... 鏡面刮傷,我不知道您是在說成品後還是半成品的狀態下? "不過在A級或銷RICOH的AA級是不容許的",個人覺得如果說是成品後的話此言就差矣,因為這標準只在生產的過程,但不保證在印刷後以及運送後的過程... 目前我們看過中環,精碟,錸德等各家工廠,其實所有的無塵室,都是很膚淺的,可以說是沒有無塵式的狀態(都不合標準),雖然生產過程中,機器本身的設計就可以讓片子生產過程讓微粒塵埃到達最低狀態,但他們無法解決庫存房過多的塵埃,所以我所知道A級或銷RICOH的AA級,他們的抽檢方式都是以當下日光燈狀態下所看到的實務為標準%數,以及拿回去的燒錄測試,以外銷到先進國家來說,都是以千分之3的標準來看,而那3是指燒錄失敗,台灣是百分之ㄧ而已,當然兩種如果以一般貿易商來進貨,兩種的進價也有差(包廠OEM的就又不同作法),而且我所知,任何A級還分國家在出貨,我就有看過三菱的貨,出在哪各國家,還分哪各庫存房所拿出,雖然不知道廠內如何分法,這大概只有倉管以及業務所知吧! |
請問如果買DVD空白片,那只有日系才可以買了嗎?
推薦一家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40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