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其他群組 > 七嘴八舌異言堂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不是江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引用:
作者horace0110
關於茶具的選擇上與我的認知不完全一樣,跟您討教一下。
一般高山烏龍也是有分輕發酵(例如杉林溪)&半發酵(梨山、阿里山),
在茶具&水溫的控制上也不是完全都一樣的
就我常泡的杉林溪來說水溫我習慣用90度以下的水且茶壺也是找薄壁的壺
所以我個人觀點還是依照各種不同產地&品種的茶來選擇茶具比較恰當。

至於夏茶,前陣子喝到一泡有機茶,不知道怎麼照顧的茶園,茶味居然不會輸給冬茶而且相當耐泡


茶具是必需依茶的特性去選沒錯,綠茶是七十度水,包種是八十五度水,烏龍鐵觀音則是九十五度以上水至滾水,否則有些味道會出不來,但用這麼熱的滾水下去泡茶的技術就很重要了,前面不知有沒有講過,泡茶主要的就是在控制苦澀的程度在人可接受的範圍,而香和甘又能釋放在茶湯中,九十度是可以避免澀味的產生,但有些回甘的喉韻你可能也喪失了,壼具為啥我會如此提到,請看看比賽茶都是用何種茶具即知,只有高溫聚熱的陶器或瓷器才能讓烏龍的味道全部溶於水中,瓷器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吸味,熱水一沖前一泡的茶味可完全去掉,但也因此喪失養壼的樂趣,所以端看個人需求,有的只講究茶味的用鑑定杯泡未必不可,除茶味之外想養壼的當然如同貴兄一樣講究。

薄壁的壼不見得把把都適合烏龍,但有的薄胎壼泡出來真的不錯,以前我也有收過徐文哲(台灣陶藝家)的,他的壼泡烏龍就很棒,時間掌握得好可讓茶多個一泡到兩泡,但不小心浸到則澀味很容易就跑出來了,選茶具不能光看型,要研究土方才知這壼適不適合泡烏龍,只講究型體比較籠統一點。

一般來說現在很多茶農都願意改用有機的栽培方式,因為以往用化肥種茶土壤酸化很快,那塊土地一下(其實也可撐好幾年)就完蛋了,用有機才能達到長期採收的效果,有機栽培法出來的茶質確實比化肥產出的要好(我也只喝有機茶),但只講個夏季其實是不準的,就像我前面說的茶在攝氏十三度以下是停止生長,而梨山頂的那幾泡茶(大禹嶺、福夀山、奇萊山等),實際產出日期約為國歷的五月和十月(照時間算應該是夏秋茶),但講還是講春茶和冬茶,所以除了講季節也沒辦法講得很清楚,尚需告訴我海拔多少才行(要考慮茶的生長特性),另一點要注意的就是,現在由於飲料茶的盛行,去苦澀的化學藥劑用在茶質改良上的也不少,或是進焙爐去掉苦澀味(我就會了 )都可,所以要喝過才知這種情況是何種方式產生的,進焙爐勉強能喝,但價格也不能被抬得太離譜(夏茶就要有夏茶的行情),化學方式乾脆就捨棄去做肥料算了。

輕發酵和半發酵以山頭畫分不準,同樣的產地我可以請師父做輕發酵茶,也可以請師父把發酵程度再重5%,端看我怎麼為客人選茶而已,在茶的識別上有所謂的山頭香,大至來說梨山茶系是果香,杉林溪茶系是杉楓的味,阿里山茶系則是花香,每個產區我都能做各種發酵的茶,只依山頭畫分真的不是很準確。
     
      
舊 2007-06-12, 12:53 AM #6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是江DD離線中  
不是江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引用:
作者lien701
小弟又來請教了
有的茶葉倒出來就是一團團的,這是製茶過程天然產生的嗎?為何又有的茶不會呢?在大陸好像有人搓茶為生,故意用手搓成團狀,賣的價格比較高。
謝謝


綠茶和包種類本來就是條索狀,現在(早期不是)的烏龍(鐵觀音亦同)則為了包裝及保存普遍製成球狀,這是茶葉生產的必經過程度錯,揉搓成球可加重茶葉本身的發酵程度及易於保存(抽真空包,條狀的一抽就碎了),至於其餘茶類故意這樣搓倒是沒見過,像綠茶和包種這樣搓的話發酵加重下去茶的草香和菜香就不見了,會轉成烏龍的花香和果香,其實茶有些樹種是做啥茶都可以的(綠茶、包種、烏龍、鐵觀音、紅茶都可做),端看發酵的程度和烘焙的火候,但不是每種茶菁這樣搞都很適當就是了,至於賣價高是多這層工夫的關係,但基本上建議還是要照個人口感去論價格,再貴的茶不合胃口對個人來說也未必有它的價值。
 
