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數位影音討論群組 > 影片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Pablochu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1
文章: 72
個人感覺:
割喉島蠻棒的,為何老美這麼不捧場?
星際冒險王也挺好看,但拍片成本一億美元高得有些離譜,肯定有被人當潘仔。
撒哈拉確實有趣,拍片成本1.3億美元大概都花在演員身上了。
終極奇兵是在HBO看的,自己很喜歡,但看到的評論都說是部失敗的片子。看完這部片子後,我還意猶未盡的去翻了不少維京人的資料哩!
     
      
舊 2012-03-22, 07:36 PM #3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ablochu離線中  
emma0420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17
引用:
作者Phenix
不是兄弟?? 啥時候變成姊弟了 ????

Larry現在是Lana了~

話說他們現在在拍的科幻片雲圖 ,相當期待
原著很棒但感覺非常難拍....

這部被金融風暴拖到了,不然更早就會開機
 
舊 2012-03-22, 08:42 PM #3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mma0420離線中  
Andy84
*停權中*
 
Andy84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新天鵝堡
文章: 2,336
迪士尼雖然掛四部,但是有"神鬼奇航"幫它止血,大賺幾十億美金,

迪士尼的動畫除了皮克斯幾乎成過往雲煙,根本是靠吃遺產在過活,

之所以迪士尼都放不開尺度,大銀幕後:好萊塢錢權祕辛 有寫到一個米達斯公式,

作者觀察到「十億美元(票房)俱樂部」的影片都有以下的共通點(譯者宋偉航,2011):

第一. 改編自童書、漫畫、連篇小說、卡通,或是像「神鬼奇航」改編自主題遊樂園的遊樂項目。

(They are based on children's fare—stories, comic books, serials, cartoons, or, as in the case of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 theme-park ride.)

第二. 以兒童或青春期的少年為主角(至少在電影劇情發展過程中如此)。

(They feature a child or adolescent protagonist (at least in the establishing episode of the franchise).)

第三. 劇情如童話,軟弱或是無能的少年歷經艱險、蛻變,成為找到人生方向的堅強成人。

(They have a fairy-talelike plot in which a weak or ineffectual youth is transformed into a powerful and purposeful hero.)


第四. 兩性的愛情關係即使不合嚴格的柏拉圖式標準,也屬純潔堅貞,沒有****、狎戲的暗示,沒有挑逗的用語,連影射兩情相悅的交歡場面也看不到。

(They contain only chaste, if not strictly platon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exes, with no suggestive nudity, sexual foreplay, provocative language, or even hints of consummated passion. (This ensures the movie gets the PG-13 or better rating necessary for merchandising tie-ins and for placing ads on children's TV programming.))


第五. 都有長相詭異、性格古怪的配角,正適合做玩具和遊戲授權。

(They include characters for toy and game licensing.)

第六. 衝突場面-縱使場面盛大、喧囂震天,特效讓人看的目眩神馳-描寫卻不算寫實,也少見血腥,即使觀眾設限,分級至少也在「輔導級」。

(They depict only stylized conflict—though it may be dazzling, large-scale, and noisy in ways that are sufficiently nonrealistic and bloodless (again allowing for a rating no more restrictive than PG-13).)


第七. 結局圓滿,主角打敗強大的惡勢力和超自然力量(大部分都還可以拍續集)。

(They end happily, with the hero prevailing over powerful villains and supernatural forces (and thus lend themselves to sequels).)

第八. 運用傳統或是數位動畫,動作場景、超自然力量、精細複雜的背景等等,都以人工製作。

(They use conventional or digital animation to artificially create action sequences, supernatural forces, and elaborate settings.)

第九. 選中的演員都還沒有大明星的身價-至少票房號召力而言還不算有。(例如「蜘蛛人」的男主角陶比˙麥奎爾演出此片的時候雖然已經小有名氣,拿的片酬卻只有四百萬美元和「淨利分紅」(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可不是以流入片廠「交換中心」營收為計算基準的分紅)

(They cast actors who are not ranking stars—at least in the sense that they do not command gross-revenue shares. (For his role in Spider-Man, Tobey Maguire received only $4 million and a share of "net profits," which do not divert from the revenues flowing into the studios' coffers.))

