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註冊 常見問題 標記討論區為已讀

回到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 電腦硬體討論群組 > 儲存媒體討論區
帳戶
密碼
 

回應
 
主題工具
shadowsfall.tw
Junior Member
 
shadowsfall.t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8
文章: 824
ARC100、M6S、MX100亂鬥,入門級 SSD 三方性能小測

在這半年左右,SSD 似乎以相當快的速度開始普及,尤其是已經提到不想再提的(?) Intel 520 SSD 跳水潮開始讓各家廠商,尤其是一些大廠開始更進一步的去關切入門市場的需求;隨著製程微縮帶來的降低製造成本,也讓一般大眾可接受的容量,從原本的 120、128GB 移到了 240、256GB 的區間帶,眾家廠商的戰場也開始移至此處。

不過就算在低價位市場,依照各家的決策方向,在規格、性能乃至於售價與保固上也還是會有著微妙的差別。在繼先前的 ARC100 開箱之後,陸陸續續去借來了各家在定位或是市面售價上都是屬於入門等級的 SSD 來進行一系列的測試,觀察目前比較有討論度的產品,除了原本手上已經有的 ARC100 240GB以外,另外借到了 Plextor 的 M6S 與 Crucial MX100 兩顆 SSD,比較可惜的是 Intel SSD 520、530 系列作暫時借不到因此作罷。但也剛好可以指出這三顆剛好都具有隨機資料不掉速特性的 SSD 各式各樣的性能表現上到底如何?




簡單說明一下這三顆 SSD 的特性,OCZ ARC 100 使用了自有的 Barefoot 3 控制器,搭配上 Toshiba A19nm 顆粒,NAND 容量 256GB,因為 Over-Provision 保留空間實際上的容量為 240GB,提供三年保固;

Plextor M6S 使用 Marvell 88SS9188 控制器,同樣也搭配 Toshiba A19nm 顆粒,無 Over-Provisioning 所以有256GB 可用,提供三年保固,同時也是帳面數據看起來最優的產品;

最後 Crucial MX100 使用了 Marvell 88SS9189 控制器 搭配 IMFT 16nm NAND FLASH,無 Over-Provisioning 可用空間 256GB,是測試產品中 FLASH製程最微縮的 SSD,前一段時間市場上促銷活動讓它成為同級價格最優的產品。不過最近的價錢調整讓價位有些變動,讓 OCZ ARC100 成為同級產品中價錢最低者。

在此列出目前市場上三款的通路參考價格。


在測試之前,因為借來的產品有新有舊,每顆 SSD 的寫入量都有些不同,因此先用工具寫入資料將對 NAND FLASH 的寫入量控制到差不多的狀況,最後再執行 Secure Erase 完全格式化 SSD才開始進行測試。在每一次的測試之間,也都會執行Trim 與 Secure Erase 來確保可以得到最佳的測試結果。測試軟體的順序依序為 Anvil Storage Benchmark、 AS SSD Benchmark、ATTO、Crystal Disk Mark、PCMARK 7、PCMARK 8。

OCZ ARC 100 240GB:









M6S 256GB:










MX100 256GB:








除了一般常見的 Benchmark 以外,也使用了 IOMeter 來進行測試,測試的部分使用了兩種不同腳本,分別是 Mixed loading、以及 12小時耐久。


Mixed loading 混合測試設定了多種不同條件,分別有大檔純寫入的RAMP、8KB 67%讀取的 Database、大小檔混合 80% 讀取量的 Fileserver、8KB 80% 讀取的 Workstation,以及大小檔混合但純讀取的 Web Server 等各種條件。


12小時耐久是設定為 4K 隨機寫入 12個小時,針對寫入 IOPs 進行測試,考驗長時間使用下的耐久性能。



從測試的結果看起來,M6S 的確是短時間測試中讀寫效能都最佳的,MX100 則是寫入較差,ARC 100 則是在兩者之間不高不低。猜想 Crucial 應該還是顧及 16nm NAND FLASH 的壽命,因此在寫入性能上做出較保守的策略。

不過有趣的結果出現在 IO METER 上面,原本中庸位置的 ARC 100 在耐久測試中的 IOPs 滑落是反而最少的,M6s次之,讀取表現不佳的 MX100 則是敬陪末座。

混合測試的結果同樣也是由 ARC 100 領先,由於 IOMETER 在腳本內部同樣也是以滿盤進行測試,因此控制器的性能、韌體的調整就會反應在 IOMETER 的 IOPs 數字之上,或許可以反映出 OCZ 最早切入 SSD 市場,也具有自有控制器等整合性的優勢,搭配上目前價格的小優勢,看起來是相當值得入手。

不過最終 SSD 的採購還是就跟購買其他的的電腦產品一樣,除了性能,也要看保固、價格預算、以及品牌喜好程度,多方收集資料後依照自己心中的一把尺來進行採購才是最上之選。

至於 IOMETER 腳本還有很多可以細玩的部分,比如說連續寫入之後的 RECOVERY 狀態性能,不過 worse-case 的表現似乎最能表現出 SSD 在性能上最真實的實力。之後有機會也將會針對 Intel SSD 產品進行測試供各位參考。
     
      
舊 2014-12-29, 12:14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owsfall.tw離線中  
ariyoshi
Basic Member
 
ariyoshi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12
文章: 10
OCZ 的持久性能出乎意料的好
 
舊 2015-01-02, 02:27 AM #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riyoshi離線中  
iris_P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3
文章: 153
我手上的OCZ 120G 大約兩天就會給我從BIOS上消失....

我都得開了機殼去重新插拔線材,從BIOS設定過一次才會恢復....

考慮要把他換掉了,改買INTEL比較實在
舊 2015-01-02, 02:12 P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ris_P離線中  
aaaa88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r 2012
文章: 733
引用:
作者iris_P
我手上的OCZ 120G 大約兩天就會給我從BIOS上消失....

我都得開了機殼去重新插拔線材,從BIOS設定過一次才會恢復....

考慮要把他換掉了,改買INTEL比較實在


你哪時候買的???

OCZ當初會倒掉.....聽說就是貪小便宜....進了一批很便宜的顆粒(聽說是被聯想退貨的)......然後維修率大增......結果拖垮了.....
舊 2015-01-03, 09:02 PM #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aaa88離線中  
shadowsfall.tw
Junior Member
 
shadowsfall.tw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8
文章: 824
之前曾經是用過白片,當時真的挺慘烈。不過我覺得用 TOSHIBA 顆粒以後好蠻多的

自己有SF+IMFT的AGILITY 慘啊....不過 也拜OCZ保固之賜 剛好趕上升級列車..XD
現在感覺就好多了
舊 2015-01-05, 04:10 AM #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owsfall.tw離線中  


回應


POPIN
主題工具

發表文章規則
不可以發起新主題
不可以回應主題
不可以上傳附加檔案
不可以編輯您的文章

vB 代碼打開
[IMG]代碼打開
HTML代碼關閉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3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