舊 2007-06-12, 01:02 AM #6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是江DD離線中  
不是江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其實現在要買到好台茶是很難的,曾經有個同行是這麼跟我說的,現在去茶山買茶(進貨),只要你沒跟著採茶姑娘採下來的茶菁一路走,這茶到你手上的時候保證被摻或是被調包(進口混充是常有的事),弄到後來我只能找自己的師父(他曾是台茶比賽的評審)帶著一家老小上山做茶,從採收(當地顧人手一起採)到製成完全由他監督我才放心,喝到現在我覺得有些產地不錯的例出來給大家參考(僅限今年春季):

大禹嶺、碧綠溪(大禹嶺旁的碧綠溪)、武陵農場(退輔會的武陵農場,總統府指定用茶)、福夀山(退輔會的福夀山農場)、奇萊山(產自俗稱黑森林那一帶)、杉林溪(十二生肖灣猴狗豬段)、玉山塔塔加部落(弄到一泡三年生的 )、樟樹湖(阿里山最臭屁的茶農就這區),這些都是我會推薦的產地,以今年春為例,全台茶香(陽香+冷香最棒的肯定是福夀山茶),而回甘最佳的肯定是奇萊山茶(福夀山的略輸一點點),不過這推薦只限今年春季茶品喔!因為每次產茶我都會試喝一堆,但大家都知道農產品是靠天吃飯的,假設天候不佳某些產區的品質會上上下下有個落差,像我有時就挑大禹嶺而捨棄福夀山,所以現在在我心目中的第一也不見得能維持到冬茶產出時,對這些產區有興趣的想知道特性請再提問,要來找我一起泡(輒茶)也是可以啦!
舊 2007-06-12, 01:20 AM #6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是江DD離線中  
不是江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有關選用茶具的部份我再補充說明一下,一般來說不同產區用不同茶具,有幾個原因,一是某些壼特別適合泡這產區的茶,例如這茶質不好,發酵取其香味但澀味也跟著出來,但這時選用非高溫陶土燒製的壼可避免這澀味溶入在茶湯中,二是店家想多賣你幾套茶具,三是有心要養壼者,避免不同產區的茶味互相干擾,但我講究的泡茶茶具取捨重點是我要這茶葉的茶味全部散發出來(包含苦、澀味),而靠技術(掌握苦澀在茶湯中的程度)來泡出一手好茶,所以在壼具土質不會分時,我建議直接用比賽茶用的鑑定杯直接泡就好,因為這東西便宜,又能讓茶葉的味道全部釋放在茶湯中,品質好壞一喝即分明,等找到自己喜好的茶後再來找適當的茶具亦不嫌晚。

