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魔鬼雷普利
*停權中*
 

加入日期: Jul 2003
文章: 204
影評:《艋舺》 我看的不是電影,是阮經天,是趙又廷!

* 作者:放洋班
* 評價:★★ [2/4] (殺時間還可以!)
原文網址: http://www.truemovie.com/

我不諱言【艋舺】是我近一年來最期待的一部國片,因為一字排開的華麗卡司陣容,因為那個很本土味很殺的的片名,整部片光是去年暑假說要開拍就吸引到我了,心想總算又可以看見一部真正屬於臺灣人的故事,而不是藝術家或外國人眼裡扭曲的台灣。

製片李烈(囧男孩)及導演紐承澤(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也很豪氣的砸下五千萬台幣籌拍,以【海角七號】的規格來打造本土年度大片【艋舺】,而上週在台上映票房也超出預期,才一個週末票房就已經回本了!無疑對所有在默默為國片付出的工作者再度打了一劑強心針,原來國片還是有觀眾的。

若要問我【艋舺】究竟值不值得一看?想必是值得的,光是看到這群傲人的幕前幕後班底,高標準的製作及宣傳模式,是沒有理由不捧場的,但若要問我【艋舺】這究竟是不是一部好片或好看的片,我想這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海角七號】的成功是靠著觀眾口碑相傳而點點滴滴累積出來的,魏德盛導演當初在開拍時絕對沒法想到最後電影會這麼賣座,他靠的是對每一個細節都要求到最完美的信念,所以他的選角也許都不是有票房實力的演員,但是卻都是最有潛力最適任的音樂奇才,而電影的上映也成功的讓這些懷才不遇的音樂人范逸臣、馬念先、夾子小應、民雄甚至茂伯等重新找到舞台,可謂魚幫水水幫魚的最佳典範。

而【艋舺】對於各項細節的注意當然也不容忽視,只是多了更多策略與利益的考量,不能說這麼做一定不好,好萊塢也常有商業與藝術兼顧的作品出現(像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的【型男飛行日誌】導演傑森雷特曼的一系列作品就是最佳示範),但總是比較容易讓影片失去準頭,好比選擇了趙又廷及鳳小岳兩位ABC演員來演出在地的混混流氓,只因兩人帥氣的扮相或是超高人氣,卻讓一般台灣觀眾普遍對他們較難投射情感。

【艋舺】的開拍做了很多精確的算計,電影裡總有一些其他賣座電影的影子或元素在,卻忽略了影片的本質─說好一個故事的能力,一部電影的成功終究還是要回歸到故事上面,否則再華麗的排場,再優異的卡司都沒有辦法單獨構成一部片的靈魂,這就好像學生為****作業而拍片,技巧再純熟卻都不是從內心油然而生一樣,我們只能把他看成是一個很好的工匠而離大師水準有一段距離。

【艋舺】從他的劇情大綱就可以看出來一些毛病,落落長長一大串,前因後果中間細節看似交代的很詳盡,卻缺少個故事重心或衝突讓觀眾想跟下去,劇情演到中段似乎已像是洩氣皮球般搖搖欲墜…..好的劇情簡介其實大概兩百字內就可以將故事起源、發展、衝突到懸念都交待的清晰明白,並不用把細節都交待的一清二楚,因為劇情是死的但角色是活的,要讓角色去推動劇情,而不是讓角色成為劇情安排下的傀儡,這大概就是編劇的最高指導原則,很可惜【艋舺】在這一方面執行下來的結果是不及格。

我們在【艋舺】裡看到一些角色甚至都不知道他的作用為何,像是太子幫五人中蔡昌憲或黃鐙輝的存在感就很低,我甚至忘記他們最後怎麼消失在劇情裡,而唯一的女主角柯佳嬿,也僅是淪為男主角趙又廷情竇初開的呆版對象而已,很多角色的故事還沒開始就告終結,動機因素都簡單用幾句台詞交代過去,看不見背景故事的支撐,整個發起事變的原因:『艋舺要改革,否則跟不上時代會被淘汰』,也僅是淪為口號式的宣讀,我們在戲裡並看不見「艋舺」或「黑道」的改變與沿革。

蚊子這個角色由趙又廷飾演,是一個比較敏感內斂的角色,一個比較容易讓一般觀眾進入劇情的角色,可惜趙的演出層次感並不大,從乖乖牌變壞學生的蛻變對我來說並沒有說服力,讓人覺得僅是劇本上的先天安排而已,在電影裡我們找不到證據,我反而覺得這個角色應該由阮經天來挑戰更為適合。

阮經天融合天真與桀敖不馴的氣質一直是我所欣賞的一位台灣演員,但是他很少挑到好劇本,【六號出口】與【神選者】的明顯失敗,到【愛到底】中唯一讓我眼睛一亮的演員,甚至電視劇【敗犬女王】都成為我破例按時收看的偶像劇,這次在【艋舺】的演出雖然已是眾多年輕演員中的佼佼者,我只能說仍然是大材小用,和尚角色的轉折在整部片中來的太突然也太刻意,一翻兩瞪眼缺少了掙扎的餘韻。

其他演技比較到位的演員像王識賢及陳漢典等,也因為劇本的單薄讓他們幾乎沒有發揮的空間,僅僅淪為逞凶鬥狠的丑角而已,整部片看到底,竟然沒有一個角色是立體鮮明化起來的,也是本片讓人失望的一個原因,與【海角七號】角色成功帶起影片成功可說是天壤之別。

導演紐承澤前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我認為是有點自溺的作品,但由於有導演親身故事在內,所以他所舒發的強烈情感是能夠被理解接受的,而【艋舺】這部虛構跳離現實的黑道情義電影,若一味的訴諸濃烈情感,只會讓我感到渾身不自在,大喊導演你到底是在自己爽個什麼勁?死亡對於成長的代價來說會不會太強烈太殘酷了一點?我反而比較欣賞【九降風】所言,我們不是什麼大奸大惡,只是有點年輕叛逆的那種說法!

描述類似青少年同儕成長、情竇初開、兄弟鬼混、風月場所、聯考,經歷時代變遷、省籍衝突等的文學作品,台灣也不乏佳作,前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的青春三部曲小說「閣樓」、「春秋茶室」、「秋菊」一直是我所推崇的,也曾數度改編成電影及電視劇【菸田少年】等,在沒有好的題材的狀況下,其實設法去改編一些台灣現存的作品也是一條捷徑。

打著黑道、義氣為名,骨子裡卻是最八股、食古不化的思想,裡頭所做最大不了的壞事,好像也不過就是同夥把情敵幹掉而已,這樣就叫做混黑道?我覺得只不過是幾個沒見過世面的小毛頭罷了,但電影卻把他們給判了死刑,這一點也不酷!在【艋舺】裡我們看不到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那般建構於性格缺陷而導致的悲劇,反而只是些因省籍、派系、家族的仇視而產生的暴亂,除了刻版的以暴制暴外看不見更深刻的反省。【艋舺】說的好:『我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是義氣』,而我想說:『我看的不是電影,是卡司,是劇情設定而已』!
     
      
舊 2010-02-12, 11:22 A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魔鬼雷普利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