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設備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9)
-   -   SONY 32吋電腦螢幕 開箱文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49488)

super01 2011-11-15 06:27 PM

SONY 32吋電腦螢幕 開箱文
 
SONY CX520 32吋 電腦螢幕開箱文


根據之前在PCDVD顯示設備討論區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95&page=1&pp=10

的這一串討論裡 聽說32"CX520應該也很適合電腦使用
所以這回Toshiba47吋3D LED處理掉之後 預定明年要直上60吋之前
就暫時先弄台CX520頂著先吧


噹噹 SONY CX520/32" 正面紙箱圖 FullHD1080 X-Reality影像晶片....剩下我自己也嫌囉唆就不講了
基本功能跟特性 請上SONY官網看 我相信應該會寫的比我還詳細

http://store.sony.com.tw/is-bin/INT...myCategoryUUID=
台灣SONY公司貨 馬來西亞製 中文操作 官方建議售價14900 現金入手價13X00元

--

拆開後 東西全部攤出展開 準備組裝
相機借來的不太會用 拍不太好看 所以也不打算拍一堆彩色照片 讓大家用自己的螢幕上看照片來評比畫質
那些東西SONY官網上面就很多了 以開始針對當電腦螢幕應用方面的重點心得來做介紹

--

嗯真不虧是入門機種 雖然有彎彎設計造型 不過搖控器在外觀上 還是有很濃的塑膠感
不過實際使用上還算順手 各種功能鍵的排列順序 應該有針對人體功學研究設計過的
叫出來的OSD選單 跟PS3遊樂器的感覺是類似的 還有操作音
不論是開關機或切換各種選單 及有線電視的轉台反應也非常迅速

--

很多電腦使用者很在意的 藍底紅字 以PCDVD的紅十字為範例
實際肉眼看 是非常的清楚 拍照看起來大概就這樣了

--

CX520雖是CCFL的入門機種 不過感覺得出來表面光學塗層還是有用心
背景純黑表現非常好 也不會有側光式LED機種 常見的4角落漏光現像
不在機體意厚度的使用者 要買CCFL機種要快買 搞不好再沒多久就絕種了

--

側面有USB*1 HDMI*1 D-SUB*1
背後輸入端子照 有4組HDMI輸入 還有音效光纖輸出 有線網路RJ45輸入
如圖所示目前有接有線電視CABLE
HDMI1是電腦HDMI輸出至Pioneer環擴再接HDMI回來電視
HDMI4是電腦DVI轉HDMI直輸入

--

電腦顯示器 設定成1/2多重顯示器 在這些顯示器上同步顯示
意思就是說HDMI跟DVI 2邊都輸出同樣的畫面 這樣設定是有用處的
左邊的音效控制台 聲音撥放的部份 有抓到2台 SONY TV 及外部環擴 Pioneer Elite VSX-53
記得把把外部環擴VSX-53 設定成預設值 這樣聲音就會從外部出來

--

電視的HDMI會自動偵測 目前針測到有1與4兩組輸入
這樣2組都接 是有很大用意的^^

--

Pioneer Elite VSX-53
本機搭載Pioneer Anchor Bay高階1080p數位升頻晶片
採用Kuro先進數位視訊調整轉換技術(經HDMI傳輸)
依照使用者指定 PDP模式/ LCD模式/ FPJ模式/(電漿/液晶/投影)
及 自動依照 MCACC測量的「聆聽觀賞距離」來作為畫質調整的參考 可以將訊號來源向上轉換
HDMI端子可輸出36bit Deep Color 及 x.v.Color對應訊號

--

瞧!看到左上角SONY電視的OSD顯示出 接收到來自Pioneer的12bit 1080p訊號
很神奇的接受到HDMI1這組透過VSX-53接回來的 12bit HDMI訊號的這個時候
就好像訊源採用Bit-stream(數位源碼輸出)時 訊源就不能控制音量一樣的特性
電視搖控器上的主選單或視訊選項按鈕 全部無效化 操控不能 變成訊號直入模式了

--

好戲還有這裡 只要簡單透過新版Daum PotPlayer撥放軟體裡的
視訊 影像處理 動態補償(生成中間影格)打開用CPU來運算(CPU越強效果越好)
如上圖 FPS 23.98的影片就會倍頻補插成更高的影格運算來撥出
就會有著類似一般高階電視才有的倍頻影像流暢技術 這是HTPC玩家專用的電視升頻秘技呦
懷疑效果? 你找片大場景會抖動的片子(比方說 鋼彈UC 第1集一開始)來放看看試試效果就就知道了
撥放軟體有開這個動態補償功能 很明顯就比較不會抖動 變的比較順暢了