以我近期最愛的奇萊山茶為例,由於種在黑森林一帶,除花香及果香之外,茶湯還有種濃郁的原木香,入口迅速回甘,就算你在抽煙嚼檳榔,那回甘湧出來的唾液亦可蓋過煙味和檳榔味讓你感受到,可說是今年春季全台回甘最棒的茶,不過因為口味偏向厚重,亦帶有一絲絲淡淡苦味,茶湯熱的時候幾乎感受不到,但冷掉時就比較明顯,這時有些沒辦法聚溫的壼具可能由於溫度不夠這苦味不會溶於茶湯中(例如冷泡茶),但有些香氣和回甘可能就因此也不會溶於茶湯中而錯過了某些好味道,這也是蠻可惜的,所以我情願用技術去享受茶的完整風味,也不會用壼具壓住茶的任何一味(好味及壞味),請參考。
舊 2007-06-12, 03:14 AM #6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是江DD離線中  
不是江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對了有關茶發酵的問題大概可以不用問了,因為這講起來很籠統,你們也未必聽得有,就像酒有不同的酒精含量你喝得順口就是好酒,而茶喝得順口就是好茶一樣,道理我簡單的說好了,茶葉採下來的我們稱之為茶菁(製茶的原料),做出來的成品稱之為茶乾,而在這製造的過程中,炒茶師父要發酵到多少%和走香氣或水路的路線都是他自己可以掌控的,就好比一塊豬肉廚房的師父可以做成炸豬排或川燙一樣,但是一般來說,若是當季的茶(單指烏龍),除了凍頂烏龍本來就是重烘焙之外,一般師父都會保留這茶的鮮味,烏龍可貴之處就是它可以吸收這山頭的養份,然後你品用時除了茶湯還喝到這山頭的芬芳,上文有提到梨山茶區是果香、杉林溪茶系是杉楓、阿里山茶系是花香,其實這只是比較籠統的分法,因為類似的土壤類似的水質(統稱生長環境)就是會讓烏龍具有類似的風味,所以很多老一輩或茶齡很久的人一喝這山頭氣,就知是不是這山的茶道理就在這裡,再細分還是有的(所以茶我一定會區分最小地名),但老實說這沒器具沒現場喝實在不好講,例如樟樹湖的茶會帶有嫩薑(或芒果果皮)的香味,總統府指定用的武陵農場茶除了果香以外喝了會好像含口雪在水中,有種清甜的口感,這都要多喝才能體會,有興趣有機會又吃飽太閒可以找我一起來品,或是各位有知道有那些新茶區(很多茶區因為地力我都只會和它玩八年而已)也可以交流,在產茶時期我會找師父上山觀察合不合用再決定是否採用,不過會受海風侵蝕的茶區就不用交流了,例如宜蘭的玉蘭茶、屏東的港口茶、金山的鐵觀音、台東的利稻等(我連公司茶松柏嶺都只用X山的),感謝。
舊 2007-06-12, 09:10 AM #6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是江DD離線中  
lien701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3
文章: 371
看了這麼久
我都不知道我喝的是不是台茶
在PTT看到說台灣茶的產量其實連台灣島內都不夠喝
大部分人喝的都是外國茶
尤其是罐裝茶飲料、飲料店都是
心都涼了
來一段PCDVD的傳統吧
”沒茶沒真相”
版主分享一下手上的台茶給小弟嘗鮮一下如何?
當然是有價的啦
先謝謝了
__________________
lien

此文章於 2007-06-14 10:13 AM 被 lien701 編輯.
舊 2007-06-14, 10:09 AM #6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en701離線中  
不是江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在我剛開始販售茶葉的那年,就政府那的統計數字來說,進口茶的消耗量已佔了市售的六成(這還是有發票的部份),沒發票可統計的部份還不知有多少,其實台茶不夠消耗這句話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有些好的產地真的是不夠消耗,例如退輔會的福夀山農場,因為品質經常是茶冠全台弄到連罐子都有人仿,後來只好鬧上法院解決,不過這隻仿退輔會標章的罐子到現在還存在(製罐廠就不點名了),只是不敢再放電話地址而已,不知情的人只看那標章還真以為自己買到的是福夀茶也是大有人在,所以我才會在前文提供茶成本價的大概計算方法,基本上有心人只要假裝自己是製茶師,打電話問茶農茶菁的行情,大概就可知這產地的茶價約為多少,售價遠低於原料(茶菁)價的連喝都免了,保證是亂七八糟的混充貨,不過貴的也未必是真的,還是有一堆人連茶產區的位置都搞不清楚(講山頭的你根本不知是山頂、半山腰甚至山腳),在雲林古坑咖啡及一堆進口混充的茶商被踢爆後我真的覺得這小細節問清楚並不過份,尤其烏龍有時隔一座山頭風味就有差別,問明茶的最小產區範圍和這產區的特性自然也是賣家應答得出來的責任,茶沒有身份證,儘量把來歷問清楚我相信都不是什麼很苛刻的要求。

不過有些真的是很難形容的,例如說茶的發酵度,假設在我這泡我手上剛好有同產區但發酵度不同的茶,就算我不說用喝的那風味也是馬上就見分明,但沒喝到形容起來真有如瞎子摸象,就好比不同酒精濃度但同系列的酒,3x%、4x%、5x%都把標籤撕掉,光用講的形容那差別要讓一般人感同身受大概也不是件簡單的事,這點真的很抱歉,只有靠多喝及有經驗的人提示口感差異才有辦法形容得較完全。

至於我的觀念一向是以茶會友,在我這喝的都算我的沒差,來找我只要我手上有的各山頭好茶我接受你點"茶"都沒問題,但如果僅索取樣品這點我真的會怕怕,因為我山頭分得很細,一種茶一次量也不可能很多,給太少不符我的個性(好歹嘛讓人泡個兩壼),給太多索取的人數一多存量一下就見底了,對我既有的客戶也不好交待,所以要飲用真的建議以現場泡為準,只要交通許可(別找荒山野嶺)我去一趟這都很好商量,只要事先約好即可。