撒拉哈是我唯一注意到潘妮洛普茲會演戲的一部,

她的同伴被槍殺那一段,其激動的神情,至今我還印象深刻,

而且根據好萊塢電影經濟的內幕一書批露,

很多好萊塢電影光靠作帳或是各地政府拍片補助就賺飽飽了,

真正的票房只是多賺的,還有後續的video跟有線台授權...

此文章於 2012-03-22 10:17 PM 被 Andy84 編輯.
舊 2012-03-22, 10:12 P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dy84離線中  
海豹
Master Member
 
海豹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2
您的住址: 飛機跟捷運在窗外跑來跑去...
文章: 2,417
怎麼沒有水世界.....
舊 2012-03-22, 10:25 PM #3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海豹現在在線上  
Andy84
*停權中*
 
Andy84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3
您的住址: 台灣新天鵝堡
文章: 2,336
引用:
作者海豹
怎麼沒有水世界.....


還有海神號...
舊 2012-03-22, 10:33 PM #3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ndy84離線中  
fans23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2
文章: 148
這十部當中也只有割喉島有去戲院看,我很早以前就喜歡海賊電影。
割喉島不賣座,應該是主角不是穿迷你裙,而是穿連身洋裝(有捏~誤很大)~
舊 2012-03-22, 10:51 PM #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ans23離線中  
Ivansha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27
第一頁有朋友提到迪士尼有四部賠錢貨,包括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在內。我開這個題想作點補充。由於該片首映以來全球票房如預期低迷,媒體對於迪士尼虧損數字的猜測不斷,上映第二個週末的票房,無論是北美或是海外都無起色,迪士尼方面突然在本週一發佈簡短聲明,直接承認公司「預期」該片將會造成大約2億美元的財務損失(operating loss),請特別留意「預期」兩個字,表示這個數字是迪士尼評估出來的,還不是最後確定的數字。聲明裡提到,這個財務損失將會分散到這一季與下一季的財報,聲明中提到這一季大概會有8000萬美元到1.2億美元的虧損,所以本片最後到底會賠多少錢,可能要到下一季才知道個大概。聲明的最後,也表示他們對即將在暑假檔上片的兩部大片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以及皮克斯(Pixar)的3D動畫真心話大冒險(Brave)的潛在票房動能很有信心。

我個人是認為迪士尼這一招相當高明,一方面直接將可能的虧損數字攤開來,希望可以堵住媒體的嘴;另一方面,公佈時間就在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上片前夕,不無希望藉由正在北美(可能還包括歐洲在內)蔓延的飢餓瘋,儘速引開大家對異星戰場票房的持續關注,而同時可能在甩開大幅虧損的陰霾後,反而讓異星戰場的後續票房撥雲見日,進而減少虧損。另外,由於日本要到下個月中旬才要上片,日本是好萊塢電影在海外的大市場,提前公佈預期的虧損數字,對日本的票房可能有好的影響。而迪士尼的這個聲明公佈之後,在華爾街反而被視為是正面的消息,不少分析師將迪士尼的股票列為Buy,也就是建議買入,因為這份聲明某種程度來說可以說是利空出盡。

以下是Deadline網站的新聞,內容就是迪士尼的簡短聲明,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deadline.com/2012/03/dis...or-john-carter/
舊 2012-03-23, 12:26 A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vanshan離線中  
Ivansha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27
另外,前面有人提到Marvel,Marvel已經在前年就被迪士尼購併,現在是迪士尼的子公司,迪士尼更在去年向派拉蒙買回復仇者聯盟與預定明年5月初上片的鋼鐵人3的全球發行權(所以復仇者聯盟預告片開頭的公司Logo,現在是Marvel在前,而派拉蒙在後,因為派拉蒙還是可以從這兩片的全球票房中分紅)。

至於有人提到皮克斯,以及迪士尼沒有拍真人版電影人才的問題,以下轉貼本人在其他網站所寫的北美票房新聞中與異星戰場有關的部份,裡面提到了紐約時報的報導,紐時的報導寫了一些內幕,也等於透露了異星戰場會花那麼多錢的部份原因:

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週五票房約400.4萬美元,週六票房大約570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381.1萬美元,週末三天票房1351.5萬美元,累計票房總額5317.2萬美元,看起來,本片的票房後勢完全沒有起色,BOM的週末票房新聞認為,本片在北美已經不可能達到一億美元的票房。根據THR的新聞顯示,本片上週末在海外54個地區收入4070萬美元,雖然蟬聯第二週海外票房冠軍,但是票房大幅縮水超過40%。THR的新聞提到,英國與法國都從首映週末的第一名跌到第四;澳洲雖然從第一名僅跌到第二,但金額跌了51%。THR的北美票房新聞提到,本片上週末在中國首映收入1040萬美元,也就是說如果扣掉中國的票房,本片上週末在海外票房的跌幅超過50%。而成本規模類似的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在中國的首映週末收入是2000萬美元,顯然迪士尼仰賴海外市場彌補本片巨額開支的希望應該已經落空,迪士尼應該開始思考這一季的帳要怎麼作數字才不會太難看。

而花了巨資拍攝的本片,在北美首映票房失利之後,紐約時報有一則標題為「火星上的『伊斯達』('Ishtar' Lands on Mars)」的報導,這則報導的標題對迪士尼的高層而言,一定感覺相當刺眼。紐時的報導提到,本片低水準的票房表現,將讓迪士尼這一季的財報,在資產帳面價值上降低(write-down)1到1.65億美元,而本片的全球票房則需要超過6億美元才可以收支平衡。Deadline在上週末的票房新聞提到,曾經拍過皮克斯(Pixar)兩部動畫長片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與瓦力(Wall-E)的導演兼編劇Andrew Stanton傲慢自大,紐時的報導補充指出,他為本片建立的幕後團隊對於拍攝真人與大成本電影的經驗不足(inexperienced),而他與迪士尼的合約也沒有賦與他最終剪接版(final cut)的權利,以及對於戲院上映版本的完全控制權。

本片上片後,雖然有粉絲在臉書上進行連署,希望迪士尼拍攝續集,但以本片的全球票房發展情勢看來,可能性相當低(除非迪士尼高層的頭殼壞了)。紐時也在新聞中透露了本片耗費超過2.5億美元拍攝的部份原因。皮克斯的動畫習慣不斷的修正重拍(Accustomed to reworking scenes over and over at Pixar),但是來自皮克斯、第一次拍攝真人版電影的Stanton,在拍攝本片時卻沒有這樣的習慣,而且經常是一次到位。如果整個拍攝過程經常是成功的一次到位,可能不會花掉那麼多錢,問題出在之後又有至少兩次的長時間重拍(went back for at least two lengthy reshoots),重拍表示需要追加預算,長時間的重拍則表示追加的是大筆預算,這部份說明了花費一路爆增到至少2.5億美元的原因。

紐時提到本片是2009年Richard W. Cook擔任迪士尼電影公司總裁任內所批准的拍攝案,而當時迪士尼的經理層級沒有太多拍攝真人版電影的經驗,這也是Cook後來被迪士尼集團的總裁兼執行長Robert A. Iger解聘的原因,而必須說明的是這與本片的決策與執行沒有關係。而接任的Rich Ross是從電視部門調過來的,他接任不久本片就已經開拍,Ross根本沒有時間立即進入狀況,以了解本片的整個決策過程與內容,他之前也沒有監督過如此大成本電影的製作,他上台後請來的幾位副手也缺乏相關經驗。Ross的支持者表示,本片在Ross上台前已經進行了一年的前製(preproduction),Ross上台後根本沒有選擇,只能讓本片開拍。Ross的支持者以去年一度暫停籌拍的Lone Ranger為例,指該片暫停籌拍期間與導演Gore Verbinski(神鬼奇航前三集)之間為了預算而形成的僵局,來證明Ross其實是有魄力,他是可以忍受意志力強的導演。儘管神鬼奇航前三集成本極高,但是北美、海外以及全球票房表現亦相對極佳,後面兩集的全球票房都有接近10億美元的水準,但是Verbinski要在迪士尼執導新片,仍要有合理的預算。

