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珍惜水資源
瀏覽單個文章
polor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441
2021-09-01 李根政/百年大旱的省思:以伏流水取代興建大水庫
在這波大旱中,原本豐枯比最為極端的大高雄地區,卻沒有真的到達限水分區供水或定點供水的紅燈警戒,
除了水利署提前進行抗旱部署之外,蘇貞昌院長說,幸好有前瞻計畫「伏流水」工程,還提到日治時期二峰圳的啟發。
蘇院長這番話的背後,代表的是20多年來環保運動的倡議,以及極端氣候的影響下,
水利單位在取水方式做出的部分改變,這顛覆了過去半世紀以來,
運用水庫和攔河堰取用地面水的主流工程作法,值得讓社會了解與討論

日治時代的伏流水工程「二峰圳」,百年來無論澇旱穩定供水

所謂伏流水,是指河川及湖泊底部或側部砂礫層中所含的淺層地下水。
鳥居信平調查後發現,台灣的河川大多山高流短,河床下屬砂礫地層,
其伏流水的水流較為緩慢,截取伏流水不但可以得到可觀的水源量,
更因地面水下滲後,經砂礫石的過濾,而大大降低了濁度,變得非常清澈潔淨

鳥居信平透過實地調查,運用台灣環境的特性,而設計出這樣的工程,可以說是深具智慧。

1997年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以集水廊道開發水資源之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
二峰圳等集水廊道的工程,在台灣山坡地區,極具應用價值。
集水廊道埋藏於地下,因此與水庫或攔河堰比較,具有諸多優點包括
無水庫淹沒區、無潰壩風險、水質穩定、用地面積小、設置營運及維護成本低,因此其興建阻力小。
而最適合的地點為屏東平原和濁水溪沖積扇邊緣山坡地,該報告強調,
若能妥為興建集水廊道,其供水量應高於林邊溪地下堰之供水量

2018年至2020年間在高屏堰上游完成3處伏流水工程,總經費16億,每日共可供水45萬噸,
每一處伏流水的供水能力達到14∼15萬噸,相較之下,高屏大湖第一期預算高達161億,
供水量僅10萬噸,而且要使用數百公頃農地,更糟的是,縱使高屏大湖沒有民間社會反對而如期完工,
逢此枯旱同樣無地面水源可以存放,不論就環境衝擊、經濟效益、時效等面向考量,
傍河取水的伏流水工程遠比興建水庫來得高。

目前,政府正計劃加碼要在新竹油羅溪,以及中部的大安溪、烏溪、濁水溪開發伏流水,
然而,尚未看到整體伏流水利用的潛力評估與規畫,也未透過動態的監測與資訊公開,
讓公眾了解伏流水的永續利用模式。
百年大旱正提醒台灣,必須進行水資源經營管理的深度改革,水價應該合理化,以促進工業與民生的節約用水;
改善河川汙染以增加供水;檢討水資源利用的總量,以供定需,停止天然水源的超量使用;
地下水全面納管、補注和抽用量平衡;
農業用水也要確實掌握與管理,以及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23-03-03, 01:13 PM #15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olo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