而關於市售飲料茶,坦白說自己拿保特瓶用冷泡法來搞都比較實在,各位可注意看那瓶身,一堆都是茶粹取液為原料,這東西我是不推薦的,原因就不提了,真的有在喝茶的相信有很多人對那些飲料茶都是不屑一顧(無論它標示何山頭或何茶種),因為風味真的和好茶現泡差得太多了太多了,真的想喝茶飲料我只會推紅茶,因為這茶價格太便宜亂搞反而增加成本,所以沒啥人會去把紅茶類的茶拿去加東加西的,那也是我購買機率比較大的飲料茶唯一的一種,烏龍類的飲料茶風味差太多根本沒讓我產生想買的念頭,綠茶則是泡法的因素(等會補充)茶葉本身就不適合拿來做飲料茶(以現有的機器及生產方式而言),所以真要喝飲料茶我只會建議選用紅茶類的產品。

補充-綠茶泡法:一般來說綠茶類茶適泡水溫為70度水,但無論你是翻茶經看起水泡的程度或一般的開飲機等的機器是無法很準確提供你七十度水的,這時就要靠變通的作法,我建議的方法是,用一般的馬克杯,下適量茶葉(請依各人飲用濃淡自行針酌),先注入二分滿的冷水,再倒入滾水沖至九分滿即可,因為綠茶的茶葉很鮮嫩,過熱的水一下去馬上就蒸熟了,接著不但青草的芬芳跑掉苦澀也可能跟著出來,照我建議的方法隔層冷水逐漸加熱就可保留青草的芬芳而壓抑住苦澀的味道,有興趣可以自行試試,不過若是取用的杯具較厚吸熱較迅速或天氣嚴寒導致水溫過冷,請自行加減一開始注入冷水的量,用同種器具沖泡數回相信大家都可沖出一杯芬芳的綠茶。

茶葉的妙用:在別串我有提到把泡過的茶葉置入冰箱內可消臭,未泡之茶包置放在電話話筒的部份也可吸去異味,廚房有油膩難洗之部份也可把泡過的茶葉放上去(剛泡好還濕濕的那種),靜置五分鐘後再用抹布一起把污漬部份擦拭一遍即可去除,不過這點在現在清潔劑效果愈來愈強之下慢慢沒用了........

有事要外出其餘待續...........
舊 2007-06-14, 02:03 PM #6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是江DD離線中  
另類觀點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19
現在冷泡茶還蠻流行的...
少了苦澀多了回甘?
請問樓主的看法是...
舊 2007-06-15, 12:05 AM #6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另類觀點離線中  
小建
*停權中*
 
小建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May 2000
文章: 7,451
冷泡茶其實有其方便&特殊的風味...

對於茶的看法,不知道有沒朋友看過霍元甲?!
其中李連杰演的霍元甲角色曾跟中村獅童演的角色對話,其中霍元甲就說過...

茶照其天性生長,其實並無絕對的高低差別,有的只是人強加上去的...

品茶,是一種喜好與心情...
太過強求頂級茗品,個人覺得倒無必要! 在自己喜好範圍,經濟許可範圍,去品嚐合自己口味的茶最重要...因為那能帶給您的,不是靠賣茶的商人一張嘴就能呼愣您的。

而好的茶商,小弟認為是該努力多學習更多茶方面的知識,好好把關茶的來源,絕不能自己明知故意拿劣等茶來混充高價茶賣,或是銷售過程一昧詆毀同業,只說自己的茶才是好,別人的都是不入流,這樣的茶商人品,小弟也很不喜歡...

關於冷泡茶,小弟也有寫了個小心得在這裡,有興趣的朋友也歡迎指教...

夏日"涼"伴...冷泡茶
舊 2007-06-15, 12:56 AM #69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小建離線中  
不是江DD
Basic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6
文章: 28
引用:
作者另類觀點
現在冷泡茶還蠻流行的...
少了苦澀多了回甘?
請問樓主的看法是...


冷泡茶少了苦澀多了回甘?相信我,這是廣告唬人的,前文就有提過95度以上的水甚至滾水才能沖出烏龍完整的味道,而苦澀溶於茶湯中會比甘和香要快,所以泡茶的技巧就在於掌握苦澀溶於茶湯中的程度在人可以接受的範圍,而香和甘又要平均釋放於茶湯中表現出來,那既然這茶的特性如此,冷泡是可以避免產生茶的苦澀,問題是香和甘真的出得來嗎?我怎麼實驗都是只能出部份的茶香和茶味,至於回甘別傻了。

曾經有位懂茶的客人來我這品茶時我只拿杉林溪出來(別小看我的杉林溪,能拿出告呷低的全台灣沒幾人,大部份都是羊仔灣或三層坪的),他喝到後眼睛都發亮了,一壼水沖完後我問他是不是要再來一泡,他說不用,好茶一泡足已,一直灌是浪費,為啥呢?因為他要享受這回甘的感覺,什麼是回甘?前文有講過是刺激你的口腔分泌唾液,級數夠的甚至會帶有甜味,好茶早上喝一壼那回甘可以讓你到中午都不會覺得口渴(指未進食其餘食品的狀態下,吃蛋糕甜點等消耗唾液的食物那另當別論),回甘湧現時那種清涼的甘甜對口腔來說是非常舒爽的,至於市售飲料茶有那一種可以有這種效果?有的話我乾脆買他們的茶來賣也省去上茶山了..............

