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開箱] Mini-ITX 攻頂新選擇 ASUS ROG MAXIMUS VI IMPACT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31118)
|
---|
[開箱] Mini-ITX 攻頂新選擇 ASUS ROG MAXIMUS VI IMPACT
Intel陣營的Mini-ITX從LGA1156/1155
到現在的LGA1150(Haswell)平台 產品線已經愈來愈成熟 和AMD的FM1/FM2/FM2+相比 可以挑選的種類和品牌多上許多。 從LGA1155以後針對MINI-ITX規格小板 有強調OC機能或較好用料規格的 應該是從 EVGA Z77 Stinger 先開始 先前個人也有入手使用過這片板子。 http://forum.pcdvd.com.tw/showthread.php?p=1083917956 只是EVGA的BIOS和可調教性和超頻後的穩定性 還是略遜他牌許多。在BIOS的維護更新上速度也不是很快 簡單的說。。。就是有點雷 EVGA 顯示卡OK 主機板不OK... 在今年夏天終於等到了ROG要推出首片Mini-ITX的消息<也鎖定了上市消息很久。 挾帶著ROG品牌的邪惡之眼,尤其是ITX粉實在很難抗拒這個誘惑 ![]() ![]() ASUS在MINI-ITX尤其是Intel規格的選擇方案 算是很齊全,從Haswell的H81/H87/Z87分別都有產品線 在Z87方面也提供了 Z87I-DELUXE / PRO 前陣子從朋友那收了一片原價屋特價7490的組合 MAXIMUS VI IMPACT + -Thermalright AXP-200R 的超值組合 他要 Cooler 我要 M/B 於是以心目中理想的價格拆帳入手了 ![]() 外包裝部分採用ROG專屬的搶眼火紅色 ![]() 特別註明,從Haswell開始,搭配Core i可以支援HD4K的輸出 ![]() 背面則是MAXIMUS VI IMPACT的Features ![]() 打開包裝上蓋 ![]() ![]() 就可以看到ROG主機板包裝都會有的透明側窗俯視主機板特色 裡面的配件該有的都沒少: 使用說明書/驅動光碟含免費防毒軟體 / I/O 擋板 4條SATA3排線 / Q-Cable / 2T2R 隱藏式天線基座 / ROG 儲存裝置辨識標籤 ![]() ![]() ![]() SupremeFX Impact音效子卡(可選擇彈性安裝) 內建4組 Texas Instruments LM4562 運算放大器 ![]() ![]() ![]() PCIe Combo II card NGFF 整合無線WiFi 802.11 a/b/g/n/ac和藍牙4.0 ![]() ![]() 主機板背面部分 ASUS 在官方規格已經有提到不支援某些強化背板的安裝 請盡量選用搭配四根螺絲型的散熱器搭配 ![]() ![]() mPCIe Combo II 連接器腳位和 SupremeFX Impact 連接插槽 以及 Probelt(探針)接點 ![]() 由於空間限制 Z87 PCH 散熱片採用比較小型的設計 ![]() 支援4組SATA3.0的儲存擴充設計 ![]() 原生19Pin USB3.0也是有的 ![]() 板載電源和重置開關,方便超頻玩家裸測使用 另外也提供了4組的4-pin CPU_FAN;4-pin CHA_FAN1-3 在MINI-ITX板子上算是比較少見的搭配,方便玩家超頻進行更多風扇設置的環境設計 ![]() ![]() 電源輸入部分支援24Pin + 8Pin ![]() 記憶體兩組最高可支援到16GB, DDR3 3000(O.C.) ![]() 電源供電模組命名為 Impact Power 在 P8Z77-I Deluxe 時就有的子卡供電模組設計 重新強化 Extreme Engine Digi+ III加入 可承受60A負載的BlackWing電感 + Black Metallic電容 ![]() ![]() ![]() 採用LGA1150的腳位,目前最高支援到Core i7- 4771K ![]() 後I/O部份也很齊全: 4組USB3.0+4組USB2.0+ eSATA DisplayPort/HDMI + Clear CMOS開關/ ROG Connect 開關 Q-Code LED 除錯七段顯示器 DirectKey 直接進入BIOS按鈕和記憶體相容性MemOK!