BOM週末票房新聞提到龍虎少年隊票房成功的原因是:「明顯吸引觀眾的故事前提、受歡迎的主演明星以及執行良好的市場行銷」,目前看來這三項因素本片完全缺乏。而本片被國外媒體詬病最多的爛宣傳,紐時的新聞也提到根據為本片工作的人士說法,Stanton雖然沒有電影最終版本的決定權,但他經常運用他在迪士尼的影響力,對行銷部門的作法打槍。以預告片中的音樂為例,他就堅持要使用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的老歌當背景音樂,無視行銷部門認為那首歌並無法為本片增加現代感的意見。新聞中也提到,連平面****的圖片以及使用電影中哪些片段來行銷,他都有很多的意見。Deadline一向毒舌的創辦人兼總編輯Nikki Finke之前僅用傲慢自負(arrogant)來形容Stanton,從紐時的新聞內容看來,Finke女士的說法反而是相當厚道的。

在繼續提到票房排行第四名的電影之前,來說明一下紐時新聞標題中的伊斯達(Ishtar)。80年代有兩部票房大災難,一部是成本高達4400萬美元,北美票房只有348萬美元的天國之門(Heaven's Gate),這部電影讓當時是八大之一的聯美(United Artists當時是翻譯成聯美)公司財務困難,後來只好被米高梅併購;另外一部就是哥倫比亞於1987年暑假推出的伊斯達。所以,紐時報導的標題,不是只有迪士尼看了會感到刺眼,Sony應該也會,另外還有兩位金像獎得獎男星可能也會感到有點難堪。由當時的兩位超級巨星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與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雙掛頭牌,加上法國女星伊莎貝艾珍妮(Isabelle Adjani,羅丹與卡蜜兒、著魔)聯合主演的伊斯達,哥倫比亞當時為了分別與霍夫曼與比提兩大巨星建立好關係,不但付給每人500萬美元的高片酬(以當時的標準是接近天價),而這部電影的拍攝成本更高達5500萬美元,但是北美票房只有1437萬美元,在當年度的票房排行只有第73名,1987年只有4部電影北美票房超過一億美元。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是票房大災難,但好歹伊斯達在暑假黃金檔的首映週末,仍然拿下了當週票房冠軍,異星戰場只有第二名。我個人當時是在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劇情以及三位主角的表現已經記不得了,但是我記得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相當乏味,編導也無能把故事說得更有趣,乏味、無趣加上缺乏神采,光靠大明星加持完全救不了這部電影。

而以現在的標準看來,5500萬美元的成本並不算什麼,但是在1987年幾乎可說是接近天價。這裡列出同年推出的動作大片的拍攝成本,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的終極戰士(Predator)成本只有1500萬美元(北美票房5973萬美元),機器戰警(Robocop)1300萬美元(北美票房5342萬美元),前一年(1986)推出的異形第二集(Aliens)成本也只有1600萬美元(北美票房8516萬美元)。也就是說,伊斯達的成本比這三部動作大片的成本加起來還要高(而且看完電影之後,完全無法想像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而對兩位男主角來說,80年代是他們的黃金時期,霍夫曼在以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1979)獲得第一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之後,只在1982年演出了窈窕淑男(Tootsie,北美票房1.77億美元,當年北美票房第二名,僅次於ET外星人),接下來就是伊斯達;而比提則是1981年推出他製片、導演(他以此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編劇並兼任男主角的烽火赤焰萬里情(Reds)之後,伊斯達是他六年來唯一的作品,結果電影不但賣垮了,還成了當時的大笑話。對霍夫曼來說,還好他在第二年推出的雨人(Rain Man),不但讓他拿到第二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而且1.72億美元的票房還是1988年的北美賣座總冠軍;而比提則是到了1990年推出了根據漫畫改編的迪克崔西(Dick Tracy),他仍然是製片、導演並兼任男主角,北美票房高達1.03億美元(當年只有9部電影北美票房破億),才讓兩位巨星當時的地位持續穩固。至於伊斯達的導演兼編劇Elaine May,在伊斯達之後她至今為止沒有再執導過任何電影,完全與導演椅絕緣,可能是唯一的票房災難受害者。至於異星戰場的導演Stanton的未來,目前很難說,但應該可以肯定他下一部電影不容易拿到高預算(如果他還有下一部電影的話)。
舊 2012-03-23, 12:31 AM #3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vanshan離線中  
Ivansha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27
以下則是本人上週一在其他網站所寫,異星戰場首映週末的北美與海外票房的內容,僅提供參考:

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週五首映票房約981.8萬美元,雖然是週五的日票房冠軍,但卻是本片在北美電影市場唯一的一個票房冠軍,週六票房大約1230.8萬美元,週日票房預估847.7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060.3萬美元。Box Office Mojo(後面簡稱BOM)的票房新聞提到,本片首映週末票房收入遠遠不如過去五年同檔期上映的電影。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300)拍攝成本6500萬美元,於2007年3月9日週五首映日收入2810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收入7088萬美元,北美票房2.1億美元;史前一萬年(10000 B.C.)拍攝成本1.05億美元,於2008年3月7日週五首映日收入1250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586萬美元,北美票房9478萬美元;守護者(Watchmen)拍攝成本1.3億美元,於2009年3月6日週五首映日收入2451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收入5521萬美元,北美票房1.07億美元;世界異戰(World Invasion: Battle Los Angeles)拍攝成本7000萬美元,於2011年3月11日週五首映日收入1339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收入3557萬美元,北美票房8355萬美元。而這些電影都只有2D版,本片則同時有IMAX 3D與一般3D版上映。而如果和迪士尼去年成本與行銷經費規模差不多、也同時有IMAX 3D與一般3D版放映的神鬼奇航:幽靈海(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後面簡稱神鬼4)相比,神鬼4拍攝成本2.5億美元(外加北美行銷費用約2億美元),週五首映日收入3486萬美元,首映週末三天收入9015萬美元,北美票房2.41億美元,本片在北美的票房能有神鬼4的一半大概就可以偷笑了。

接下來看本片的海外票房,根據迪士尼提供的資料,本片上週末在海外51個地區總共收入7060萬美元,是海外市場的票房冠軍,表現比北美好一些,全球票房1.01億美元。BOM的新聞提到,這些地區已經包括了所有主要市場,除了中國(Deadline新聞提到3D-crazy China,指中國是屬於3D狂熱地區)與日本以外。BOM特別提到俄國(我想應該是迪士尺特別強調俄國),1750萬美元的首映票房是俄國當地第四高的票房紀錄。亞太地區表現最好的是南韓(390萬美元)與澳洲(340萬美元)。但是在歐洲地區的票房表現,相對來說則是「相當不起眼(fairly unremarkable)」。新聞中提到了法國(380萬美元)、英國(330萬美元)、德國(300萬美元)、西班牙(280萬美元),以及意大利(160萬美元)。拉丁美洲的表現稍微好一些,新聞中提到了墨西哥240萬美元,以及巴西240萬美元,BOM的新聞指出,這些數字沒有一個是大片(blockbuster)應有的票房表現。BOM的新聞認為,雖然中國(3月16日上片)與日本(4月13日上片)還沒有上片,但是從過去的比較來看,本片的海外收入在最好的情況可能可以達到3億美元左右,Deadline的新聞則認為本片最終可能仍然會出現超過一億美元的呆帳(writeoff)。

這裡轉貼本人去年5月中旬所寫的關於神鬼4的海外地區首映週末票房:『雖然在北美地區的表現不算好,但是神鬼4在海外的票房表現超乎預期,而且從海外票房看來,3D對海外觀眾的吸引力,下滑程度比北美地區要小很多。神鬼4從上個星期三開始,即陸續且幾乎是全面性的在海外市場上片。根據BOM的資料,俄國與中國是神鬼4的海外市場表現最佳的兩個地區,分別有2860萬美元與2000萬美元的票房,其他地區也有強勢表現,英國票房1950萬美元、德國1940萬美元、日本1820萬美元、法國1480萬美元、南韓1200萬美元、意大利1150萬美元、澳洲1030萬美元、西班牙1000萬美元、墨西哥980萬美元以及巴西610萬美元。BOM的新聞指出,神鬼4上週在海外票房總計約2.56億美元,比第三集海外首週的2.16億美元票房高出了20%。但是若考慮到第三集只有2D版本,這20%可能並沒有完全反應3D加收票價的影響,也就是說,神鬼4在海外市場的觀眾數目,是比不上口碑較差的第三集。』從這些數字與上一段的本片票房數字相比較可以發現,迪士尼最引以為傲的俄國,其實少了1000多萬美元的收入,歐洲與亞太地區國家的收入則是八位數與七位數的巨大差別,拉丁美洲兩國的差距則是二到三倍。