冷泡茶就我的看法而言,只能說是那飲用的溫度比較適合酷熱的夏天,事實上那種泡法不但浪費茶葉而且茶味無法全部出來,拿冷泡茶過的茶葉下去用水煮還是會出一點味,但再煮也是不完全的味道了,雖然夏天一到耐不了酷署的我也是會弄冷泡茶來飲用,但這絕對不是品嚐茶葉原味的最好方式,不過這泡法亦有它的優點啦!早期這冷泡茶的來源是我在新竹服役時(二千年以前了),因為東方美人這茶基本上是夏茶(我有講過烏龍受到過多的日照易出苦澀味),當時在研究如何泡才能讓這苦澀味不會釋放在茶湯中,當時因為酷暑那時隨手抓了一把茶葉扔入保特瓶裡,隔天拿起瓶子來瓶口濃郁的花果香和不苦不澀的茶湯才因此促成了這冷泡茶,後來這冷泡法才由東方美人逐漸衍生到別的茶種上,這起源信不信由各位了,不過反正冷泡茶沒啥技術,當作夏天自製清涼飲料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冷泡茶不會出苦澀味,所以有時真要這樣搞未必要拿些極品的茶下去,拿些一斤幾百元的來搞足已,反正最討厭的苦澀味出不來,而部份的茶香茶味等又能溶於茶湯,剛好讓平價茶葉有其表現的空間,故建議初試儘量用平價茶,經濟許可口袋麥克麥克再用高單價茶品下去搞!

茶的妙用繼續補完:
前文有提過熟茶傷胃的源固是因為在烘焙的過程中把能顧胃的茶油焙成了茶鹹,這茶鹹空腹下鐵定傷胃,但相對的時下最盛行的"油切"效果也是它最好(油切對我來說就是茶去油解膩的功效),那這熟茶有啥妙用呢?有的........例如說魯五花肉好吃是好吃,但過油吃了容易膩,這時就可以沖一杯濃濃的熟茶倒入魯汁一起魯,這油膩的感覺可減少許多(因為"油切"了! ),同理吃麻辣鍋時很香,但辣油有時太過油膩吃多胃不見得好受,倒杯濃濃的熟茶下去也有相同的效果,吃起來胃脹氣的不愉快感會好很多,其實這兩招有些魯包和湯頭早就有人在用了,有喜好這類食物的以後可以試試。

茶購買前請三思的相關產品:
一是粉末狀茶包,理由前文有述這不再提,二是以前飲料茶剛盛行時隨之產出的副產品茶葉枕,別以為那睡起來很香,它裡面的填充物都是乾燥的,相對的吸收濕氣的效果也特別快,接著就會開始長霉,再來不用我多說了吧...........

我研究茶很講究實際面,我會想辦法搞懂茶的原理原則,再找出很多通俗易懂的方式用文字表答出來,研究茶味時我會儘量提示口腔的感覺,再說明那差異在那,研究泡法時我會先去瞭解這茶的特性,再由現代人普遍使用的器具做變通(如綠茶泡法),怕買到進口茶的我提供由林相做識別的方法(葉片的油膜),嫌台茶太貴的我會告訴你茶價的概算法,有心又有閒的可以親自用電話即可印證,我講述的每一種方式都是方便大家自己求證的,所以本串每種方法有沒有錯,自己在家就可以試得出來,我到底是不是不懂裝懂,很容易就可以識別,有興趣的多來本串逛逛,相信可以找到很多淺顯易懂但你喝一輩子茶都不見得有人會和你講的道理,而我有空也會慢慢把這茶相關討論串繼續充實下去,有疑問很急著想問的亦可先行提出(普洱的乾濕倉識別法我都可答得出來 ),祝大家都能喝到好茶,感謝捧場啦!

此文章於 2007-06-15 05:39 AM 被 不是江DD 編輯.
舊 2007-06-15, 05:36 AM #7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不是江DD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2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