哇哈哈哈有Pioneer Kuro12bit視訊處理技術晶片&倍頻影像技術的 SONY CX520 32"電腦螢幕誕生了

--

HDMI 1輸入的的超強影片應用直入模式介紹完了 現在切換至HDMI4電腦應用模式吧

--

一般上網看網頁或文書處理 個人是建議直接請將[場景]直接切換至[遊戲]來做通用用途
並進入 選項 畫質設定 裡 把近階設定裡全部的功能 由其是[細部增強][邊緣增強] 全部關閉
其它的基本參數 建議使用者依照自己的環境跟喜好 自行調整吧
這樣一來 看影片切換HDMI1輸入 其他電腦用途及遊戲 就用HDMI4輸入
這樣就就全部搞定 也不用在遊戲圖像等..無用之分類上切來切去了

--

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i/p轉換 請切換至 速度
這樣玩起遊戲來 操作的感覺才會直接
以下會針對遊戲玩家最重視的Inputlag 採用雙輸出實際測式來做介紹

--

對照組A: Hitachi CM752 19吋CRT VS LG便宜的TN面版22吋LCD

hmm 即使是號稱極速5毫秒的 22吋TN面版機種 在CRT面前 還是輸了足足30ms阿~~~

--

對照組B Hitachi CM752 19吋CRT VS. Toshiba515U 47吋3D LED 開Game模式

這組差距就拉大至了60ms
其實大到47吋 才比22吋TN才慢30ms 速度已經也算是很快了
如果沒開遊戲模式的話 可以差到140ms 這遊戲玩起來就有點慢了

--

嘿嘿~ 本篇主角上擂台了
紅色角落~ Hitachi社~ CRT型 尺吋19吋 D-SUB 解析度1600*1200 今日減重為1600*900羽量級
藍色角落~ SONY社~~~ LCD型 尺吋32吋 HDMI輸入 解析度1920*1080 今日減重為1600*900羽量級
結果出來了 尾數差距為 390:340 SONY CX520輸了CRT50ms

結論:以CX520 32"與CRT只差50ms的速度來看是相當優秀的數據 只差22吋TN面版20ms而已
SONY CX520 32"電視 就電腦的實際的應用層面來看
應該是現今台灣市場上繼Toshiba CV700S之後
最適合拿來當電腦螢幕使用的機種之一了

作者: Super-01 2011/11/15

oScARSh 2011-11-15 06:36 PM

好文章, 這大概是蠻划算的IPS選擇了

可惜頭不能上下仰俯, 不然我也真想收一台 :hungry:

zsxdaqwe 2011-11-15 06:59 PM

好文

因為我也想買32吋當電腦螢幕了,我這台TN 24"實在讓我很無力
真的是一篇勸拜文 :laugh:

johnnyhsu7 2011-11-15 07:52 PM

感謝分享
最近我也蠻想入手這一台的
多謝你的資訊~~

sutl 2011-11-15 08:03 PM

引用:
作者oScARSh
好文章, 這大概是蠻划算的IPS選擇了
可惜頭不能上下仰俯, 不然我也真想收一台 :hungry:

Sony大多數是三星的VA面板吧 :rolleyes:

oScARSh 2011-11-15 08:24 PM

VA嗎? 不管怎樣...重點不在這裡, 我要能仰俯的螢幕 :cry:

sidewinder 2011-11-15 08:38 PM

我想CX/EX520的面板大概是向台灣買的吧
NX720的面板就確定是三星的

ALF991 2011-11-15 09:03 PM

感謝分享 :p
看來sony在這款螢幕的影像與延遲上調整的不錯

croccroc 2011-11-15 09:19 PM

感謝分享
在這也推一台只適合接電腦的LCD~~~除了接電腦也沒啥特點

SAMPO LM-42V8T
入手價 15105
三年保固
疑似IPS面板

製造日期地點和耗電量(CCFL的悲哀)





使用環境



HIHD測試





漏光測試



0-255灰階



HDMI下藍底紅字溢色測試



藍底紅字溢色測試放大~~~似乎是IPS面板



放個和CRT的input lag 對比 約慢50ms





因為近距離看實在太亮也太耗電了(背光亮度100 約 14XW )
調到背光亮度30 比較不刺眼 約 7XW
雖然還是遠不如LED省電~但可以接受

SKAP 2011-11-15 09:27 PM

輸入延遲其實跟CRT還是LCD或尺寸大小無關
而是內部處理訊號轉換到顯示出來的速度

LCD的反應時間是液晶粒子翻轉的速度

話說如果SONY這台開遊戲模式如果還是有50ms的輸入延遲...
那其實很慘,參考此表:

(看不到請至來源網站http://www.tftcentral.co.uk/reviews..._2407wfp-hc.htm)

另外關於倍速這部分,也是比較推薦直接用電視的120Hz、240Hz比較好
因為60Hz的面板就算把24p影片用機器倍速到60p,其實面板先天限制還是不夠清晰
跟電視內部倍速+120Hz面板顯示出來的效果還是有差
(該死的廠商不給120Hz電視吃120Hz訊號,不能用120Hz跑遊戲享受原生120Hz動感)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4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