再回過頭來看北美的3D票房佔有率,本片週五在北美3749家戲院上映,其中有2614個3D放映廳,以及290個IMAX放映廳,3D票房佔有率64%,包括IMAX的16%在內,也就是說一般3D是48%。看起來3D票房佔有率顯著提高了,但是相對於整體票房來說,基本上仍然持續去年暑假檔開始的頹勢,也就是票房愈好的大片,3D票房佔有率愈低;票房愈差的3D電影,3D票房佔有率相對較高;3D的死忠粉絲會在第一時間衝進戲院,其他的觀眾則大多從荷包(也就是指經濟)的角度決定看票價較便宜的2D版。羅雷司首映週末的3D票房佔有率52%,其中包括IMAX 3D的8%在內,也就是說一般3D是44%。神鬼4北美首映收入的3D票房佔有率46%(包括IMAX 3D的9%在內),但首映票房是本片的三倍。反而比較值得注意的是IMAX的票房,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的報導指出,IMAX雖然只有290個放映廳,但是收入卻佔了約17%,金額超過500萬美元;在本片北美收入排名前10名的放映廳之中,有8個是IMAX放映廳(Of the top 10 screens in the country for the film, eight were IMAX.)。THR的新聞特別提到,IMAX放映廳近來已經成為「宅男粉絲的避難所(a haven for fanboys)」。去年底上映的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 Ghost Protocol,後面簡稱MI4),IMAX的票房收入就佔了首映第一週票房的23%,而MI4在北美上映的3448家戲院中,IMAX放映廳只有300個左右,也難怪007第23集空降危機(Skyfall)、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的續集...等片都決定要推出IMAX版(後者尚未正式宣佈,但已被拍到拍攝現場出現IMAX攝影機)。

BOM三月票房預測的特稿中指出,過去幾個月美國娛樂記者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本片的成本。BOM的特稿指出,本片至少2.5億美元的製作成本(另外可能還要再加上至少1.5億美元的行銷),或許只對紐約與洛杉磯兩大城市的觀眾有些許吸引力,但對於其他地區的北美觀眾來說,製作成本不太會影響他們對電影的選擇,行銷方式可能反而會有影響。而迪士尼過去幾個月為本片所作的宣傳,幾乎被所有的美國媒體公認是「令人驚訝地壞宣傳(astonishingly bad marketing campaign)」,也讓本片的首映票房幾乎全面被唱衰。上個月舉行的超級盃(Super Bowl)****是有名的貴,迪士尼砸了大錢在超級盃打****,****內容卻是主打強卡特(也就是本片的英文片名)這個名字,好像認為這個名字就可以吸引觀眾買票進場。最近兩個星期的****內容換成了「在星際大戰之前,在阿凡達之前,有強卡特。由製作神鬼奇航的公司帶給您這部電影(Before Star Wars, before Avatar, there was John Carter. From the studio that brought you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一口氣提到三部賣座與口碑都好的強片,卻反而突顯出本片內容的混亂沒有條理(incoherent)。