按鈕 ![]() ![]() ─────────────────────────── 組裝搭配部分: 如果搭配K系列CPU沒有要大超的話 以及有Mini-ITX機殼安裝空間考量的話 建議可以使用類似個人搭配的 Noctua NH L9i 比較不容易有高度限制 ![]() ![]() 還有背板干涉問題 ![]() 實際組裝搭配 Noctua NH L9i ![]() ─────────────────────────── Benchmark 參考搭配平台 ASUS MAXIMUS VI IMPACT ASUS R9280X-DC2T-3GD5 Core i7 4770K Crucial 4GB Intel SSD 525 120GB SilverStone ST55F-G 550W ─────────────────────────── 熟悉的ROG BIOS介面 設定檔均可和其他系列板子匯入匯出通用 懶得調教的使用者可以和其他使用者交換分享參數檔 ![]() ![]() ![]() ![]() 內建實用軟體部分,和其他ROG一樣 Impact當然也可以套用 4-Way Optimization ![]() 板載 Intel® I217 Gb LAN 可以搭配cFos 客制化版的GameFirst II ![]() ![]() 如果安裝超過8GB甚至16GB記憶體 有RAM DISL 的話,免費的ROG RAMDisk 也蠻實用 ![]() ![]() 搭配超頻的 MemTweakIt 記憶體參數調教小工具 ![]() ASUS PC Diagnostics 系統診斷家 ![]() CPUID ROG CPU-Z ![]() CPUMark 預設Core i7-4770K ![]() Super Pi 1M ![]() aida64 ![]() Black Hole ![]() PCMark 7 ![]() SiSoftware Sandra(Lite) 2013.SP6 系統效能排名 ![]() ![]() 溫度方面:搭配的 Noctua NH L9i 平均待機 60 最大滿載約 73 視Core i7 or Core i5 還有超頻幅度而定 如果要大幅度超頻的話還是建議選用水冷或塔扇 並選配散熱器容忍度較高的大型MINI-ITX機殼 ![]() 測試結束: ─────────────────────────── ASUS在ROG品牌系列的耕耘看得出來很用心 售價也不斷的在做調整還有價格帶的區分 MAXIMUS VI 系列也算是目前為止最多子系列的ROG 也算是加入了完整的品牌家族,在台灣也開始把保固期調整為 5 年的完美保固 ![]() MAXIMUS VI Extreme MAXIMUS VI Formula MAXIMUS VI Hero (首次加入的系列) 拿掉了配件 MAXIMUS VI Gene MAXIMUS VI Impact (首次加入的系列) ITX 不過除了ROG系列,個人也衷心期盼 TUF 可以加入Mini-ITX產品線 畢竟這兩個系列的新產品都已經正式躍升為5年保固系列的主機板了 以上是個人ASUS MAXIMUS VI IMPACT 的開箱分享 謝謝收看 :ase |
感謝分享,石頭在高階產品的琢磨的確是另外兩家比不上的倒是真的
唯一希望的就是希望台灣主機板不要在賣得比國外貴這麼多 雖然這一年來的高階版售價是有比之前好一點 不過我還是希望能比照美國的售價就好 保固方面老實說我對於五年保固實在沒有太大的興趣 說真的買到ROG的板子的人,要求的只有幾點 1.妥善率要高,簡單來說就是問題要少,說真的用到保固就是不及格 2.保固很長真的不是重點,買到ROG的人,只要有新產品通常就直接換掉了,大概再長 也不想超過3年,也就是相隔大概2個世代,因此五年保固個人是覺得沒有必要,不過 保固內希望換新等方面要乾脆點,畢竟都買到高階ROG版本... |
ROG的產品一直都讓人好心動阿
加上有5年保固 好想敗家 :like: :like: :like: |
引用:
問題的最根本不是台灣故意要賣的貴. 一直都是通路結構的問題. 因為地區不同, 需要代理商. 經銷商. 或是中間再來個盤商. 每一層都要賺. 到最後產生的價格自然就高了. 既然每個人都要生存要吃飯. 動不了價格只好加保固. |
引用:
真的讚! 推開箱分享 這次M6I率先支援新的M2.規格 還有高水準的通訊規格 雖然有點標新立異 但是心意是好的 華碩想要給ROG玩家最好的東西的心意感受得到 |
ROG的板子一向都很誘人,這次連ITX都有了....捏住!!!
|
引用:
不知道你是哪方? 已經有經銷商爆料過了 不用把石頭講得那麼委屈 http://pcdvd.com.tw/showpost.php?p=...65&postcount=42 |
就單品來說很棒
但不曉得產品的定位是? 小型化系統:這款比它家的高溫且高耗,在小系統內不易壓制熱源,且不利超頻 使用大型散熱器+較大機殼則失去做成Mini-ITX的初衷->小型化 特製音效卡似乎可打HTPC市場,但HTPC用H系列晶片更低溫低耗,而且低噪 假如很強的單品,但消費者不易搭配出方便使用的組合,易淪為小眾市場 期待ASUS往後能提出更完善的配套方案 包含機殼/散熱/電源/音效/無線操控介面....等等 『更好的消費者體驗』是值得經營的方向 像最近的ASUS VIVO PC就是很棒的例子 |
引用:
你高興當我什麼就什麼吧. :like: |
M2.他能支援的速度最快是多少
有辦法支援到三星XP 941的速度嗎?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40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