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後面簡稱EW)報導,本片的週四首映午夜場只收入了50萬美元,華納上週末的低成本電影Project X,週四午夜場都有120萬美元的收入。Deadline新聞最早的版本提到,迪士尼很希望看到3字頭的票房(也就3000萬美元以上),EW也報導了同樣的內容,而迪士尼內部的預估則是2400到3000萬美元,目前看來迪士尼的預測相當準確。而Deadline上個月就有新聞提到,迪士尼之前為本片進行的兩波市調,觀眾的期待度都很差。新聞中甚至提到,迪士尼內部已經有一種論調出來,指本片是前任迪士尼高層Dick Cook所做的決策,聽起來像是電影都還沒有上片,內部已經開始在為卸責找藉口。而Deadline的新聞還提到,本片預訂3月9日上片,而它只有兩個星期的票房衝刺期,因為3月23日另外一部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飢餓遊戲就要上片。迪士尼去年也有一個票房災難,去年3月中旬上片的3D電影Mars Needs Moms,拍攝成本1.5億美元,北美票房只有2139萬美元,可能連行銷費用都不夠支付,海外收入更只有1760萬美元,台灣是直接發DVD,好像連藍光都沒有發,更不要提3D版藍光。

而The Hollywood Reporter(後面簡稱THR)的新聞比較務實的指出,本片的票房是否得以收回成本,必須要看海外市場的收入。THR的記者認為,好萊塢的3D大片若在北美地區票房不如預期,通常可以在海外市場獲得彌補。THR特別提到下週末才會上映的中國,以及4月13日才會上片的日本,這兩個地區基本上都是3D電影的大市場。神鬼4北美票房不如預期,但海外票房高達8.02億美元,其中日本就收入了1.08億美元,是該片在海外唯一突破一億美元的地區,中國也有7000萬美元的收入,是該片在海外地區票房的第二名;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I)海外票房高達9.47億美元,日本是海外票房最高的地區,收入高達1.24億美元,英國也收入了1.17億美元,是海外唯二票房破一億美元的地區,中國的票房則是6080萬美元,在海外排名第五,德國與法國分居第三、四名;變形金剛3(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在海外地區收入7.71億美元,中國的票房就佔了約二成,高達1.45億美元,是該片唯一一個票房突破一億美元的海外地區。

同樣是因為拍攝皮克斯(Pixar)動畫電影而成功,Brad Bird在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s)與料理鼠王(Ratatouille)之後,首次拍攝的真人版電影MI4全球票房目前達到6.88億美元,口碑也極佳。拍過海底總動員與瓦力的導演Stanton,本片是他首部執導的真人版電影,目前看來已經成為一場災難。他前幾天對媒體表示,已經為本片續集的劇本努力了六個月,我想他可以停工然後開始思考另外一部電影的題材。而Deadline網站的創辦人兼總編輯Nikki Finkle分析指出本片的主要問題,首先就是迪士尼太縱容皮克斯(Pixar)的人,最主要問題就在傲慢自負(arrogant)的導演Stanton。迪士尼前後幾位高層Dick Cook、Rich Ross以及Bob Iger都先後警告過他,電影故事太忠於Edgar Rice Burroughsh原著Barsoom系列的第一本A Princess of Mars(直譯是一位火星公主)。而美國媒體公認的爛宣傳,也無能解釋本片地球上的戰爭英雄跑到火星上的故事線與角色設定;而劇情中女性觀眾比較會有興趣的愛情故事線,也就是火星公主的部份,宣傳中也從未提及,難怪之前的市調顯示沒有女性觀眾想看。其他電影公司的高層也提到,本片的宣傳也無法吸引非宅男(fanboy)的年輕男性觀眾(younger males who weren't fanboys)。而本片的票房表現一如預期的差,其他電影公司大概都在看迪士尼的笑話,不過環球可能不包括在內。好萊塢已經開始有新的話題,八卦的重點就是本片的男主角泰勒基奇(Taylor Kitsch),他同時也是環球即將上映的大片超級戰艦(Battleship)的男主角之一,而超級戰艦也是耗資2億美元的大片,環球寄望很深,可禁不起任何差錯。
舊 2012-03-23, 12:36 AM #3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vanshan離線中  
abo5738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1,746
英國衛報:影史十大賠錢電影 其中有兩部把電影公司拍垮了

會演戲的人 也不一定適合拍電影

那天看八卦討論 劉德華之前拍一部啥電影 忘了?
好像也虧了很多錢.........
__________________
我回應你的文章 你也幫我回應我的文章
就很感謝你了 -----------
舊 2012-03-23, 03:04 AM #4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bo5738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18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